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校园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3个字已经让人们闻风丧胆了。近日,央视曝光的一则关于校园贷暴力催收的视频,再次把其推入舆论旋涡。

校园贷惨剧屡次被曝光,却依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贷”到底?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央视揭秘校园贷

近日,央视调查曝光了一起校园贷事件,这是深圳警方侦破的一个诈骗了300多名学生的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与此同时,关于校园贷的套路也慢慢浮出水面……

最开始不法分子会以“零利息”骗你入套!视频中的小陈为买新手机,他的同学迅速给他联系了一个“所谓朋友”。借钱的学长似乎很义气,也没有说利息,也没有定时间,称“一切好商量”。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小陈都没有明确合同细节,就稀里糊涂签了字。结果才被告知,借款6000元,第二天还利息500元,还不上再罚300元……

接着不法分子会让放贷公司“帮”你借钱还账,债务会越来越高!

借贷公司抓住学生爱面子、不愿向家里人要钱还债的心理,找来多家放贷公司,给欠债学生继续借钱还账。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但是,这个时候,合同借10万,到手只有2万还上家,另外8万就成了第2家放贷公司的利息、押金和手续费。

最后找家长还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为收账,不法分子先用“呼死你”的电话轰炸,之后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并恐吓要把孩子砍死、打残。甚至还扬言:钱收不回来,就把债务外包给当地催收去你家里要,没有钱可以拿东西……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除了这些套路,警方还发现,嫌疑人在行骗时,会先对借款人进行测试和选择。那些超出支付能力,攀比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有赌博等其它不良消费的大学生,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对象。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校园贷套路多

去年,裸贷事件的爆发把校园贷推到了大众视野之中,这种恶劣借款催债手法让很多借贷人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伤害。然而这才过去短短不到一年,校园贷不仅没被打击还变化了多种花样。

由于很多学生做整形、美容、买手机,因此不少“校园贷”公司开始与美容院、手机专卖店合作,将贷款与产品捆绑搭售,诱骗学生。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今年20岁的河南女孩小张就是整形贷的受害者。今年5月底,小张在58同城看到“模特直招、工资日结”等薪酬不菲的招聘信息后,想要试试,并联系到招聘人,咨询情况。

联系人看完小张的照片后让她按其要求整容后才可上班,一天2500元,月薪可达5万元,因为工资不菲,且对方承诺,若能在他们公司工作半年,这些费用他们可以承担,便心动了。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因受高工资诱惑,小张还同意对方使用手机在一款借贷软件下,贷款了2万元。另外5万元,则是对方在让她在一张纸上签字,并按了手印。手术后,带她整形的人全都消失了,借款加上利息,小张欠了十几万,因无力偿还还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除了整形贷等消费型贷款,兼职贷也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近日,一则“400多名大学生借校园贷不还被告上法庭”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

报道称,广西、江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各地高校400多名大学生,通过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借钱买高档手机后,却还不起钱,最终成为被告,经过法官的跨省调解,仍只有3人归还本金。该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指责这些大学生逃避责任、借钱享受等。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家涉事贷款平台名叫“704校花”,是一个大学生兼职换购平台,大学生借到钱后以在平台接兼职做来抵债,随着加入的学生增多,兼职却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两周才有一个兼职,不少学生的债务开始逐渐增多。

这种运营模式在热点菌看来,就是兼职换购面具下的校园贷。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为何总有人陷入校园贷?

校园贷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是有人频频中招?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贷,不思不学则网贷。这句被网友改编过的论语可以说变相讽刺了现在校园贷盛行的原因。热点菌也借此分析了一下:

1.借贷者消费观、理财观不到位

对于借贷原因,超过8成的受访大学生都表示是为了购买大宗商品(包括旅游)和日常周转。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大学生普遍没有收入来源,同学之间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缺乏理性消费观念,在此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的学生很容易被诱导产生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2.借贷者安全意识太薄弱

“704校花”案件的爆发,以及上述案例中都可以看出,除了是校园贷的套路导致借贷人被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涉世未深,安全意识太薄弱,不仔细查看合同就直接签署。

3.金融部门监管不到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贷款市场逐渐崛起,“校园贷”甚至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的趋势。正如很多网友发出的质问:到底是谁允许这些不合法律的黑网贷存在的?

借6000还100万!如此校园贷为何还有人频繁上钩?

规范贷款平台的借款流程,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都是有关部门刻不容缓需要去做的。

热点菌希望大家都能合理消费,不要借贷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借款。一旦遭遇校园贷骗局,不要犹豫、及时报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