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人员制造“空中惊魂”,航空公司有多少管理漏洞?

机组人员制造“空中惊魂”,航空公司有多少管理漏洞?

7月10日,国航CA106航班发生氧气面罩脱落事件,在网络上成为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13日,民航局在发布会上给出一个初步调查结果,确实因为机组有人吸烟,导致了误操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是初步调查,详细原因在调查核实中,如果调查属实,一定会依法依规严厉查处。(7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尽管这一事件的详细原因有待核实,但副驾驶“吸烟”、“误操作”应该错不了,否则民航部门不会这么说。从逻辑上来说也是通顺的,副驾驶吸电子烟产生烟味,为防止烟味弥漫到客舱,错误关闭了循环风扇相邻的空调组件,导致客舱氧气不足,出现座舱高度告警,释放旅客氧气面罩,并紧急下降。

就初步调查结果来说,事件原因并不太复杂,完全是副驾驶造成的——既没有管住自己嘴——“吸电子烟”,又没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误操作”。尽管该航班最终在大连机场安全降落,飞机没有受损,人员没有受伤,但这仍是一起性质极其严重的民航安全事件,所以必须严肃查处问题机组人员。

无论是飞机驾驶舱还是客舱,都是密闭空间,一旦有人吸烟哪怕是电子烟,从小处来说影响其他旅客健康,从大处来说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危害航班安全。2016年美国就发生一起电子烟在航班上起火事故。同一年,美国运输部发布了一项航班电子烟禁令。在我国,曾有人因在飞机上吸电子烟被刑拘。

早在2007年底,中国民航总局就发布公告强调,飞机上禁用雾化电子烟。这一禁令,既是针对旅客的,更是针对机组人员的。然而,上述航班副驾驶却违反禁令吸电子烟,这既是缺少职业素养的体现,同时也说明机组内部缺乏监督制约,还暴露出航空公司对机组人员管理不严。

机组人员制造“空中惊魂”,航空公司有多少管理漏洞?

因此,调查详细原因应该从副驾驶、机组人员、航空公司三方面入手。比如,这种副驾驶人员文明素质、职业素质双缺失,是怎么混进机组的,值得深入调查;副驾驶吸烟之前,其他机组人员为何不制止吸烟行为,也要有说法;涉事航空公司在管理机组人员方面究竟有哪些漏洞?

有人说,枯燥、无聊、疲乏可能是副驾驶人员吸电子烟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其缺少应有的职业素质,一个职业素质合格的人不应该违规吸烟,更不应该误操作。从这个角度而言,各航空公司在选人用人方面必须严格把关,严防低素质人员混进机组,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

显然,这种氧气面罩脱落、飞机急降事件会让航班上的旅客不安。即便没有造成旅客受伤,航空公司也应该向旅客公开道歉,并积极配合事件调查。作为民航主管部门来说,除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外,还需要围绕“飞机上禁用雾化电子烟”制定严格制度,尤其要把机组人员作为重点约束对象。

所有机组人员的行为是否规范,不仅关乎服务质量,更关系到航班安全。但从现实来看,部分机组人员很任性,比如2014年有乘客在飞机加油以及飞行过程中吸烟,某航班机长竟称“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这样的机组人员并不是真正对航班安全负责,对机组人员的任性必须有效治理。

机组人员制造“空中惊魂”,航空公司有多少管理漏洞?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我的微信公号:《浴室传奇》(weiyuchuanqi)——关注浴室文化与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