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平台「連接」成爲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圈層”這個詞在開發商的營銷說辭中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社群”、“連接”這樣的新說法。

“連接”不僅僅是阿那亞、良渚文化村、聚龍小鎮、麓湖生態城這些“神盤”在探索、經營的內容,越來越多的開發企業已經意識到,“連接”成為了當今每個社會個體的內生需求。

物質豐盈,人際淡漠,求連接——怕連接——求有效連接,這幾乎是每個社會個體都經歷過的一場內心戲。

“連接”被開發商頻繁提及社群不再是“神盤”的特有產物

1月初,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羅立平提出“群島計劃”,其關注的核心在於,麓湖生態城這個未來入住總人口規模將達到20萬人左右的“城市”,在開發商完成項目開發並逐漸退出項目的運營管理之後,麓湖生態城這座“城市”在之後將如何自然生長?

羅立平認為,一直以來,麓湖生態城開發建設所遵循的藍本——美國里斯頓新城至今仍保持著豐富活力,成為全世界新城建設學習的榜樣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居住其中的人們對整個里斯頓的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社區運營都有充分的參與,人與人之間實現了充分的連接。

當平臺“連接”成為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群島計劃”在地產行業內引發的關注和討論熱潮還沒有完全消退,2月5日,麓湖生態城又邀請了著名的“羅伯特議事規則”在國內的推動人袁天鵬團隊與眾多“麓客”一起,探討麓湖未來社區自治的路徑,這也可以視作是羅立平“群島計劃”發佈之後的進一步推進動作。

麓湖生態城早已被譽為是國內四大“社群神盤”之一,但正如知名自媒體人、地產社群運營的觀察者、研究者倪哲遲所界定的,從社區社群,到小鎮社群,再到麓湖生態城的城市社群,地產社群運營的概念、內涵一直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並且社群運營不再是早期國內的幾個社群“神盤”的特有產物。

以“連接”為關鍵核心的“社群運營”不僅僅是當下房地產項目的營銷手段之一,更是越來越多的購房客戶在反覆多次的置業經歷之後發現,他們一直在尋找的理想中的好房子,好社區,就應當是一個社區中人與人能夠充分“連接”的狀態。

當平臺“連接”成為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當然,社群連接還有另外的表達方式,中國華商金融中心自售賣住宅產品開始,即提出“讓好人與好人在一起”的項目理念,並在物業的銷售過程中真正以一套嚴苛的標準來挑選客戶。

雖然曾被認為是“有錢任性”、“看不懂”的奇葩,但從頭到尾堅持下來,卻讓選擇他的業主充滿感激,業主發現,華商所謂“好人與好人在一起”其實就是幫他們挑選了未來的“好鄰居”,讓他們在未來與鄰居之間產生更多“連接”有了基礎。

顯著的不同在於,麓湖生態城考慮的是一個人口以十萬級計算的城市的大連接,大社群,而中國華商金融中心則著眼於為幾百名住戶的社區構建小連接。

從連接的有效性來看,小社群當然更容易保持活力,更能夠讓每一個個體在連接中收穫更多的價值。不過,這同樣需要華商的“篩客”作為前提。

從“圈層”到“社群”,“連接”的需求已完成了三次升級

在沒有社群概念之前,房地產項目的營銷話術中往往繞不開“圈層”二字。

最簡單粗暴的“圈層營銷”套路,就是告訴你某位明星或者是財富塔尖人物買了某項目的房子,你要不要抓住機會也下手買一套,跟他做鄰居啊?說不定你們在會所吃早餐的時候就遇到了,談下個嗨生意……

如今,這樣的套路講出來只能當笑話聽。但曾經確實有太多人誤以為跟自己崇拜的偶像、想要結交的權貴、精英同處一個小區,就能跟他們屬於同一個“圈層”。

這其實就是“求連接”的階段,你有這樣的需求,開發商建設一個上檔次的項目,再贈送一套房子給某位精英人士,徒有物理屬性的“圈層”就幫你搭建起來了。

不過,很快人們便從“求連接”進入到了“怕連接”的階段。從加入業主群的欣喜到生怕有人主動發信息給你說:大家都是鄰居,我們一起來參與XX保險計劃嘛,大家都是鄰居,我們一起抵制日貨嘛……久而久之,對這樣的“連接”,多數人是生怕避之不及,心有餘悸。

動輒上千人的社區,所謂連接,不過是完成了讓原本不相識的人變成相識,無法進一步讓連接產生價值。

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願景的“社群”成為了“圈層”這個概念式微之後的接力棒,因為人們終於意識到,原來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有物理邊界的圈層,而是要能夠產生“有效連接”的社群。

“好鄰居”是“有效連接”的一種巧妙表達

2017年底,中國華商金融中心逐步釋放了其珍藏的100餘套交子公館產品的信息,對這部分產品的營銷,開發商用了幾個看上去樸實無華的句子來描述:好房子必有好地段,好房子必有好品質,好房子必有好鄰居,好房子必有好服務,好房子必有好配套。

當平臺“連接”成為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這其中,跳脫出傳統的高端住宅價值體系的,就是“好鄰居”這一條,它既可以說是華商一貫“讓好人與好人在一起”的理念的延續,又表達了開發企業為業主構建優質的有效連接的行動力。

都知道,當前的成都金融城板塊本就一房難求,中國華商金融中心憑藉其標準地鐵物業、金融城核心位置、現房狀態、高標準的物業服務等,完全可以輕輕鬆鬆完成這一百餘套房子的快速銷售。

但奇怪的是,由設計大師李瑋珉操刀產品設計和精裝修這些信息,華商甚至在所有的營銷口徑上都不願提及。對此,項目相關負責人解釋道:我們希望用華商的價值理念去贏得客戶的認可,讓這一百多套房子真正都找到喜愛它、懂得它的主人,而不是靠設計師來賣房子。

言下之意,對這一百餘套交子公館產品,華商仍然會嚴格挑客。

當平臺“連接”成為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據瞭解,中國華商金融中心的開發商有著豐富的海外投資和高端住宅項目開發經驗,其在南非等地也不乏總體量達到上千戶的項目。但正是這些海外項目的產品開發經驗,讓華商發現了未來人們的居住需求的變化趨勢。

“在這些總住戶達到幾千人的小區,真正經常在一起交流、聚會或進行共同的興趣探討的,往往都是由幾十個人組成的小團體,這些小團體中的成員由認識到一起生活,最後變得更一家人一樣,這才是我們所說的‘好鄰居’的含義。”中國華商金融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好鄰居”為什麼可以擊中人心?

從社群運營的角度看,華商將“好鄰居”作為其“好房子”標準中的重要一條,就是強調小連接,小社群。這種小社群,不再是僅僅幫人們實現從不相識到相識的連接,更重要的是讓原本就相識的人通過連接真正在一起生活,以價值認同、興趣認同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幫助業主之間實現了“有效連接”。

而“好房必有好鄰居”這句看似樸實無華的話語背後,是華商既希望覓得知音,又至始至終保持嚴苛挑客標準的一種情懷。

尤其是以中國華商金融中心的交子公館產品來看,僅有的一百餘套產品,並不是在單純地售賣產品,而是精挑一百多位塔尖精英,為這幾百位精英人士構建一個基礎足夠優質的社群。

當平臺“連接”成為社會個體內心戲 “好鄰居”真的可以擊中人心

中國華商金融中心遠景圖

從華商的“好鄰居”邏輯回過頭去看他所提出的一套好房子的標準:好地段、好品質、好鄰居、好服務、好配套,其實就是完成了由“圈層”說辭到“社群”的思考方式轉變,所有對好房標準的陳述,都是希望以構建有效連接的方式來與客戶進行相同價值觀的確認。

也因此,“好房子”與傳統意義上所稱的“豪宅”有了顯著的區別——“豪宅”是許多客戶曾經不止一套地購買,但總是不滿意的產品,而他們真正想要的,不過就是一套“好房子”而已。

營銷的本質,其實就是對人性、人心的洞察和擊破。用“好鄰居”來表達“有效連接”,並以此釐定“好房子”的標準,就那麼幾句大白話,卻成功地抓住了經歷過“求連接——怕連接——求有效連接”的人們的切身痛點,而且,給出瞭解決的辦法,這就是華商以一句“好房子必有好鄰居”達到打動客戶的心的奧秘所在。

從社群連接的角度上去理解曾經中國華商金融中心種種看似“奇葩”的理論或者挑客方式,便不難理解真正的海外高端地產項目開發經驗讓華商在產品打造上確實形成了超前的理念。

如今,當“社群”、“連接”這些關鍵詞成為越來越多開發商開始重視,開始鑽研的課題時,華商已經將其融入到產品開發的邏輯之中,打造出領先市場一大步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