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不得不说,拼多多上市这件事,已经成了段子素材被大家玩坏了,评价君都忍不住插了一脚。不少人质疑拼多多的产品卖给了谁、这样的公司为何能够进入美股市场,其实这些问题不难回答。近期上市的除了拼多多,另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是小米了,两个对比来看,拼多多所拥有的,大概正是小米梦寐以求的。

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做手机公司还是做互联网公司?这个问题如果让小米来回答,小米毫无疑问会回答做互联网公司。但是目前为止,小米的这种互联网公司属性,还存在着一种身份认同的危机。原因再清楚不过,以业务来看,虽然互联网营收在高速增长,但手机产品销售依然是大头,占据了近九成份额。以目前不足10%的业务占比来定义公司的属性,难免被外界质疑。

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但回头再来看拼多多,一个能买到“小米新品”的公司,它却拥有着无法质疑的互联网公司身份和属性。不但能基于互联网业务寻求盈利,而且有着不错的数据。这数据反映到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报告上,就是月人均使用次数和月人均使用时长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电商平台。不管是在上面买东西也好、跟风猎奇也好,每一个手机里有拼多多的用户都在为它贡献着优质数据。

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回头再说小米,手机公司的小米和互联网公司的小米,两者区别在哪?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成长空间不同。小米在手机市场经历了一段低迷,终于创造了罕见的逆袭,目前成为国产手机排名第四的品牌。但面对趋于饱和的手机市场,接下来手机业务的成长空间在哪里、增量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不但能难住小米,如果以同样的问题去问华为、OPPO和vivo,甚至三星苹果,也会把他们难住。

原因很简单,因为手机市场饱和了,而且渐渐要“过饱和”,评价君经常唱衰手机市场的趋势,其实手机市场在等着末位淘汰,用户更新换代速度趋缓,未来如果不倒掉几个品牌把市场份额腾出来,所有的品牌都不会有太大成长空间。各个品牌奋力完成更高的指标,大部分只是免于自己被淘汰而已。

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拼多多号称拥有3亿用户,小米想要达成3亿用户的话,恐怕首先要把一段连续时间内手机销量达到3亿部才行。但考察一下在全球能拥有3亿用户的手机品牌,苹果iPhone轻松过线,三星也能过线,对其他品牌来说恐怕就难了。这就是手机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实实在在的区别,基于一定用户规模去盈利什么的反而是后话。所以说拼多多拥有的,正是小米梦寐以求的。

那是不是说拼多多就高枕无忧呢?看看那些被当成段子的商品页面也知道不可能。不过对于拼多多来说,这种转型确实是有路可寻。拼多多是一个用户规模、交易量、人均使用次数和时长都超高的电商平台,对于所有的商业品牌都极具吸引力。对于现在的拼多多来说,清理仿冒、山寨品牌,更可以成为邀请大品牌入驻的筹码,评价君不信有几个品牌不动心的。

互联网公司的“身份认同”:拼多多做到了,小米还要再努力一点

渐渐的让正规产品进入、把非正规产品清退,这条转型之路并非空谈,是有前车之鉴的。这操作不但洗去假货标签,还能拉动交易数据提升,更能在未来带动拼多多业绩进一步增长和爆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就叫极具成长潜力,是进一步推升市值的动力。再回头看看已经饱和的手机市场,拼多多这种业务成长潜力也是拼多多拥有而小米梦寐以求的,不是吗?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小米已经在从手机公司向互联网公司转变的路上了,而且速度飞快。这说明小米在互联网业务营收这块也极具成长性,只是目前占的比重还偏小。我们接下来只是要等待量变慢慢引发质变,等待手机的小米转变成互联网的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