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是因为什么

洗茶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要洗茶呢?

  因为茶叶脏吗?

  因为显得比较有专业,逼格高吗?

  很多入门级茶人在泡茶的时候,喜欢进行所谓的“洗茶”——第一泡茶水泡很短的时间,倒掉之后再进行正式冲泡。这往往是受到一些前辈的教导——“茶要先洗了才能泡来喝!”尤其是现在食品安全风声鹤唳,许多人“据说农残较多的铁观音或者陈放多年的老普洱,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

  其实,这是一个流传广泛的误解。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的冲泡过程进行的想当然的理解。在专业的茶文化领域,这个环节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也中的脏东西”。

洗茶是因为什么

 一、便于展现茶的内涵

  茶汤的滋味,是茶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茶叶内质物浸出的结果。注入适当温度的水入壶后,短时间便将壶内的水倒出,使茶叶在水的温润后,舒展开来,呈含苞待放的状况,有利于冲泡第一道茶汤时香气与滋味的展现。特别是紧压茶,洗茶的同时也是为了茶的慢慢舒展,为正式冲泡做好了准备。

二、祛除茶的起床气

  茶友们大概都有起床气的经验。茶也是有自己的脾气的,洗茶也是为了消除它的起床气。

  像是黑茶、普洱这些,只要存放方法适当,可以长期储存,而且越存越香醇。

  在它们的储存,也就是睡眠过程中,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睡眠时间等都会影响茶叶内微生物的衍生。如果把睡梦正酣的它们直接冲泡饮用,尚带起床气的茶,口感怎么会好呢?这个时候,用沸水“醒一醒”茶,唤醒睡眼惺忪的它们,滋味和香气会更好。

洗茶是因为什么

 三、洗去你一身历史尘埃

  一杯普洱,仿佛饱经风霜的人生。

  它的加工过程中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日晒干燥等工序,又陈放多年,等待知己茶友的品饮。本身沾染浮灰是难免的。用热水浸润洗茶一遍,口感更好。茶的阅历,如果被浮沉遮盖了,该是多么可惜。

  很多茶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揉捻”这一工序,其目的除了为调整茶叶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把一部分茶汁从叶片里揉出来。干燥之后,这部分茶汁中的固体成分会附着在叶片上,冲泡时它们迅速溶解进入茶汤。

  当然,没有被揉出来的那部分随着干茶吸水膨胀,也会慢慢溶出到水中,使茶汤维持一定的浓度。控制揉捻操作,有助于调节冲泡时不同组分在茶汤中的含量——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可能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如果茶叶被揉捻的相当紧结,叶片内外的茶汁都不易有条不紊地进入水中,那茶汤的口感就不那么让人愉悦了。

洗茶是因为什么

  对于这样的茶,在正式冲泡前先用一定温度的水将茶叶润湿,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正式冲泡时每泡茶汤的浓淡协调就比较好控制了。这一个步骤,因此被称为“温润泡”。大部分的乌龙茶和紧压成型的普洱茶,专业茶艺师往往就要进行温润泡。当然,即便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如果茶叶已经很细碎,出汤率很高,也就不必进行温润泡了。

洗茶是因为什么

  那么,茶叶到底脏不脏,需不需要洗呢?所谓脏,无非是怕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甚至呼吸都会使一定量的灰尘进入身体,茶叶上的灰尘和这些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茶叶之所以保质期长就是因为其含水量已经降到最低,极不利于微生物着生。

  至于农残,且不说正规厂家的茶叶农残会被控制到国家标准之内,并不值得担心,即便是有所“超标”,其实也是被夸大的恐慌——茶叶的消耗量每天也就几克,而且不是象蔬菜水果那样直接吃掉,能从茶叶中摄取的农残实在有限得很。

洗茶是因为什么

  再反过来考虑,如果茶叶中真有值得担心的农残,“洗茶”所能去除的也很有限——农药要起作用,需要很好地附着在茶叶上,要想通过一遍冲泡在基本保留茶成分的前提下有效地把它们去除,基本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简而言之,合格的茶用不着“洗”,不合格的茶“洗”了也起不到啥作用。那些容易出汤的茶,比如常规的绿茶和红茶,反而是第一泡最好喝。

洗茶是因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