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像!你了解嗎?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20世紀50年代,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叫戈特曼。

這位地理學家在研究美國東北沿海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時發現,超級發達的美國,一些區域的城市發展不再是“寡頭獨大”,而是呈現集群互補的狀態,他斷定這將成為新的城市發展模式,併為之起了個名字“megalopolis”,翻譯成中文,就是“城市群”、“城市圈”的意思。

半個世紀後,“城市群”、“城市帶”在中國成為地域發展的網紅,風靡全國。那麼,在城市集群發展的趨勢下,鄭州的機會點在哪?

1

從城市化到城市群

在城市群興起之前,城市的發展模式還是原始的“單體發展”模式。說白了,就是各玩各的,其他人誰也不管,相互之間還存在競爭和擠壓,這個時候,主要的城市,都想在空間、人口、經濟、金融、文化方面建立全面優勢,發展成具有“寡頭形式”的大都會。

但是,隨著時(文)代(明)的發(進)展(步),這種模式的侷限性越來越大。

單體城市的發展引起城市過度膨脹,人口密度大,聚集度高,導致病態臃腫,還容易引起同質競爭、資源浪費和低效配置。

因此,受技術革新、要素流動和產業更新換代等因素影響,區域經濟正由傳統的省域經濟與行政區經濟向城市群經濟轉變,城市群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主流“網紅”模式,這個,本身也順應了全球城市群發展的趨勢。

而過去的城市競爭,未來也將轉化為城市群競爭,而未來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則取決於他在這個城市群中的站位格局。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2

從經濟型城市群到文化型城市群

中國的城市群,因為一直沒有嚴格的統計路徑和評判標準,因此有“官方形象”和“民間形象”之分。

按照民間說法,中國的各種城市群有大小30個之多。而官方說法呢,主編查了一下鳳凰資訊等新聞平臺,也是多少不一,說法比較多的,截止到今年2月份大概有這8個: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這些城市集群的發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城市化格局。在這期間,不同的城市群又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總量最大,屬於經濟中心。珠三角以綠色發展見長,環境宜居度更高。成渝經濟區雖然在整體上較為落後,但可持續增長態勢良好。中原城市群文化底蘊深厚,位居中位,後勁十足

理解任何一個區域,我們都可以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來分析。以上所述,大概是從空間角度。那麼,從時間的維度呢?

如果說,過去的城市群發展,更多的是靠經濟、交通、人口要素來銜接的“經濟型城市群”,那麼未來,一定是文化、生態、生活等要素合理銜接的“文化型城市群”。從關注物質性的發展,到更關注生態型發展,從關注經濟、交通,到更關注文化和生活要素的分配,從“硬實力”的比拼到“軟實力”的比拼。

3

中原城市群的軟實力

2017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中原城市群正式躋身國字號。規劃範圍涵蓋河南、河北、陝西、安徽、山東等5省30個市,將重點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回過頭看,中原城市群發展由來已久,但以鄭州為大都市區的切入點,以及最早構建了城市群發展基礎輪廓的,卻是鄭州——開封兩個大都市的融合。

也就是說,鄭汴一體化,既作為引子,引出了後來的中原城市群規劃,也將作為中心,影響未來十年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和格局。

過去單體城市,每個城市有自己的中心,而未來城市群模式下,任何一個城市群也會有自己的中心,無論是從國家相關文件的定位上看,還是從版圖格局、經濟文化實力上看,鄭汴大都會圈,都會成為中原城市群之芯。

1、鄭汴同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契合了“文化型城市群”的主流發展模式;

2、在鄭州大都市區的建設中,鄭汴是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最近的城市,天時地利條件良好;

3、在鄭汴一體化的牽引下,開封可以盡情的去演繹自己文化古都的角色,經濟上的壓力會變小,鄭汴產業協調,經濟互補。城市群的模式,不就是每個城市找準自己的定位嗎?

因此,搞清楚鄭汴融城的邏輯,對於我們理解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意義重大。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鄭汴正好位於中原城市群的核心位置)

時間進入2018年,河南自貿區成立次年,鄭汴融城向縱深發展,鄭汴港金三角框架逐漸成型,未來銜接開封的綠博區域多個項目加速推進,東京大道等打通開封到鄭州的幹道交通的修建,這個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或將迎來一場蝶變……

4

中原城市群之芯

前文我們說了,未來城市群的發展,從“經濟型城市群”向“文化型城市群”轉變,從關注交通、經濟、人口,到更關注生態、文化和生活質量上,中原城市群,在“文化型城市群”的打造上本就天賦異稟,而鄭汴融城的過程或將給中原城市群的協同發展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鄭州,我們毋須多說,綠博組團、白沙組團日新月異。而開封向西也不遑多讓,發展勢頭迅猛。鄭汴的協同分工和產業互融,正在漸入佳境,這片熱土也或將再次引起全國關注。

開封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文旅發展勢頭兇猛,未來,仍在中原城中群的文旅產業上獨佔鰲頭。

1、文旅煥新,建立強大的城市群文旅向心力。

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協調和層級分工中,開封的文旅產業地位一定是老大哥級別的。2016年,開封的旅遊收入增加了60%,非常強勁,在越來越關注文化和生活的城市群對比中,這個天賦非常重要。

但過去開封的文旅產業,更多的是基於開封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現存的城市面貌發展起來,未來,在中原城市群的視角下,開封的文旅也需要煥新。

文旅的輻射幾乎沒有地域限制,而新開發的文旅產業,輻射半徑越大,對於開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發展越有利。

我們拿位於開封新區的在建的恆大文旅城來說。

該項目不僅體量大,而且業態非常的全,契合了當下的城市群潮流和趨勢,涵蓋豐富的頂級配套:約87000㎡國際會議中心、約26000㎡國際會展中心、約14600㎡運動中心、約12700㎡文化娛樂集群、約168000㎡歐式城堡酒店以及浪漫婚禮莊園、五大現代博物館、萬國美食街、繽紛商業廣場、超高層商務建築群等。

恆大童世界樂園是專為青少年兒童打造的全室內、全天候、全季節童話神話樂園。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這個項目未來很可能成為鄭汴乃至中原城市群的一張新名片,成為鄭汴融城後能拿出手的一張文化名片,在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格局中,對建立鄭州大都市意義重大。

恆大文旅城將在2020年左右建成,投入運營後,預計每年將給開封帶來1500萬人次的客流。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沒事,我再給你說個數字,現在開封每年接待外來遊客是多少?

答案是5107.18萬人次/年。恆大文旅城開業之後,將大幅提高開封的旅遊吸納力,帶動開封旅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開封在中原城市群的地位。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城市群的發展,有一個底層邏輯,就是人。鄭汴之間住宅開發的持續導入,本質也是人的導入,文旅產業的開發,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底層邏輯。

文旅是永遠的朝陽行業,而以少年兒童為對象所打造的兒童樂園,可以稱之為朝陽的朝陽了。

2、城市群的外向程度。

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中,有這樣一條“內陸地區雙向開放高地”的定位。

我們可以把開放分為“自驅型”和“政策型”,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僅靠經濟自發,這個開放高地是很難建成的。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在鄭汴融城的關鍵環節,河南自貿區成功劃定,為鄭汴融城賦予了強勁的動力。這個自貿區,在整個中原城市群中也是唯一,其中開封片區實施範圍約20平方公里,以鄭開大道為軸心兩側佈局,處於國家級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開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核心區域。

根據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產業發展定位和功能佈局,開封片區核心區域規劃為中央商務中心、文創藝谷、健康樂谷、高新智造谷、創智孵化谷、國際物流港、國際商務信息港的“一心四谷兩港”的產業佈局。

主編認為,產業是城市發展的中層邏輯,也是導入人口的重要因素。在中原城市群的視角下,開封自貿區的產業將如虎添翼獨具特色,承擔起開放高地的重任。

這個涵蓋5省30市的“朋友圈”,強大到無法想象!你瞭解嗎?

3、中原城市群的生態樣板。

如果說經濟和交通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那麼生態則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綠博代表了鄭州生態發展的樣板。而在鄭汴融城的汴西區域,生態也將如一汪活水注入中原城市群的發展,這就不得不說到開封的運糧河,鄭汴融城的一條重要河流。

運糧河調蓄工程已經進入實施階段,改造完成之後,將成為集城市娛樂、水域觀光、湖泊生態、漕運記憶於一體的濱水空間帶,演繹流動的城市濱水生活。而值得一提的是,運糧河如玉帶纏腰般穿恆大文旅城而過,讓該項目在文旅基因之上,又多了生態環境的氣質。

好吧,說到最後,你發現了什麼?

無論是以恆大文旅城為代表的文旅產業的開發,給鄭汴所帶來的文化導入、客流導入,還是自貿區政策所形成的開放高地,或者是運糧河調蓄賦予片區的生態基因,它都具備成為“文化生態型”城市群樣板的潛質。

文化是核心,自貿區的開放政策是催化劑,生態是基礎,這,也算是一種合理的資源調配吧,而這又恰恰出現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逐漸走向國際化的中原城市群中。

剩下的,就看時間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