「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場比拼,「她」爲何輸掉|菡閣說藝事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東西方有否界?古今有否界?物質與精神有否界?大文化下,沒有因果,只有必然。捭闔問道,以微觀見宏觀,容菡閣細細說來。

——《收藏/拍賣》雜誌主編

菡閣

7月春拍季結束,看一圈下來,但凡扛起“學術引領市場”的拍賣行在不景氣的市場表現下仍然捧個盆滿缽滿,完全有逆襲的霸氣。

門外觀望者這個群體常常會有一個普遍的提問,這件拍品為何會拍這麼高?價值感從何而來?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崇正2018年春季拍賣會“倩庵痴語”專場

就如春拍季一輪下來,會有人議論,周煉霞的一本相冊憑什麼落槌達到一百萬,如果僅僅從歷史文獻價值,與吳湖帆、周煉霞一樣有關的隋《董美人帖》為什麼卻會流拍?

學術是文化中的制高點,到今日被市場所尊崇,成為潮流的引領,說穿了,沒有秘密,只有一個核心——要講文化,會講文化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葉恭綽贈吳湖帆乾隆餖版拱花水印角花箋(四張)

首先要講文化,文化就是所有藝術品為何值得收藏的最大溢價。

關於文化溢價,也被稱作“文化表象溢價”,它是王洋所著的《倫理結構、尊卑與社會生產》一書中首創的概念,指的是:在特定的市場條件下,在某些行業中,不考慮產品本身性能的差異,存在著因文化因素而產生西方產品高於中國產品的長期定價差異。消費者受到了這種文化差異的暗示後,願意在同等條件下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西方產品。

這就解讀了當年國門打開時,人們為什麼瘋狂地追逐來自西方的奢侈品,一隻手錶、一個皮包、一雙鞋都可以買到天價。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愛馬仕2017特別訂製亮面紫粉及

翡翠綠雙色尼羅鱷魚皮28公分外縫凱莉包附霧面金色金屬配件

西方比東方懂得用文化做文章,用藝術來提身價,用收藏來定圈層。現代的價值體系構建都來源於西方,包括全球有標準參照體系的拍賣行,當年也是一種資產變現的創新模式。

第二,還是要會講文化。

文化是“軟實力”,從來不能硬講,講的是沉浸式,體驗式,最重要的是講好一個故事,深挖背後的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清乾隆“龍香”御墨(一套共十方)

崇正拍賣今次春拍力推的“倩庵痴語”案例,就是講好了一段吳湖帆與周煉霞的風雅情事,還原了一段文藝圈有文獻價值的人文史。手掌大小的詩詞應答之作從20萬叫起,大多在百萬上下落槌,這樣的溢價倍數,也只有用梳理文化的價值來達成。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吳湖帆《海棠》

崇正2018年春季拍賣會

估價20萬-30萬

成交價:126.5 萬

在“董美人”和“周美人”這兩大美人比拼中,董美人的寂寞就是沒有把自身的故事講好,又沒有及時蹭上“倩語情庵”的熱點,白白錯失了一次良機。

正因為有了吳、週一段情事,承載他們應答之作的角花箋,也同時被認知和發現價值;文房熱帶來古墨以“黑黃金”的姿態也更多進入到藏家的視野,傳統的筆墨紙硯越來越從非主流一步一步跨越到主流;就如一棟建築,如果不是魯本斯的故居,也就是最普通的民宅,也不可能在固有的土地上疊加出不同可能性的商業模式出來,更不可能帶動出一個小鎮的品牌效應和商業繁榮。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魯本斯故居

前幾日,有位青年藝術家譚天寫了一篇《走向崩潰的世界工廠——廣州旅程》,他很認真地問那些工藝上乘卻面臨倒閉的加工廠老闆:“你們為什麼不創新?”老闆們都統一回答他,“因為我們沒有文化”。

文化,確實在改變世界的商業模式。

-END-

“董美人”和“周美人”的拍场比拼,“她”为何输掉|菡阁说艺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臺有: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臺,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