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阿難尊者能對佛陀宣說的妙法,生起不逆的信心?

藥師經札記八十四

皆仁法師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為什麼阿難尊者能對佛陀宣說的妙法,生起不逆的信心?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前面不是一直以文殊菩薩為當機眾嗎?為何這裡當機眾又變為阿難尊者了呢?

這是因為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薩,諸佛“甚深行處”及功德妙行,文殊菩薩自然是完全能夠理解的,而且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因此佛陀就轉問阿難尊者。

我們來看經文中所說的內容。

這一段是說:世尊問阿難尊者道:“如我前面所稱揚讚歎藥師如來所有的功德,這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甚深、微妙的行持之處,是一般凡夫眾生難以信受理解的,你聽聞之後能如是信受,而不生疑惑嗎?”

這裡所說的甚深行處是佛的悲智所行的甚深境界,以一般凡夫眾生的心境來說,是無法對其生起信心的,除非是善根極為深厚、經過累劫燻修的人,才能甫一聽聞就生起正信。誠如《金剛經》中所說,有些眾生聽聞甚深佛法,心即狂亂,狐疑不信,所言非虛。

因此,世尊特地詢問阿難尊者,籍由與阿難尊者的問答作為方便開示大眾,解開他們心頭的疑惑。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對於世尊的提問,阿難尊者做出了很給力的回覆,他是怎麼說的呢?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道:“大德世尊,我對於如來所說的甚深經典,不生絲毫的疑惑之心。為什麼呢?因為我深切地知道,一切如來的身口意業無不清淨,不會以妄語欺誑眾生。就算是懸掛在天空中的日月輪有天會墜落,就算那高聳不可攀的妙高山王有天會傾動,但是佛佛道同,諸佛所說的妙法都是無有異的。

“大德”,梵語為婆檀陀,這是對佛的一種極為尊敬的稱呼,又譯為尊者,其中包含有極其尊重的敬意;現在這個詞也被濫用了。

為什麼阿難尊者能對佛陀宣說的妙法,生起不逆的信心?

【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

阿難尊者說:我對於釋迦世尊您所說的“契經”——即上契佛所證之妙理,下契眾生應度之根機,對於如此妙法,我從來不生絲毫疑惑,不生起任何的懷疑心。

值得一提的是,契理契機是很重要,因為不契理就會失去法體,不契機則失去法用。

我們知道,阿難尊者在當時示現為一位聲聞有學位的修行人,當釋迦牟尼佛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示現為三果聖者,尚未證得阿羅漢果,那為何此時的他如此有底氣對於世尊所說的“諸佛甚深行處”能夠深信不疑呢?

【所以者何】

這是阿難尊者自己設問:為什麼我能夠對佛所說的法不生絲毫的疑惑呢?

【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

這裡是阿難尊者自己的回答:這是因為一切如來的身、語、意圓滿清淨。世尊無論動身、發語、起念,無一不是智慧慈悲的體現,無一不是從一真法界中自然任運流露出來而為利益眾生的。

我們知道自從阿難隨佛出家之後,一直就給世尊做侍者。無論是佛陀穿衣吃飯,還是行住坐臥、待人接物,阿難都在一旁隨侍,對佛陀的種種示現,看得清晰明瞭,知道佛陀種種行止,無一不是契理契機,只為利益無量眾生。

正因如此,阿難對世尊生起不逆的信心,對於佛陀所宣說的藥師法門“諸佛甚深行處”同樣具足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阿難尊者在這裡所說的,並不是他真的已經具足了大智慧去信解甚至證入諸佛的甚深行處,而是因為深信釋迦世尊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所以才進一步對藥師法門深信不疑的。

我們知道,信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鞏固和堅定:

一種是智信,也就是藉由自己的智慧從理上通達,進而生起真實勝解,由此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

另一種是仰信,也就是對於佛陀所說的甚深微妙法理,雖然暫時無法憑藉自己作為凡夫的智慧去理解,因諸佛所說的甚深微妙之法,連大菩薩都不一定能夠通透了解,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但是修行者對於佛陀有信心,深信諸佛巍巍功德,進而對佛陀所說的妙法生起信心。

接著阿難尊者就用比喻來陳述,自己對佛陀所說的一切教法沒有絲毫的懷疑和半分的動搖。

為什麼阿難尊者能對佛陀宣說的妙法,生起不逆的信心?

【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這是說在阿難尊者所處的時代中,認為日月運行於天空之中是不會墮落下來。“妙高山王”是指須彌山,它上至忉利天宮,下至地獄之界,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不可動搖,除非整個世界坍塌損壞的時候才會毀掉,否則的話,它是不會動搖分毫的。

因為日月和須彌山在當時人們心中都是不可動搖的典範,於是阿難以此譬喻來說:哪怕是日月會有墮落的一天,高聳巍峨的須彌山會有動搖的一天,諸佛所說的妙理是永遠都真實不虛,無有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阿難對於佛陀所說的法都能夠信受奉行,始終不會動搖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