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李自成山海關一戰就失敗了?

87373838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從1628年扯旗造反,李自成幾起幾落,可以說屢敗屢戰,最後終於在1644年殺入北京,徹底顛覆了明朝的統治。

但是,這樣一支屢敗屢戰,能夠多次東山再起的軍隊,在山海關一片石被吳三桂和清軍擊敗後,就一蹶不振,從此走上了敗亡的不歸路。

這是為啥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李自成集團能力不足

這個很簡單,在歷史上,很多王朝都是在農民起義中建立的,比如劉邦,比如朱元璋。但是李自成的班底實在太弱,因為明朝的科舉制度一直很完善,因此社會上不存在文人沒門路所以造反的情況,這和秦朝和元朝完全不同。所以導致李自成的班底無論是整體素質還是潛力上都和劉邦、朱元璋無法相比。

在李自成的麾下,牛金星是舉人出身,這在人才濟濟的大明,基本就是初中畢業。而將他引薦給李自成的李巖卻被牛金星設計殺害;而武將盡是些劉宗敏之流,這樣的班底,是無法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的!

班底不行,本人能力怎麼樣呢?俗話說,一群狼帶一群羊,就會成為一群狼。不過李自成雖然不是羊,但是比較虎,這就決定了他們這個團隊成不了狼群。

從李自成多次被打敗,到多次東山再起,可能是李自成忙於奔波,所以一直沒有顧得上政權建設,這導致李自成從西安殺向北京時,還沒有做好顛覆明朝的準備。

等到明朝倒下,李自成懵逼了!
由於沒有充分準備,李自成一心想著崇禎能封他個西北王,繼續做一個快樂的屌絲。不料一朝烏鴉變鳳凰,李自成就好像一個從某重點高中出來的孩子一樣,放飛自我了,飄了起來。

在北京,李自成沒有做好安撫明朝舊臣的工作,加上劉宗敏之流的瞎搞,得罪了北方的地主階級,他們巴不得李自成快點死掉。

李自成沒有稅收!因為許下了“三年不納糧”的宏偉口號,所以李自成不好舔著臉和農民出爾反爾。所以對於“追餉”行動,李自成是默許的,所以應該負領導責任。

而且,佔領北京後的李自成集團,面對的形勢非常嚴峻,南有南明勢力尚強,北方的滿清虎視眈眈,西南的左良玉賊心不死,所以李自成說什麼也不能掉以輕心,但是李自成和整個大順政權都輕敵了。

等到一片石大戰後,李自成還想著在北京登基了再跑,農民啊!

2、流寇思想害人不淺

應該說,作為一個多次失敗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多少知道點根據地的重要性。

但是由於發展太快,最重要的還是以滅明為第一要務,所以李自成還是將大部分的兵力帶到了北京,在地方上只留下了很少的兵力。

這導致兩個很嚴重的後果:

一是由於地方兵力不足,根本無力地方明朝舊部比如左良玉等的進攻,導致各根據地紛紛丟失;

二是大部隊跟著李自成進攻北京,遭遇到了明末最恐怖的華北鼠疫!

要知道,李自成為什麼能拿如此輕易地打下北京,這是因為此時的北京衛戍部隊已經被鼠疫折磨得奄奄一息,根本就沒有抵抗能力。而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也同樣被鼠疫籠罩。

這就是短短42天,李自成集團的百萬大軍迅速萎靡的原因,到李自成進攻吳三桂時,能夠抽調的兵力只剩十幾萬人,以這點兵力,不說李自成親征,就是朱元璋親征,李自成的軍隊也是必敗的!

一片石大戰失敗後,由於華北地區兵力損失殆盡,而陝西等地的根據地又被左良玉等奪回,李自成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3、滿清是比明朝更恐怖的殺器

為什麼李自成遭遇明軍的打擊多次還能東山再起,而面對滿清軍隊就一蹶不振,徹底敗亡?

這主要是因為,滿清相比於明軍,戰鬥力更強。

明朝末期的明軍,受制於明朝腐朽的軍制,以及腐朽的官僚體制的盤剝,明軍失敗普遍掙扎在溫飽線上。在李自成打來之後,很多明軍也加入到了起義軍中。

打起仗來,一大照面,好傢伙,都認識,那還打個啥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除了長官親自督戰會賣點力,其他時間,基本是出工不出力!

而滿清不一樣,因為滿清有八旗。

八旗真正創立的時間是1615年,由努爾哈赤編成,其特點是將女真部落中精壯男子全部編入八旗中,這些人平時漁獵種地,戰時組成軍隊開赴前線,戰鬥力極強!

征服漠南蒙古後,皇太極在八旗中加入了八旗蒙古軍,八旗的戰鬥力更加頑強。在清朝入關前,皇太極將明朝降軍編成八旗漢軍,加入八旗為滿清作戰。

所以,李自成面對的,是集合了女真、蒙古已經漢人的混合兵種。在八旗中,滿洲八旗是主力,蒙古軍負責偵查迂迴等,而漢人則主要負責操控火槍大炮等,屬於技術兵種。

而李自成軍隊中,很多是缺乏訓練的農民子弟,自然難以與八旗對陣。

再加上,為了籠絡更多的人才,每一個八旗子弟都是既得利益者,這使得八旗戰鬥力在清朝前期極為強悍,這是組織混亂的李自成政權沒有的優勢!

所以,每逢出戰,八旗軍隊就將李自成軍隊往死了打,因為打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股份,不能不賣力!

這也是明朝滅亡後,投降滿清的明朝降軍戰鬥力突然爆發的原因,利益二字而已!
所以,李自成一片石之後的一蹶不振!著實不冤!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使其漂亮,也可以使其醜陋。有許多歷史事件,是帶有偶然性的。比如一片石大戰。

第一,李自成親率10萬大軍去山海關“解決”吳三桂問題。

一片石決戰前,雙方對各自的對手是全陌生的,說句不好聽的話,連穿什麼衣服也沒見過。本來,李自成親率10萬大軍去山海關是興師問罪吳三桂的,因為吳三桂之前歸順了李自成,可之後又變了卦,反覆不定,後院不穩,他的關寧鐵騎是大明的最重要的有生力量。當時吳三桂還有鐵騎三萬多,步兵三萬。李自成的戰略想法沒錯:不解決山海關的吳三桂,在北京城都睡不著覺。當時李自成壓根兒就沒想著去招惹大清的多爾袞。更不用說決戰了。

第二,李自成戰略預判嚴重失誤,吳三桂投靠了大清。吳三桂背水一戰。

李自成是挾裹著滅了大明攻佔了北京城的“餘威”浩浩蕩蕩殺向山海關的。他的目的有三個:一是威懾吳三桂,使其主動歸順。常言道,嚇住的多打住的少,畢竟李自成當時已當據北方5省號稱150萬大軍;二是以打促歸。李自成與吳三桂兵力對比2:1,優勢還是槓槓的,如果把吳三桂打疼了,或許會乖乖地歸順;三是徹底消滅吳三桂。從理論上講,李自成可以做到。但吳三桂呢?當時夾在大順與大清之間,保持中立是絕無可能的,只有一路可走:要麼歸順李自成,要麼投靠多爾袞。對吳三桂來說,對大清八旗軍隊的熟悉遠遠大於大順軍隊。最後,吳三桂選擇了大清。面對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只能背水一戰。

第三,多爾袞的大清八旗軍乘人之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吳三桂是以報國恨家仇的名義全軍白衣素縞與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決戰的。打的過程不說了,雙方從早上廝殺到傍晚,打的天昏地暗,基本打了個平手。此時,大清的多爾袞在不遠處,眼看著血流成河的一片石戰場,他想著讓李自成與關三桂互相廝殺,打的越慘越好,雙方消耗殆盡了,他好從中漁利。果不其然,當雙方都打不動了時,養足了幾天幾夜精神的幾萬八旗軍排山倒海橫空殺出,李自成的軍隊兵敗如山倒,一片石成了血片石。李自成帶著一兩萬親軍逃回北京……

李自成的失敗在於戰略誤判。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假設當時李自成攻佔北京後與大清多爾袞主動聯繫(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大順後,多爾袞第一時間修書李自成表達聯合滅明之意),互不侵犯,那麼吳三桂還是個問題嗎?


圓夢人A


這個問題有兩個誤區,第一、李自成並不是山海關一戰就一蹶不振;第二、李自成失敗不僅僅是軍事問題。我們就來梳理下其失敗的

軍事與政治因素吧。

1、山海關後的一系列戰鬥

山海關戰役確實以李自成的失敗而告終。雖然損失比較重,但還有很強實力。

之後雙方在永平、在京師城下、在慶都到定州、真定作戰。在真定作戰失敗後,李自成才確定回陝。

(山海關戰役)

2、太原作戰與主動出擊

在李自成退往陝西,準備防禦作戰的同時。大順在河北、山東、河南地區建立的政權迅速瓦解。

在山西戰場,大同總兵姜瓖、守府谷的唐通先後降清,葉臣在幾個月持續作戰中,攻下太原。同一時期,大順軍也展開局部反擊。

在十月初,大順軍反擊懷慶,先後斬殺清軍梅勒章京金玉、漢軍鑲紅旗常鼎等。迫使清軍改變兩路行軍戰略。

(清軍南下)

3、陝北與潼關兩個方向作戰

在兩路進軍中,多鐸行軍較快,在潼關與大順軍作戰多次,在12月29日作戰後,轉為守勢。之後被大順軍攻擊多次。在正月初九日,紅衣大炮到達後,戰局才轉變。

更關鍵的是在陝北的阿濟格部已經與唐通會師,率兵南下。整個關中處在其鉗形夾擊中,只能撤退。

到這時候雙方勝負的天平才徹底逆轉。

(好書)

4、立國根基不穩、政策不行

相對而言,大順軍失敗不僅僅是軍事問題。更多是政權成熟度,政權的社會控制力、組織力;與國家政策。

顯然李自成的大順在這方面差大清太遠。政權初步建立,社會基礎不穩,推行追髒助餉,得罪了士大夫階層。

這是大順失敗的重要原因。

(李自成)

總結:

山海關戰役並不意味著李自成一定失敗,之後的一系列作戰以及最後的陝北、潼關作戰失敗才底定天命。再者政權的因素也很重要。

參考文獻:

《明檔》、《明末農民戰爭史》、《問鼎中原》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一六四四年,清朝權力極大的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與明朝大將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一帶形成一個包圍圈,前後夾擊,打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這場戰爭勝利後,清朝開始入主中原,對全國都進行了統治。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自成這個人,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農民起義領袖,因他在戰場上勇猛過人,而且還很有謀略,被當時的各部將領賞識。後來他追隨的領導者不幸犧牲,他就繼承了闖王的名號。李自成率領的軍隊四處征戰,其中就包括山海關這一戰。

李自成在攻入皇宮之後本來已經馬上走上人生巔峰了,結果被清軍和吳三桂聯合起來打得節節敗退,導致他直接從天上掉到了地上,最後下場還特別悽慘。最後一場戰爭在山海關爆發,經過四天的殊死抗爭之後,李自成還是失敗了。李自成這場戰爭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這場戰爭很不合理,因為李自成是當時所有起義軍的首領,所有的軍隊都彙集到他的手下了,當時他已經至少有100萬的人馬。所以他才能在和明朝作戰失敗後很快又聚集軍隊再次進行攻擊。但是在山海關打了敗仗之後,卻沒有絲毫反抗之力,只能任由著清軍在他後面瘋狂的追擊。

一直從北京追到了湖北,最終這個歷史上最強的農民起義者死在了一些平民的手裡。對於李自成而言人生的大起大落來得那麼迅速,如果他當時說服吳三桂投降,可能後面清軍根本就打不進來。而最開始吳三桂也準備投降了,已經開始率領部隊向京城的方向走去,但這個時候聽到了陳圓圓被佔有的消息,直接轉過頭去聯合清軍來對付他。

陳圓圓是吳三桂的紅顏知己,吳三桂初見她時便被她的風姿吸引,陳圓圓身上有一種自成一派的大家風範,與普通女子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她的出眾。也因此,吳三桂對她一見傾心,之後的禍事便都是由這個女子而起,李自成錯誤地判斷了吳三桂對陳圓圓的感情,致使吳三桂怒髮衝冠,要為陳圓圓討公道。

其次,多爾袞深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因為當時吳三桂手裡部隊只有幾萬的士兵,而清軍和李自成兩方都惹不起,在得罪了李自成之後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聯合清軍。李自成率領軍隊到山海關攻擊吳三桂的時候,吳三桂還沒有和清軍達成共識,但當時清軍的領導多爾袞知道是一個好機會,已經悄然的埋伏在山海關附近想要撿一個便宜。

吳三桂在抵擋不住李自成的攻擊之後,直接去往清軍的大營中找多爾袞合作,所以才把山海關大門給打開,也就有了李自成的失敗。實際上是因為李自成和手下的將領都沒有與清軍作戰的經歷,而多爾袞當時帶領的清軍是屬於戰鬥力最強的那一批,李自成手下大部分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能夠打敗明朝的軍隊還得歸功於明朝的腐朽。

明朝晚期,統治非常腐朽,皇帝不理朝政,廟堂上十分缺少有才能的官吏,各地將領管理散漫,國家大事毫不關心。再後來明熹宗時期,重用宦官,大量啟用東林黨人,明熹宗對朝政徹底失去耐心,致使魏忠賢大權獨攬,囂張跋扈,他的手下遍佈全國各地,明朝那個時候可謂內憂外患。

還有一層原因其實很簡單,但很多人都沒注意到,自古以來都是民心所向,才能得天下,李自成部下在攻城後不理城中百姓疾苦,依舊我行我素,對前朝官員發洩私憤,更有甚者,還對無辜百姓下毒手,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李自成民心盡失。

與此同時李自成並沒有準備和清軍作戰,所以帶來的人馬也不多,本來和吳三桂作戰就已經很疲憊了,又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只能夠逃跑。而之前李自成不停的攻打明朝的領土,讓手中的兵力慢慢的被分散在各個地方,導致最後實際剩下的軍隊已經沒有多少了。這個時候受到清軍的追擊也只能逃跑,逃跑到北京的時候也並沒有實力再去防禦而是直接撤退到西安。

李自成也知道自己從來沒有守過城,想要邊打邊退去找其他地方的軍隊會合,但沒想到清軍攻勢如此兇猛,自己根本抵擋不住,導致李自成還沒有聯繫到其他的軍隊就在路上去世了。


醬油妹說歷史


公元1644年,這是東亞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歷史時刻。東亞大陸上最強大的三隻軍隊,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的明朝精銳-關寧軍和皇太極的滿清大軍,他們不約而同的在山海關集結,進行了激烈的廝殺。

這場戰爭中,李自成的大順軍失敗的太快了,精銳全滅,快的不可思議,快的讓人不解。但其實仔細的想一想,也是不無道理。

一、失民心

我們知道李自成從西安稱帝,到攻佔紫禁城,僅用了一個半月。但從佔領帝都,到逃離北京也只有一個多月。先看前面一段,李自成之所以軍隊所到之處,人民夾道歡迎,明君潰不成軍,源於闖王採用李巖的策略,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當時市井之中所傳頌的一句民謠,最能說明問題: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那麼這裡有個問題,免徵賦稅。如何養得起幾十萬的大順軍隊?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大順軍確實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可從十九日入京,二十七日開始,農民軍就開始拷掠明朝大小官員,四處抄家。還製作了數千具夾棍,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沒有強大的經濟後盾,軍隊自然會生變。

“免賦”使李自成迅速收攏了人心、取得了勝利。同樣也是“免賦”,使李自成在建國後財政上難以為繼,從而使政權迅速得而復失。


二、內部矛盾

闖王進京後,所實行的政策受到了地主階級的集體聲討。加上農民軍大多數將領的反對,使李自成的政策再不能往下改,去徹底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與地主階級合作。李自成進京後,權力達到了巔峰,但同時內部的矛盾也發展到高峰。

三、吳三桂的降清

李自成的失敗不是戰術上的失敗,而是戰略上的失敗。上到闖王,下到大順的每一個士兵,為了這場戰鬥,都是拼盡了全力。

從雙方的軍事實力上來看,在不知道清軍具體實力的情況下,李自成的大順軍率領八萬軍隊向山海關發起了衝擊,敢於和關寧鐵騎決戰,軍事實力可見一斑。然而清軍的加入,瞬間扭轉了雙方的軍事懸殊。這也造成了大順軍在山海關的慘敗。


綜上所述,在內憂、外患和清軍的加入之下,李自成最後失敗了。雖然失敗了,但他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奇點歷史


處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之中,李自成的失敗早就註定了。

李自成的起義軍,不客氣的說,就是一支流寇。什麼叫流寇?就是到處燒殺搶掠,只搞破壞性的動作,沒有做對社會有建設性的工作。

在李自成佔領的區域,並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他任命的地方官員對他並沒有忠誠度和認可度,他們隨時都準備著反水。

在南方地區,還有明朝的上百萬軍隊。雖然他們沒有被調往北方,去鎮壓農民起義,但一旦被髮動起來,對於李自成的軍隊來說,仍是一個強敵。

李自成的所作所為並沒有贏得地方權貴和知識分子的支持,而地方的權力都掌握在這些人手裡。他們隨時都準備著對李自成發動致命的最後一擊。

李自成對當時天下的局勢,根本就沒有一個清醒的判斷。

李自成認為,只要拿下了北京城,消滅了崇禎皇帝,他就可以登基當皇帝了。

李自成根本就沒有把滿清放在眼裡,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多爾袞有多可怕。李自成更沒有想到,他們在北京的所作所為會逼迫吳三桂和清軍聯手。

不管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還是多爾袞的八旗軍,都是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厲害的軍隊。他們的強悍攻擊力是李自成根本沒有想到的,尤其是關外的八旗部隊。

多爾袞的八旗軍中,還有讓漢人軍隊聞風喪膽數百年的蒙古騎兵。李自成根本就沒有和蒙古騎兵和八旗軍交過手,對於這些軍隊也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孫子兵法中說,多算勝,少算敗。也就是說你對敵人知道的情況越多,戰勝的概率就越大。如果你對敵人知道的越少,那麼失敗的概率也就越大。

當李自成的主力軍在山海關大敗之後,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當李自成迅速向陝西湖北撤退的時候,碰到了清軍和明軍的圍追堵截,還有地方民團的襲擊。

在他們的聯合圍剿下,李自成被打得潰不成軍。他的軍隊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基本上也沒剩多少了。

當李自成逃到湖北九宮山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小命也被當地的民團給拿走了。

李自成的眼界和水平,決定了,他在那樣的環境中必然走向失敗,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它可以破壞一箇舊世界,但沒有辦法建設一個新世界。


新知傳習閣


李自成和吳三桂以及多爾袞三方參與的山海關之戰,在一定程度上關乎中國的國運。但是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李自成號稱控制著中國北方,並且擁兵80萬。在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的20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在此之後,李自成再也沒能站穩腳跟。他從北京一路敗退回根據地陝西,最後連自己的地盤也沒有保住,又從陝西逃往湖北。最終死在了一群農民的手裡,真是成也農民、敗也農民。

一、李自成起家太快,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建立地方秩序

李自成一個基層郵差出身的人,根本沒有多少文化。他絲毫沒有意識到知識分子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他手下除了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二流文人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人物。農民起義和“農民起義”是不一樣的,當年朱元璋起義之後,廣羅天下文士,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了大明王朝。而李自成充其量就是大一號的土匪,他根本沒有那種治國的思緒。由於李自成的野蠻態度,天下文人基本上不會給他效力,所以李自成很難有效的控制地方。從表面上看,李自成控制了很大的一片區域,但是實際上他是僅僅消滅了這一地區的明朝官方機構而已。這與真正的控制差別很大,他根本沒有建立起有秩序的統治。

李自成崛起太快也是一個麻煩,在公元1641年,李自成還被明朝名帥之一的孫傳庭打得滿地找牙。然而三年之後,他就打進了北京城。他自己本身就先天不穩,他雖然建立了所謂了的大順。但這個政權的真正控制區也就陝西和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在名義上也屬於大順,但實際上這些地區已經屬於無政府狀態。即便是在山西和陝西地區,李自成的統治也不穩固。由於他自己集團內部無具備統治地方的能力,李自成只能認命原來的明朝官員繼續統治地方。這些人投降李自成本來就是迫於無奈,一旦李自成出現任何的失誤,這些人立刻就會在李自成的背後插一刀。李自成在山海關兵敗以後,山西地區的明朝降將立刻出現了反叛。

二、流寇式的軍隊看似數量龐大,實際能打仗的並不多

李自成在陝西稱帝時,他手下的軍隊號稱60萬。但是這些軍隊並不都是能打仗的壯年,其中也包括很多老弱病殘。在李自成帶兵進攻北京之前,明朝和滿清兩方面都正確估計出了李自成的家底。1644年2月,根據各方面的彙報,北京的明朝君臣認為李自成的精銳力量大約在15萬左右,這才堅定了固守北京的打算。與此同時,瀋陽的多爾袞認為李自成的家底最多不超過20萬。事實證明,李自成北上時確實只帶來20餘萬部隊,這是他所有的家當。山西和陝西境內的農民軍看著數量不少,其實都是沒有見過血的花架子,在隨後清軍南下的過程中,他們要麼選擇潰退要麼直接投降。

從現在的史料來看,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以前,從來沒有和清軍打過交道。山海關之戰中,10餘萬農民軍與3萬多吳三桂軍展開了反覆廝殺,最終吳三桂頂不住了。就在李自成即將大獲全勝之際,5萬清軍騎兵突然從吳三桂軍的背後衝出。按道理來說,這些好歹打過仗的農民軍也不是軟柿子,面對清軍也能拼殺一場。但李自成太坑爹了,他看到清軍以後喊了一聲:“大帽子韃子來了!”然後掉頭就跑。全軍的統帥逃跑,剩下的將軍和士兵也跟著潰退,就這樣農民軍一瞬間崩潰。不過他們都忘了一個常識,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最終除了一些將領和少數騎兵之外,其餘的農民軍幾乎全軍覆沒。山海關前到處都是農民軍的屍體,清軍預想中的惡戰並沒有發生。

三、瘋狂的流氓一路從北京逃到了湖北

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的大部分精銳覆沒,守住北京已經沒有任何的可能。李自成在佔領北京一個月之後,狼狽逃離了這座帝都。他原來帶來的20萬精銳,現在只剩下了3萬多人。李自成的兵敗引發了連鎖反應,李自成返回陝西之後,山西地區立刻出現了叛亂。那些降臣投靠了滿清,其中一部分人死心塌地的效忠於滿清,還有一部分人天真的認為南方的明軍還會打回來。在阻擋清軍進攻陝西的過程中,李自成剩餘的主力也損失很大。最終李自成決定放棄西安,進入湖北地區,試圖在湖北建立起根據地。在一次偵查地形時,李自成被一群明朝鄉紳組織的地方武裝發現。這個瘋狂的流氓被活活打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但是從當時的格局來看,他死的時間偏偏最不是時候,清軍正準備大舉南下。


雲端之秀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不斷、政治腐朽和改革失誤,致使各地民眾的反抗起義層出不窮,一時天下大亂,狼煙四起。


在眾多的農民起義軍中,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以毋庸置疑的優勢,贏得廣大百姓的支持,軍隊迅速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而乘勝進佔西安。次年二月,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同年四月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尤其是崇禎十三年(1640年)之後,闖王李自成的軍隊可謂所向披靡、勇不可當,這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採納了部將李巖提出的一句口號:“均田免賦!”

何謂“均田”?簡單地說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這不是我朝首創哦)。何謂“免賦”?就是免除所有的稅費(就像現如今層出不窮的O2O創業的招數:我的平臺您儘管用,熱情服務還費用全免。)

當時為了迅速而有效地推銷自己,李巖特地編了一首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民歌教給老百姓傳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發現沒?編歌唱曲兒的重要性?要不,王力宏、高曉松怎麼都被請去加盟騰訊和阿里了呢!)

言歸正傳,既能白白分得田地,還不用交租納稅,士紳、百姓誰個不歡呼雀躍啊?就跟免費XX打車、XX外賣一樣一樣的,消費者誰個不爭相下載個App呢?所以,闖王所到之處,多有軍民主動打開城門歸降,因而,佔山拔寨、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明朝崇禎皇帝唯有一聲嘆息,在景山的那棵歪脖子樹上掛了。

然而正應了那句古語: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李自成從西安稱帝,到攻佔紫禁城,僅用了一個半月。但從佔領帝都,到逃離北京也只有一個多月。究其一大原因,也是這首民謠所致。

話說剛進北京那七、八天內,農民軍也跟解放軍似的,不傷民、不擾市,可說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像個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樣子。

然而十九日入京,二十七日開始,農民軍就開始拷掠明朝大小官員,四處抄家。還製作了數千具夾棍,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李自成手下以“助餉”為名,夾打炮烙百官、大戶,酷索金錢,備極慘毒,不死不休。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

這一切都為什麼呢?無非兩條:

一、沒有稅收就沒有國家財政。

你不收稅就沒有錢,幾十萬人馬的給養、國家機構的運轉,沒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後盾,哪裡支撐得起來呢?!

二、國庫空虛,闖王失控。

李自成的農民軍多是走投無路的饑民拼湊起來的隊伍,起義為的不是什麼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是為了殺出一條生路、僥倖還可博個衣食富足、一世榮華,這才來拋頭顱灑熱血的。如今,革命都成功了,不僅拿不上個軍餉,連大碗喝個酒、大塊吃個肉都難,能甘心嗎?這些兵痞不搶更待何時啊。

尤其闖王軍中哪些驍勇善戰的猛將,更自以為立下不世之功:天下都是我提著腦袋幫你打下來的,擄些個錢財、搶幾個女人,莫非闖王你還和我翻臉不成?比如劉宗敏——李自成手下第一員主將,霸佔陳圓圓、拷打吳三桂父親、搜刮吳家錢財,直接導致吳三桂憤而獻出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擊潰李自成的,正是劉宗敏。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免賦”使李自成迅速收攏了人心、取得了勝利。同樣也是“免賦”,使李自成在建國後財政上難以為繼,從而使政權迅速得而復失。這也應了一句俗話:創業容易守業難。

如果將那些概念股創業公司比作李自成,則“免費模式”就是李自成的“均田免賦”口號。什麼三個月佈局40個城市那的確都不算個事兒。你的平臺使用消費者就是開城門迎闖王的百姓,你的供應商和投資人,就好比那些投降了李自成的明朝官員和起義過程中的投機資助者。

當你貌似在全國已獨佔鰲頭之際,卻還不能實現盈利,就好比李自成進了紫禁城卻發現養活不了自己的軍隊。這時你的手下就會像李自成的部下,挖空心思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忽悠消費者,甚而至於忘掉節操,欺騙消費者、索賄供應商——最近百度貼吧和攜程走不了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證。然後民心盡失、門前冷落。

到那時,只要站出來一個聲討你的領袖,就像吳三桂,再出來一個看準了時機的風投,比如滿清多爾袞,最後的結局,你只能是敗逃九宮山、被百姓誤殺的李自成。

看看現在哪些依靠免費、燒錢砸市場的創業公司,如果不能步步為營,真正實現生態閉環,甭管之前得到了多少輪投資,終究難逃覆亡之敗局。周鴻禕這句話說得好:“資本可以換一個投資領域,最後,收拾爛攤子的只有創業者


沒氣泡的巴黎水


現的人對李自成山海關一戰失敗後就在沒起來很不解,因為李自成也是百折不撓的英雄豪傑,可為什麼山海關一戰敗於吳三桂和滿清後就不行了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李自成遇到了多爾袞。

在當時滿清的戰略目標就是入主中原,這點滿清和以往的遊牧民族不同,以往的少數民族政權進中原主要是燒殺搶掠,而滿清不同,當時滿清八旗已經接受中原文化,而滿清又出了個不世出的英雄多爾袞。

當時多爾袞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入主中原,在成功招降吳三桂後,在山海關一戰滿洲八旗是畢其功於一役,是精銳盡出。而李自成卻不是,當時李自成的精銳都在防禦張獻忠和明朝殘兵敗將,所以山海關一役李自成帶的多是明朝降軍,而且多數都是牆頭草且戰鬥力低下,可想而知山海關一役會是什麼結果。

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後,一路向西潰逃,李自成也想整軍備戰,在與滿清決一死戰,可是多爾袞卻戰略目標明確,先不管南明和張獻忠,令滿清各部和降將吳三桂等死死咬住李自成,而當時南明因為李自成逼死了崇禎,對李自成可以說是恨之入骨,所以沒有支援李自成,結果就是李自成各部始終得不到休整機會就都被各個擊破,不到八個月,李自成部就全軍覆滅。

如果從戰術上來說,滿清打李自成的戰略戰術確實漂亮,不到八個月就打得李自成就全軍覆滅,想想看只要是清軍統帥多爾袞走錯一步,只要給了李自成三個月休整時間,李自成就會整合各部東山再起,天下是誰的還真不好說。

最後說李自成之敗非戰之罪。


天宇的文史情懷


李自成進北京後部隊的紀律很快蕩然無存,部下忙著拷掠洗劫,把吳三桂的老爸給弄死了,愛妾陳圓圓也被霸佔了。都說本來想投李自成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沒那麼簡單,一個根本不知道善待部下家人的老闆會對部下又有多高的真心實意?何況吳三桂還是半路參加的,還能有多大的前途?吳三桂憤怒之下投了關外的滿清,注意了,多爾袞寫給吳三桂的信不是讓吳三桂“降清”而是“順清”,“降”是走投無路迫不得已的只有一條路可走,而“順”則是在多個選擇順應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大順和大清一比較,誰滿足了吳三桂的面子?李自成目光也夠短淺的,沒有重視山海關的幾萬精銳部隊,明知已經得罪死了吳三桂也沒有任何有效的軍事措施,這就給了吳三桂勾結滿清做好準備的足夠時間。而且李自成顯然對關外的滿清缺乏足夠的警惕,有條史料說去山海關的大順軍只有6萬人,這也太扯了,關寧鐵騎加上清軍怎麼也有20萬人馬吧?大順軍說起來有幾十萬大軍,但遇上的是民眾開門迎闖王,缺糧少餉的明軍不願賣命抵抗的情況,憑烏合之眾推翻明朝的難度都不算高,可能是李自成能打仗的精銳主力就這麼多。山海關一敗,李自成沒了軍事本錢,亂哄哄的北京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人心喪盡,餘下的烏合之眾既無戰鬥力還都想發財到了手趕快跑。退出北京城後,大順軍的戰鬥力一落千丈,再無力組織強有利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