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蕭紅:本是富家女,卻因父親重男輕女受盡折磨,流亡一生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這是80後、90後

小學課本里《火燒雲》裡的內容,文章作者正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

與課本節選不同的是,蕭紅的作品大多有著灰暗的色調,她擅長用女性的筆調去描述一個個悽慘的女性角色,如《生死場》裡王婆等等。而蕭紅自己短短31年的人生路上,正如同她筆下的一個個女性角色:一生充滿坎坷,結局淒涼。

蕭紅最令世人爭議的是她的感情生活,她先後與五個男人有過情感糾葛,她為愛逃婚、離家出走,不僅做過第三者,還先後兩次懷著孕另嫁他人......也正因此,很多人將蕭紅定義為“多才而濫情的女人”,然而,熟悉蕭紅作品的讀者卻為她叫屈,認為蕭紅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民國才女蕭紅:本是富家女,卻因父親重男輕女受盡折磨,流亡一生

蕭紅

實際上,研究蕭紅作品和背景資料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蕭紅濫情背後,與原生家庭的缺愛,有著直接的關係。蕭紅的一生,無數次從一個男人奔向另一個男人,說到底,她都是在找尋童年少年缺下的“愛”。早年愛的缺失,讓她成年後開始對愛有了極度渴望,於是,她變成了一個貪愛的女子,只要男人對她好,她便那一次次為一絲絲好飛蛾撲火,直致最終化為灰燼。

蕭紅無數次遭遇渣男,兩次懷著孕被男人拋棄的背後,有自己性格的因素,也與早年原生家庭缺愛有關。


蕭紅的一生是令人唏噓的一生,她的曠世才華被悲慘命運襯托出的光輝,曾讓無數人唏噓不已。1942年11月20日,“雨巷詩人”戴望舒來到秋風瑟瑟的香港淺水灣,在蕭紅墓前,他為逝去的蕭紅寫下了令後世回味的詩句: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枕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與世人對蕭紅英年早逝的深深惋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蕭紅的父親張廷舉對蕭紅死訊的漠然。蕭紅死後,有人向張廷舉轉告蕭紅病逝於香港的消息,張廷舉全程竟無任何表情。

民國才女蕭紅:本是富家女,卻因父親重男輕女受盡折磨,流亡一生

父親張廷舉對蕭紅的淡漠讓蕭紅讀者憤恨不已,但或許對於父親的這一態度,在蕭紅眼裡,卻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受過良好的教育,畢業於黑龍江師範學院,曾擔任過呼蘭縣教育局局長。在外人眼裡,他八面玲瓏,善於交往人際關係,待人和善。1911年6月1日,蕭紅在呼蘭河降生,成為其父張廷舉的第一個孩子。但作為家裡的第一胎,這個女嬰的出生卻並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喜悅。相反,因為蕭紅出生這天正是農曆的端午節,封建的父親覺得這是“不詳”的徵兆。加上她又是女兒身,張廷舉一時間竟因為蕭紅的出生格外不悅。

蕭紅出生後,重男輕女的張廷舉對其很是淡漠,不久,蕭紅弟弟張秀柯出生後,就連偶爾會給自己一些關愛的母親也對她失去了耐心,蕭紅在家裡越發受盡冷眼。蕭紅的整個童年少年期,唯一給過他關愛的僅有祖父一人而已。

蕭紅9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這以後不久,父親張廷舉續娶了年輕的繼母。唯一疼愛蕭紅的祖父也過世了,蕭紅徹底失去了依靠。繼母進門後,一直對蕭紅看不過眼,於是不斷地向其父張廷舉告狀。一時間,蕭紅與父親張廷舉的關係越發惡化起來。蕭紅在書裡敘述:“偶然打碎一隻杯子,他(張廷舉)也要罵到使人發抖的地步。”“父親打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裡,一直面向著窗子,從黃昏到深夜……”


蕭紅高小畢業時,家境富裕的張廷舉去堅持讓蕭紅輟學。去哈爾濱繼續上學的願望遭到父親反對後,一直與父親交惡的蕭紅沒有選擇順從,而是選擇了反抗。小小年紀的蕭紅甚至想要離家出走天主教當修女,或者乾脆與張廷舉斷絕父女關係。更讓蕭紅感到無奈和痛苦的是,在阻止蕭紅上學的同時,父親張廷舉卻可以讓弟弟們外出留學。同是父親張廷舉的骨肉,待遇卻是天壤之別,而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僅僅因為:自己是無法給父親“繼承香火”的女兒身。每每想到這些,蕭紅對父親的恨就會加深幾分!

民國才女蕭紅:本是富家女,卻因父親重男輕女受盡折磨,流亡一生

生在這樣一個富足的家庭,蕭紅是幸運的,但她同時也是不幸的。她的幸運僅僅侷限於,她可以不用從小就做很苦很累的活來維持生計。但也正是因為在物質上的“不欠缺”,讓小小的蕭紅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親情上。試想,如果蕭紅不是過於看重感情上的滿足,或許她也不至於如此叛逆,並最終離家出走,流浪到死了。

父女兩矛盾的徹底決裂是在蕭紅喜歡上已婚的表哥,要求解除父親給她訂下的婚約後開始的。

根據資料記載,蕭紅為此曾大吵大鬧,繼母便把屋門打開讓別人看,表示自己管不了前房的孩子。蕭紅對父親和繼母不再只是不滿,而是激起了強烈的厭惡情緒。父親為此大罵蕭紅是“不肖”“叛逆”,繼母還把此事告訴了蕭紅的大舅(姜氏的弟弟),大舅從鄉下專程趕來“管教”蕭紅,揚言“要打斷這個小犟種的腿。”如此看來,這對於蕭紅來說,她的家不像一個“家”,她的家人也不像她最親近的人,對於她來說,家更像一個只會壓迫她、逼迫她的地獄。


最終,極度壓抑的蕭紅想出了一個最叛逆的法子:她假意順從麻痺父親,隨後拿著嫁妝“離家出走”,並與表哥私奔、同居。被表哥拋棄後,蕭紅無奈回到了家中。蕭紅回家後,受到非議的父親張廷舉覺得蕭紅丟了自己的臉面,甩手就一巴掌打在了蕭紅臉上。回家後,為了躲避風言風語,張廷舉只得帶全家住到了鄉下。

在這段時期蕭紅出於同情,替佃戶長工勸說伯父不要提高地租。伯父把她痛打一頓,鎖在一間空房子裡,催促其父張廷舉將蕭紅勒死埋掉,以免危害家族。

在繼母和伯父的慫恿下,張廷舉動了殺心,在張廷舉和族人眼裡,這個讓所有人“臉上無關”的存在,早就應該徹底消失了。準備動手的前一晚,小姑和小嬸趁著天黑偷偷放走了蕭紅。這以後,蕭紅到死都沒有再回到呼蘭河,她一次出走以後,她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涯,並由此走上不歸路。

民國才女蕭紅:本是富家女,卻因父親重男輕女受盡折磨,流亡一生

蕭紅與父親徹底斷絕往來後,張廷舉甚至還將蕭紅的名字(張秀環)從族譜踢了出去。父女二人的仇怨越來越深,終於深到了看不見底的程度。

父女兩此生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哈爾濱街頭,這時的蕭紅正在貧病交加中掙扎。二人在街頭意外相遇,四目相對時,多年不見的父女兩,卻沒有絲毫驚喜。雙方都只能從彼此的眼眸裡,看到深深的冷漠,這冷漠向冰刀一樣,紮在蕭紅的心上。

對於父親張廷舉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蕭紅始終沒有釋懷。蕭紅對她父親的不滿,終究是時間無法沖刷的。在張家的近20年裡,蕭紅深受父親重男輕女思想的傷害,他一直對父親對自己的無情和殘忍懷恨在心。這在蕭紅心裡,這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痛。

1942年1月23日,年僅31歲的蕭紅帶著對人世的各種仇怨,離開了人世,離世時,她嘴裡一直唸叨著:我不甘心,不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