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搞電商挺好的,關鍵還要看你是不是明白人

互聯網+農業,農產品出村上行,通過互聯網推銷特色農產品、優勢農產品,對於小農戶生產方式來說確實也是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市場銜接方式。2017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得到了1.25萬億元,農產品電商正邁向3000億元大關,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但是仍有許多農產品生產者在利用電商創業上不敢邁步,或者創業失敗。對於農民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過硬的特色農產品,甚至可以私人訂製農產品。最大的劣勢就是在互聯網平臺操作和營銷策劃上矮人半截。

農民朋友:搞電商挺好的,關鍵還要看你是不是明白人

農產品電商的優點。1、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把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不用中間商,產品生產者可以把特色的、綠色的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農產品生產商能自我約束,保證高質量提供農產品,直接對農產品的質量負責。2、消費者可以享受放心的、原汁原味兒的農產品,不會出現什麼催熟的、用過藥的農產品,讓人回憶起小時候的味道,真正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3、產品生產不再受中間商限制,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不會出現產品滯銷、或者中間商操控市場現象發生。4、農產品生產者能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特產賣到全球,只要能農產品足夠的優、特都可以通過網絡賣出。5、農產品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對生產者的產品進行直接反饋。或者提出意見,有利於電商健康快速成長。6、通過電商可以123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農產品+旅遊的發展方式增加收入。

農民朋友:搞電商挺好的,關鍵還要看你是不是明白人

農民發展電商的軟肋。1、農產品一般情況下生產規模比較小,成本比較高,而且由於量小物流成本比較高。2、農民在電商操作上很難駕馭,很多人存在畏難情緒,不敢去涉足電商。3、農產品在物流上處於劣勢,農產品一般都是鮮活農產品。對物流速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農產品有重量,物流成本高。4、在宣傳上、品牌建設上都相對處於弱勢。5、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沒有標準化,市場競爭力弱。6、營銷策劃上沒有經驗,沒有創新的市場營銷手段在激烈的競爭上是沒有優勢的。7、農民無法實現鮮活農產品冷鏈、預處理,致使發展受限。

趨利避害發展電商。1、農產品生產者一定要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原生態、無添加。如果這點不能保證,和菜市場的大路貨就沒有區別,等於自掘墳墓,一定是做不大做不長的。2、要123產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3、規模化發展或者是進行公司加農戶,合作社加農戶的發展模式。4、克服小農思想,要抱團發展,分工合作,共創市場。5、政府應在產品質量安全,質量可追溯、宣傳、技術培訓、區域品牌建設等方面提供幫助。​

農民朋友:搞電商挺好的,關鍵還要看你是不是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