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郭沫若婚后第五天就离家出走,远赴日本留学。

他考取的是官费留学,每月32元大洋,按当时的物价水准,5元大洋就够四口之家一年的温饱,他一个人每月有这笔巨资,可以说想怎么嗨就怎么嗨了。

事实上,郭沫若也的确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和郁达夫一起喝酒把妹,喝大了还会组队去做大保健。

但从1917年起,他优哉游哉的生活画上了休止符。

他有了安娜,翌年生养儿子合夫,接着后面又有四个孩子陆续降临人世,单靠32圆官费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经济拮据。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郭沫若与安娜剧照

和安娜同居以后,郭沫若身体每况愈下(不解释)。

他来日本,选了学医。可是课程繁重,加上体力虚脱,于是想改学文——因为学文基本可靠自修,不必依赖听课,而且发文还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做好了更有丰厚收入。

而且在日本,文学家备受尊重,社会地位自不待言。

然而,学文虽说是通天大道,但比起理工科毕业就有工作的安稳,这个选择似乎又不太接地气。

妻子安娜一直坚决反对。

郭沫若急于向妻儿证明,写文章同样可以养家。

不久,他诗名大振,《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天狗》、《炉中煤》等名作,横空出世。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许多人以为此时他早已名利双收,真实情况:名头足够响,然而在经济上每况愈下。

一次,田汉去拜访郭沫若,见到郭沫若和老妈子在给刚满月的孩子洗澡。

田汉回去时,路过京都,与郑伯奇见面。郑问其观感,田汉答以:“闻名深望见面,见面不如不见。”

为什么呢?

当时郭沫若在给刚满月的幼子洗澡。孩子调皮,将浑身的秽物挥洒得到处都是,搞得田汉刚买的一身新衣服脏兮兮的。

郭沫若为了圆场,跟田汉打趣说:“我们现在谈笑有鸿儒……”

田汉沉默良久,冷不丁回了句:“往来有顽童!”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田汉

郭沫若有五个孩子,固定收入却只有每月32元的官费,码字赚钱微乎其微,生活如此困顿,加上安娜的不理解,终于他忍无可忍,不告而别,回国了。

归国后,郭沫若在上海四个月,没有谋得一个像样的职业,只好又灰溜溜的返回日本。

后来,他连续三次回国经历同样糟糕。接近十年时间的穷困潦倒,不只是生计艰难,也让他的心理倍加磨难,令他充满屈辱。

在这种生活中的郭沫若,开始变得富于敌意,以致“自卑”。他说:

我总有点怕见上人。凡是所谓大人名士,我总是有点怕。

所谓“怕”,自惭形秽也。他自己混成这样,形容卑微,与名士结交岂不自取其辱(想想当时与田汉的相见怎样“羞辱”的他)。

他不是不愿与名士为伍,实际上他才真正自视名士,比那些洋洋得意的名士更配成为名士,但现实偏偏这样待遇他,所以他的“怕”,除了形迹上的自卑,更是心理上的不平与抗议。

“流氓痞棍”这几个字,是鲁迅对“创造社”的讥刺,郭沫若对此没齿不忘。

当时,不但并未谋面的鲁迅不知他的苦难经历,即便跟他打过交道的文坛人物,对其实际处境看来也知之不多。例如胡适。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胡适

郭、胡见面,对郭沫若刺激之深,细思恐极。

据徐志摩日记记载:

徐志摩偕胡适、朱经农拜访郭沫若。骤见之下,彼此都目瞪口呆,竟至无话。在徐、胡、朱三人,目瞪口呆想是郭沫若居家之状,实出意外,以他们所过惯的优裕生活,怎么也设想不到文名颇盛的郭沫若便是这般度日,所以朱经农竟然到了“噤不吐一字”的地步。

反过来,郭沫若又岂不知彼三人肚内在想什么,徐志摩绘其“时含笑睇视”,觉得“不识何意”,其实有何难解?这表情,无非是欲掩尴尬而已。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经此一事,胡适们才实地知道了郭沫若混得如此不济,徐志摩在日记中感慨说:“其生计亦不裕,或竟窘,无怪其以狂叛自居。”至于郭沫若,不啻于被人窥了隐私、瞧了笑话,是一次严重羞辱。

事实上,郭沫若在上海,竟至于挨饿。他致成仿吾信也有句:“我们的物质生活简直象伯夷叔齐困饿在首阳山上。”

“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京戏《击鼓骂曹》里汉末名士兼寒士弥衡先生这样唱道,同样的怨气,民国初年的名士兼寒士郭沫若则另有表述。

时代给了他一套新的言辞。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他开始谈论“阶级”和“阶级压迫”,把自己这样生活境地的文人划为一个阶级,把相反生活境地的文人划到另一个阶级。所以,他开始痛骂胡适了。胡适在《新月》二卷十号上有篇文章《我们走那条路?》,列出他所认为的中国五大积弊,特地说:“资本主义不在其内,因为我们还没有资格谈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也不在其内,因为我们至多有几个小富人,哪有资产阶级?”这认识合不合于中国实际,另当别论。但郭沫若却把批判引往对胡适的一股情绪:

博士先生,老实不客气地向你说一句话,其实你老先生也就是那病源中的一个微菌。你是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的私生子。中国没有封建势力,没有外来的资本主义,不会有你那样的一种博士存在。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他痛苦然而清楚地认明了现实:自己跟胡适这种“中国的封建主义势力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的共同宠儿,是无法走在一条路上了。

《国学季刊》创刊后胡适曾送他一本,他憎恨地写道:“可惜那一本杂志丢在泰东的编辑所里,我连一个字也不曾看过。”

郭沫若前半生漂泊潦倒,生活困顿,他的天赋才情并未给他带来好运,更遑论经济效益,而此时,田汉、胡适等人却又让他感受到了不应有的羞辱,所以后来,田汉被整,胡适被批,郭未有参与推动,打死胡兰成,龌龊君都不相信!

民国往事:郭沫若讨厌胡适事出有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