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场景中,哪些服务可以长久盈利?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和“工业4.0”等概念炒的火热之时,传统工业大佬、设备制造厂商都纷纷投入智能化转型当中,自建设备的运营管理系统及平台,技术创新到底会引领传统工业走向哪里?当技术找到了融合工业领域本身的最佳入口之后,是否数据价值的应用服务将会是最终的盈利方向呢?

在第315期i访谈,联动原素邀请了一家多年来深耕于混合电网、VOC环保、高端制造等行业,专业从事设备物联一站式服务的公司——上海闪捷智能科技的合伙人成浩,来分享当技术的发展走向具体的场景应用时,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打通智慧工业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壁垒,是在提供“设备物联网+工艺信息集成+云平台”的解决方案之后,还需要提供哪些服务更好的满足工业4.0下物联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需求。

联动原素:“主要为工业领域的哪些客户群体解决哪些问题呢?”

成浩:“客户群体:环保/流体机械的设备制造商,中大型企业的洁净室/实验室;分布式的运维商。

解决的问题:智能工厂的设备物联、能耗监测,分布式运维管理,洁净室的环境和人员管控,环保(VOCs)云平台建设。”

工业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场景中,哪些服务可以长久盈利?

换热站的远程监控和运维

工业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场景中,哪些服务可以长久盈利?

成浩:“这是我们帮助客户进行VOCs实时监测的数据。”

联动原素:“具体监控这些数据对客户有哪些帮助呢?”

成浩:“客户可以实时监测到数据的变化,环保超标排放是要罚款的,我们可以提前进行预警,所以说是帮助客户省钱,还可以节约人工费用,设备无人值守。”

联动原素:“那我们服务客户的方式是项目多一些还是标准的产品多一些呢,或者说还有后续的某些服务费?如果都有,哪种比重大一些?”

成浩:“设备物联的项目销售和服务模式,两种都有,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的模块,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比重较大,很多模块还是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调整,主要是有些模块涉及到客户的工艺,大部分客户的工艺是保密的,采集的数据要满足维护的需要,还要避免泄密。”

联动原素:“那在提供方案时,哪个技术支撑的投入成本比较大呢?为什么?”

成浩:“时间和人工 ,这两方面,工业项目所涉及的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生命周期长(20年,30年,甚至40年),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这方面不是短期投入人力就可以办到。另外,物联网还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这些是需要快速消化的。这是我们项目中遇到注塑机,已经使用二十多年了,客户还在用。”

联动原素:“那像您之前提过的换热站的方案,里面会用到哪些人工?会花费多少时间呢?”

成浩:“主要实施部分,客户对设备接入不熟悉,我们要从设备点表开始,帮助客户一点点把数据采集上来;另外,换热站不是同时建设的,用的控制设备不一样,工艺过程也有差异,一组设备,快一点,1到2天;如果慢的话,就要1周左右了,还要看设备的原厂商是否配合,能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

联动原素:“只是设备连接吗?具体需要什么资料呢?”

成浩:“设备连接,只是第一步,连接完成以后,上来的数据要匹配,要分析每个换热站,每组数据在150个左右,设备有锅炉、换热器,泵,阀门,环境传感器,门禁,还有视频,这些设备是如何连接的,数据格式怎么样,通讯的协议是哪些,这些资料都是必须的。”

工业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场景中,哪些服务可以长久盈利?

联动原素:“这些数据获得之后,具体会有哪些应用呢?您能举个例子吗?”

成浩:“比如,换热站,我可以根据环境参数(温度),远程控制锅炉的功率,增加/减少 热水的供应量,原来,每个换热站都需要有人值守,现在只要总部监控就可以了,有几个维护工程师巡检就可以了,减少了值班人员,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联动原素:“如果只是加传感器的话,这当中会有预警错误,或者其他状况出现吗?”

成浩:“不是单单加一个传感器,而是要多个一起使用,另外还可以增加摄像机。”

联动原素:“在同类的产品中,大家目前发展水平是怎样的状况呢?是都差不多,还是有哪些已经明显发展的比较超前了呢?”

成浩:“工业物联网涉及行业多,一个产品很难包括所有的应用,我看到的是,大家的产品是,针对某个行业,给出解决方案,应该说,各有所长。我们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深耕于自动化行业20年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应用技术人才,又有20多年IT项目经理和架构师,做了一些 M2M、M2B、M2C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模块化的硬件和软件,我们比较擅长智能制造,环保/流体机械的设备的远程管理/运维,中大型企业的洁净室/实验室。”

联动原素:“在智能制造部分我们自动化可以做到怎样的程度呢?”

成浩:“智能制造工厂的设备物联、能耗监测,整个厂区的能源管理。”

联动原素:“从您一线做产品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哪些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必须的?”

成浩:“边缘计算在物联网应用最为广泛,解决数据访问的速度、数据中心可靠性、数据生成速度和安全性,这4个关键需求

,人工智能,尤其是模式识别方面,图像识别方面,补充了数据采集的手段,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联动原素:“闪捷未来会比较会侧重哪些技术呢?会有怎样的发展规划呢?”

成浩:“边缘计算,使我们目前的重点,其他两方面都有应用,首先,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人工智能 增加数据采集的手段,数据的源头,边缘计算是重点,公司未来的规划是在2018年打造基础版平台产品模块,2019年平台产品选定两个行业推广,2020年提高物联网平台的销售利润,能有良好的自我造血机制。”

精彩吐槽环节:

老熊了:“这么老的注塑机有数据接口?!”

成浩:“没有的话,就要想办法加,看客户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加传感器。”

李晓妍:“能减少多少人啊?多少比例?”

成浩:“现在已经把换热站的值班人员这个编制取消了,都是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进行巡检,现有人员是原来的1/3。”

李晓妍:“流程化制造?”

成浩:“我们的重点是设备远程监测,数据发送MES系统,流程是MES系统的事情。”

李晓妍:“NB目前有大规模使用吗?Lora试过吗?”

成浩:“现在还是测试阶段,有延时,不够稳定,如果要稳定,需要天天盯电信、移动,每天一个投诉电话。目前还是 4G,NB估计要过几年,大中城市都好说,有的工业设备在荒郊野外,NB就很难说了。Lora没有试过。”

李晓妍:

“所以还要看运营商的速度,对你们来讲,用NB,有什么好处吗?成本会下降?”

成浩:“低功耗,很多地方没有外接电源,只能靠电池。”

李晓妍:“你们客户哪些区域比较多?”

成浩:“我们的的客户还是集中在江浙沪”

李晓妍:“机器学习你们现在有接触吗?”

成浩:“现在主要是模式识别”

李晓妍:“和模式识别相比,机器学习是不是更准确一些?”

成浩:“有一些应用,主要在人脸识别、报警识别上。”

李晓妍:

“你们也要做平台,你们怎么看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成浩:“工业互联平台 是to B的市场,市场培育周期长,是持久战”

李晓妍:“你们的平台是什么样的定位?”

成浩:“工业互联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提供商,深入行业的多种技术整合,做从数据采集到PAAS的技术服务商。”

李晓妍:“能够满足用户自助开发应用吗?还是满足你们自己更加快速的提供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接触的平台有三种,一种等着别人给他们接数据的,一种养开发者的,一种满足自己快速构建解决方案的。”

成浩:“我们现有的客户,是希望我们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我们是第三种,也可以给第一种平台商数据。”

李晓妍:

“那你们应该是盈利的吧?”

成浩:“目前还在技术投入阶段,每个项目是盈利的,但整体技术投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