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良价接著又問:“無情說法,該何典教?”這和前面公案中的提問一樣。

雲巖禪師答:“豈不見《彌陀經》雲:水鳥樹林,悉皆唸佛念法。”

元音老人|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這時,良价禪師猛然間有些醒悟了,終於由有聲處會入無聲了,總算是會到了、悟到了,

他脫口說了個偈子:“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真奇妙啊,真奇妙!無情說法真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真是使人想象不到!你若用耳朵去聽,是不能理解的,因為無情說法是沒有聲音的。

用眼睛來聽,才能領會到其中的奧妙。眼睛聽不到聲音,但沒有聲音正是妙聲。由此可知,良价禪師會到了有聲,而且從有聲會到了無聲,但還沒有會到無聲就是有聲、有聲就是無聲,還未徹底究竟。

從聲音悟道的公案,還有許多。再舉一例:昔圓悟勤禪師在五祖演會下做侍者,追隨五祖演禪師參禪。

一天,有個讀書人來參五祖演,五祖演對這個讀書人講:若問及自性、法身,你少年時曾讀過“小豔詩”麼?

詩中有兩句與之很相似:“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意思是,頻頻呼喚“小玉!小玉!”其實並沒有什麼事情,真實的目的是要她的情郎聽到這呼喚聲,知道她在這裡。

也就是有意給她的情郎傳個消息,因為他認得她的聲音,聽到呼喚,就曉得她在這裡了。

我們借用這首詩來反問一下,這個呼喚聲是由誰發出來的呢?

又是由誰聽到的呢?這一切豈不都是自性的作用嗎?

豈不都是真性的顯現麼?五祖演引用這首小豔詩,蘊含著深意。

本來一切色相、一切聲音都無意義,都是空花水月,都是不可得的,合了第一句“原無事”。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真性的顯現,合了第二句“認得聲”。

旨在啟發我們大家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圓悟勤在旁邊聽到了這個話,立刻有所醒悟。他從方丈屋裡出來,

恰好這時有隻大公雞在柵欄上“喔、喔”長啼。圓悟勤一聽,猛然觸動了靈機,觸著剛才五祖演所說“只要檀郎認得聲”的“聲”字,忽然大悟!

這不是聲嗎?這就是自性的顯發,離開自性還有什麼東西呢?就象我們前面所講的,一切影子都離不開鏡子,離開鏡子哪裡還有影子呢?一切的一切都是真性的作用,都是真性的顯現。

良价禪師雖然有悟處,但還未徹底,他又問雲巖禪師:“某甲有餘習未盡?”我還有許多習氣,尚未除盡嗎?雲巖則反問:“汝曾作什麼來?”你曾經作過什麼?也就是說,你粘著的是什麼東西呢?

良价說:“聖諦亦不為。”這就是無為,一點也不著,聖諦也不著,一切都不著,連不著也不著。雲巖進一步問道:“還歡喜也未?”你還有歡喜心嗎?

良价說:“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其意是描述開悟的心情,就象在糞堆裡拾得一顆明珠一樣歡喜。有歡喜就是法執。這就是餘習,還有歡喜在。

意未盡、情未空、有所得,就不是徹悟了。

後來,良价禪師辭別雲巖禪師,臨別時,又問:“百年後,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祗對?”真,就是畫像。師真,就是師父的畫像。

邈得師真,字面意思是看得到師父的畫像,這裡是指得到師父的真傳,象師父一樣透脫。這句話的意思是:師父您老人家圓寂之後,若有人問我,你還能見到你師父嗎?我如何對他說呢?雲巖沉默良久。然後說:“只這是”。

意思是:你對問話人講,就是這個!諸位,雲巖禪師說的“這個”是什麼呢?我回答你的這個,就是你問的這個!你所見到的東西、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等等,無一不是這個!但良价聽後,卻是沉吟,他還沒領會此話的含義。

雲巖禪師便說:“價闍黎!承當個事,大須審細。”個事,指開悟見性這件事。良价啊!

你要承當開悟見性這樣的大事,還要審慎仔細啊!可不能這樣馬馬虎虎的。

因為良价禪師到這個時候還是有疑惑。所以說,他還是不究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