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压正》上映一周以来,收获票房不到5亿,豆瓣评分更是从上映前的8.1分一路跌到7.1分,而电影的口碑在网络上更是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势。

仅仅一周,《邪不压正》的排片率已经开始呈现断崖式下跌,各路的热度指数也在不断下降。这部在《我不是药神》之后上映的电影,不论是从口碑、热度还是排片量上来说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不是药神》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但是我并不认为《邪不压正》是一部烂片,姜文有他一贯的坚持,也有新的创新和尝试。在如今越来越苛刻的市场环境下,姜文坚持做自己,本身就已经是很难得的品质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一贯的姜文式风格

姜文的电影总是有深刻的个人烙印,除了早期的《太阳照常升起》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外,姜文的电影都是

快节奏的剪辑,大段的台词,有着非常明快的声音效果。如《鬼子来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以及这部《邪不压正》。但是姜文式的快节奏剪辑并不是普通的快切,其中是有姜文的节奏的,每一个画面搭配的每一句台词以及每一个发出的声音,都是有姜文“秘制”的味道在其中。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除了视听语言上的风格,姜文在他所有的电影中都展现出他的赤子之心,或者说

姜文式的“中二”特征

姜文的每部电影都坚持着自己的世界观,这种热血式的表达过剩的荷尔蒙展现,仿佛姜文永远活在他的青春期中。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永远保持着热泪盈眶,历经千帆之后姜文可能模样变成大叔,但是他骨子里还是少年的影子。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商业性的不断探索

姜文其实早在2010年的《让子弹飞》中,姜文就成功的融入了很多商业性元素在其中,成功拍出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而在此之前,国产电影在商业性上的探索大多都很失败。《邪不压正》中,姜文也考虑了市场性,姜文选择彭于晏的原因一定有商业性的考虑,并且我也并不认为这个选择会让电影折损。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首先,国产电影不是缺好电影,而是

缺好的商业电影。在如何拍好一部商业电影上来说,我们和好莱坞这种水平相比还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任何商业性的尝试都是值得去做的,当然前提是在有一定的制作水平之上进行这种尝试。选择彭于晏除了他完美的外形之外,一定有迎接市场的考虑在其中而不是仅仅从人物需求的角度出发而忽略市场。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当然,商业性的探索不只体现在选择演员。《邪不压正》中有姜文式的暴力美学,不拖泥带水的打戏,同时又保留着一份骄傲。

大气的交响乐配乐烘托着整个电影的情绪,甚至是电影中的色情元素都带着一种过剩荷尔蒙的热烈。

留下电影之外的世界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姜文的任何一部电影都会给观众的艺术再创作留下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无限的深究下去,姜文电影的一大魅力就在于此。

永远的开放式结局是姜文留给观众的课后作业,你可以在电影中解读出很多意义,甚至可以重新建立一个电影逻辑。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压正》中的李天然,这个看似重要的人物是每一个人的棋子,是老蓝的棋子,也是巧红的棋子,他永远都在等待别人的命令,他任人摆布,看似有目标但不知所措。所以他更像是一种符号,而对于符号的解读就更加多样

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电影需要解读,但是如果对电影进行过度的解读对于电影来说是一种曲解。解读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解码要在编码的基础上才能成立。

网络上充斥着对电影的大量解读,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期,解码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混乱,人们都急于表达观点,但是很少真正思考。在观点满天飞的同时,拥有一颗

包容的心,见贤思齐求同存异才是友好的电影环境。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Media Plus 主编:S姐

参考图片来源:未标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