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在成都的冬至,不能缺席的肯定有羊肉汤,晌午时分,分明还没到饭点,小关庙的羊肉汤却早已经冒着滚滚的热气等待着冬至的成都食客。不少成都人愿意在午饭这一顿打个提前量,免得晚上为了口羊肉汤,排队都要吓死人。似乎小关庙一年的克制和隐忍都是为了冬至这一天的热闹喧嚣,清早置办整齐的羊肉羊杂,大锅里的羊肉汤,摆满了街道的桌椅。倾尽了心力,只为这一场等待一年的露天盛宴。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然而除了羊肉汤之外,成都冬至的另一个主角,便是白面锅魁,看起来不起眼,可是仔细瞧瞧,每一桌都少不了的便是白面锅魁的身影,羊肉汤配锅盔,早已深入成都人的骨髓。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今天要说的这位锅魁师傅,最害怕的就是冬至,冬至将近的几天时间里,他每天都要打上上千个锅魁。刚路过他的摊子,好奇问了句,师傅昨天好久睡的觉呀,师傅说五点,清晨五点才睡,两个小时之后,便又站在摊子前面打锅魁了,上千个锅魁十点不到就被一抢而空。这就是成都的冬至。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在新二村菜市场里面,有家魏锅盔。魏师傅打的白面锅魁,是不少成都人的私藏。喝羊肉汤,吃卤肉的时候,心里都要惦记着新二村的锅魁。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去采访的时候,差不多是下午三点过,魏锅盔的摊摊上却热闹非常,几个老街坊正和魏师傅打牌,旁边还围着几个观战聊天的大爷大妈。刚一说出想要采访的意思,马上就被客气的一口回绝。不敢耽误老几位的兴致,只好悻悻的走开了。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新二村菜市场的模样,大概几十年都不曾改变,逛了一大圈回到锅盔,看到斜对面巷子里的小谢肉铺在装排骨香肠,顺手就装了十斤。提在手里沉甸甸,再看魏师傅已经休息完毕,在铺子里面准备打锅魁了。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提着胆子重新回去,谁知十斤香肠一放,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几百上千个锅魁垒起的,是每天上演的新二村传奇,不出几平米的铺面,可故事却叫人叹为观止。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新二村是个不折不扣的熟人社会,看似戒备森严,生人勿入。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接地气儿的契机,你便也与之融为一体。“哎哟,这是哪个装的香肠哟,好巴适哦”,“好多钱一斤哇,排骨香肠好吃的很哟”,“装的排骨哇,排骨那不好装的,一不小心就要把肠肠挂烂,宰排骨的时候就要宰好才得行哦”。连正在和面的魏师傅都忍不住要插句嘴。随后的采访,便成了。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拒之千里,到闲话家常,中间的所欠缺的大概是十斤香肠的分量吧。说到底,支撑着老成都的熟人社会信任纽带的,不过是一个大家认可的相同价值观,不需要多么宏大,也许只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小细节,这扇大门就愿意为你而开。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魏师傅1981年就开始在新二村打锅魁了,刚学锅魁的时候,白面锅魁只要4分钱一个。过了几年价格涨了滴点,白面五分,椒盐六分,糖的七分。买到现在,白面锅魁一块五,椒盐红糖都是两元。价格的涨幅还没有通胀快。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魏师傅是简阳人,不用说,他打的白面锅魁才是羊肉汤的正宗的搭配,锅魁空间是空的,筷子一扯就开,但又有些厚度咬头。不少羊肉汤的铺子都要到新二村找魏师傅定做锅魁。不用说,冬至就是魏师傅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年年冬至都要做通宵,简直害怕过节”,魏师傅一面拉着面,一面抱怨。正抱怨着,旁边羊肉汤的铺子来人说要100个白面。“你看嘛,打锅魁是个多累的活路哦。年轻人,你喊他们来都不来。一天十几个小时,有没得星期天,还不如出去打工。”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确实,和很多工作相比,打锅魁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魏师傅一天的生活,从早上七点半起床开始,摆摊摊,弄到八点钟开始做,一直做到中午一点半。“中午做的久是怕下午休息的时候不得卖的,怕买主买不到,中午就多做一些,这样子,来买的都买得到嘛。”完了吃鬼饭,两点钟休息两个小时,要么打瞌睡,要么打打牌。这便是魏师傅一天当中最珍贵的娱乐时间了。等到四五点钟牌局散了,就要开始准备晚上的了,五点钟要去幼儿园接孙娃儿。回来接着打到七点钟,八点钟收摊。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按照魏师傅的说法,每天算下来,时间和打工差不多,不过要比打工自由一点。但是却辛苦得多,打锅魁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实打实的力气活。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做锅魁的手艺其实并不难学,魏师说,最多三天,三天就能学来了,跟到做跟到练,大概半个月就能熟练,独立做锅魁了。学这个只要个把小时就晓得咋个做了,主要在练,比如要擀圆啊,擀的匀净啊,这些要练。基本功嘛就是好大坨面兑好多老面,加好多碱,一下就学会了。魏师傅这里做锅魁是要加点老面的,但是又不能让面发起来,面要是发了做出来的锅魁又厚又大,就没得面的那种香味了。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手艺不难,却贵在坚持,能每一天,都按照最传统的手艺做锅魁这才是最难的。魏师傅做的红糖还有椒盐锅魁和其他家的都不同,皮皮上加了少许的菜籽油,在表面形成了一种迷人的千层酥皮,却丝毫没有油腻的感觉,甚至不仔细吃根本都吃不出是抹了油的。咬开脆脆的外壳,里面的红糖恰到好处的分布在锅魁里面,有种说不出的协调感。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这样的锅魁,魏师傅一天要卖上几百上千个,这一卖就是三十多年。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新二村菜市场,是成都城中心已然十分稀少的传统菜市场。市场与老社区融为一体,倚靠在五丁桥的那段旧城墙下。四川人家的厨房里,你能想到想不到的,见得到的见不到的,在这里都能买到,传统菜市场的丰富性确实没话说。当然除了市场,这里也从不缺少茶铺和麻将馆。商贩,街坊,茶客,牌客,新二村居民一天中的身份可以在其中自由切换。在新二村里,还保留着老成都熟人社会的原貌。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一直以来,年轻人对于传统熟人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声讨不绝于耳,然而传统熟人社会也并非是铁板一块,这种人际之间的纽带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显然是有着合理的内在理路。熟人社会的温情,虽然有时候会让年轻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但对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老一辈来说,却是生活的必须品。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魏师傅在成都卖了30多年锅魁,他自己说,新二村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他都认得。

跟着魏师傅在锅魁摊子上守了两个小时,这期间几乎来买锅魁的每一位主顾他都认得到,有时候还要拉两句家常。穿着睡衣的年轻人来要两只红糖,这娃娃不到柜台高的时候就在我这卖锅魁吃了;住在前面单元的婆婆要三只白面回去夹卤肉,说是屋头的卤肉上午就卤好了;搬到三圣乡的老邻居,赶车子过来买锅魁的也能遇得到,习惯了魏师傅家的锅魁,外面买的吃不惯。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和魏师傅一起打望着来来往往的路人,不时还有老邻居过来闲聊,生意忙不过来的时候,邻居也要帮着捡锅盔,卖锅魁。而这些,大家都习以为常。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啦,邻居们说自己都是义务过来帮忙。魏师傅得了便宜,嘴上却硬,你们这些哦,都是邻居罪。大家便笑成一团,大概只有你的邻居才有罪。要给你白帮忙,卖锅魁哦。

成都大爷菜市场卖白面锅盔,一天卖出1000个,生意火爆30年不变

这就是新二村的传奇,魏锅盔。不仅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坚持,更多却是传统邻里社会的温情和守望。在冬至这个人人都想抱团取暖,驱散寒冬的时节,我们愿意献上这样一个充满浓浓暖意的故事,成都人,冬至快乐!


李二婷︳撰文

向远|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