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导 读

今天

“改革开放40周年·亲历”专栏刊发

晋城市原市委书记

李雁红的文章

《晋城情·晋城梦》

来 源:太行日报

编 辑:林斯琦

晋城情 · 晋城梦

◇ 李雁红

晋城是一座凤栖之城、天宝之城、红色之城,更是一座年轻之城、活力之城、发展之城。

今生有幸,从2003年2月到2008年2月,我在这座年轻城市里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先后担任市长、市委书记。这五年,正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欣逢盛世,我和这里的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一道,用热情和梦想点燃了晋城人民心中向往美好的崭新希望;用责任和使命共同奏响了凤凰之城展翅腾飞的华美乐章;用实干加奉献,度过了生命中激情似火的如歌岁月。

现实令人振奋,往事并不如烟。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以赤子深情,采撷晋城工作众多往事中几朵难以忘怀的回忆,献给这座可爱的城市,献给谆谆教诲我的英雄人民。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1

抗击“非典”,为人民生命而战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个春天,就在晋城市第四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晋城市市长之后的第二天,“非典”突如其来。人们谈“非”色变,人心惶惶。怎样守住晋城这方净土,如何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刚刚上任的市长,我心急如焚。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对晋城市22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安排,市委书记张少农同志和我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参加,成立了全市抗击“非典”领导组,带领全市人民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非典”战役中。在近百个不眠的日子里,我们并肩作战,沉着应对,结合晋城实际,制定了“防大于控、控大于治、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当其无,宁可失之严,绝不失之宽”的防范原则,构筑起“市自为战、县自为战、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四级防范网络体系。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不仅要求有关部门每天必须将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还在领导层设立了“每日案头必读”制度。在这段特殊时期,先后共刊发了67期 “案头必读”,为领导的决策、民情的传达以及疫情的有效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发生疫情的第一天开始,市领导就坚持白天在一线视察疫情防控,晚上在办公室批阅文件。“非典”期间,我前后22次对抗击“非典”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批示,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完成的。如今,再回忆起当年那些密密麻麻的倾注着责任和心血的文字,回想起当时数百天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时,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党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中的最高准则,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重中之重,诠释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003年6月28日,当我获悉省里要求不再每日专报防治“非典”的消息后,感到无比高兴,大家日思夜盼的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秩序就要恢复了。在最后一期《每日案头必读》中,我这样写道:亲爱的同志们,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山西,在我们的晋城,在我市220万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全市的领导干部群众和白衣战士一起,在同‘非典’做顽强斗争中所表现出了大智大勇、无私奉献、不事张扬的高贵品格,一丝不苟,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可贵精神。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和振奋!作为在这场特殊战斗中和同志们一道走过来的我,对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阴霾已经过去,明天的太阳会更加鲜艳,更加灿烂!

回想起来,之所以我能如此动情地批示,是因为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有太多让我心生敬意的人和事,段永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段永芳是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西尧村党支部书记,在“非典”横行时,作为村支书的他,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部署防控办法,严把进村关,普洒消毒液,还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厕所、畜圈洒生石灰灭菌。当他从电视得知晋城市发现的首例“非典”病人确诊前和他们村里的两个村民有过接触嫌疑时,不顾三更半夜,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果断采取隔离措施。他斩钉截铁地说:“非典快到家门口了,我们绝不能让它糟践了乡亲们,作为支书,我守土有责”。当得知村里一位小伙子把在外打工的女友领回家时,他立刻找上门,劝说小伙子把姑娘送出村。就在这时,段永芳突然天旋地转,眩晕乏力,难受地蹲在地上。但他并未休息,又强忍着病痛,联系好消毒药,赶到乡里和儿子要了2000块钱派车拉回村。第二天,他仍是不停地在村里巡查,终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地。临上救护车时,神志尚清的段永芳还在嘱托村民:“消毒药买回来了,记住,要按时打药,千万不敢遗漏一户”。路上,他紧紧拉住女儿的手说:“我要是回不来了,你们一定要把我埋在山坡上,不许大操大办……”说完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境界,每每想起这些时,我就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段永芳一样,默默无闻地战斗在基层第一线,为人民无怨无悔、赤胆忠心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打赢抗击“非典”斗争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也正是他们,用责任和信念支撑起了共和国不倒的脊梁,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才会生生不息,兴旺昌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

城市治理,为宜居城市而战

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上新鲜空气、住上漂亮的新房,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生产生活,这是人民群众最淳朴不过的愿望。

初到晋城,我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几个很是奇怪的现象:在靠近河道的一些居民家中,所有的窗户都用木板钉得严严实实,大白天也要开灯;位于市中心地带的城中村,村居混杂,巷狭道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城市周边杂草丛生、树木荒芜。问起情况,老百姓说贯穿城市的东、西两河,已经成了“龙须沟”,到处弥漫的是臭味和煤灰;市中心的城中村居住环境差,治安隐患大,已经成为城市的痛点;晋城俨然成了坐在垃圾桶上的富翁。听到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痛彻心扉!作为市长,惭愧焦急。考察之后,

我深情地对大家说:“ 宁可GDP减少几个百分点,也不能让老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改善好环境。”

于是,晋城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净化、亮化、美化工程。

省委、省政府对“两河”治理给予高度重视,专门拨款1000万元予以支持。但由于这是一项特大型工程,共需要投资2.2亿元,除省市财政拨款外,这当中资金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此情况下,晋城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支持这项工程,这让我震撼、振奋,挥泪敬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使力,晋煤集团慷慨解囊,拿出3000万元,兰花集团拿出2000万元,晋城市煤炭运销公司斥资一个亿。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和张少农书记及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定政策,出计谋,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拆迁的百姓。令我感动的是,拆迁工作得到了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上党戏剧院等单位纷纷带头,忍痛割爱从自己的办公楼搬出,支持拆迁;许多家庭拆掉了娶媳妇的新房,拆掉了致富创收的鸡舍、猪圈,搬走了红红火火的企业、开张不久的商店。正是人民群众这种无私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鞭策着所有参与“两河”治理工程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2005年,“两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工,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鲁班奖”。如今,每当看见东河、西河中流淌着清冽的水,想起河面上凌驾于高空的彩虹飞桥,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晋城人民的奉献之灯、自豪之灯!

“城中村”的改造,可以说是晋城打响的环境改善的又一次集结号。经过认真调查研究,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地养城”的原则,要求“改造区内的土地拍卖出让收益,原则上全部用于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华街西区2000户近万人的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实现了快速改造、科学改造、和谐改造的目标,成为我省城中村改造的样板。一位喜迁新居的古稀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几十年了,没想到我活着还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多亏了你们!”这是多么淳朴善良的好百姓啊!

“两河”治理和“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宜居城市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让城市美起来,没有绿色的渲染与烘托,她的美会打折扣。基于这一构想,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打一场城市绿化大会战。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的种植理念,采用乔、灌、花结合立体绿化手法,打造完善了四季常青的“雪松一条街”,三季有花、立体感强的“桧柏一条街”等多条精品街道,兴建了13座总面积达250公顷的绿色公园。特别是我们把对市区东出口和南出口作为绿化重点,打造了1000多亩绿化带,使晋城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如今的晋城,树绿了、花红了、天蓝了、水清了,老人乐、孩子笑,好一幅美不胜收的人间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良辰美景,在晋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现。总结城市治理成功经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

调整结构,为持续发展而战

作为典型的资源性经济城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届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 “工业立市、开放活市、产业兴市”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取得了很好地成效。

五年间,我们把打造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作为晋城工业立市的重点,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

煤炭行业坚持“关小建大,控制总量”的原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的集中度;电力行业由小水电、小火电向大型坑口火力电厂转变,扩建成了阳城330万千瓦的大型电厂,向江苏地区输电;化工行业完成了向大颗粒尿素的转化,并向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精细化工发展,全市已具备230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开始了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和10万吨煤基合成油的建设;冶铸行业实施资源整合,由普通铸件向中高档铸件,由单纯铸造向机加工转变;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及传统的建材、丝麻、饮品业实现新型化、规模化快速成长。

我们把引进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园区,作为晋城开放活市的支点。台湾鸿海集团成为晋城引进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也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今天,郭台铭先生投资创建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100亩,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100多亿元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我们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晋城产业兴市的增点。晋城拥有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险的溶洞景观,清澈的河湖泉水,北方罕见的大峡谷;有6000多年历史的“下川文化”和“塔水河文化”遗址,“舜耕历山”、“禹渔获泽”、“炎帝尝百草,教民稼穑”的羊头山,秦赵鏖战的长平古战场遗址,等等。但是,这些资源沉积多年,养在深闺。经过普遍摸底,科学论证,我们制定了以王莽岭、皇城相府和珏山三大龙头景区为代表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制定了道路畅通、设施配套、环境治理为重点落实措施,迈开了旅游产业开发的第一步。

我清楚地记得,在王莽岭景区开发过程中,我先后十五次和有关领导同志亲赴陵川王莽岭,考察环境、地形,具体指导工作。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王莽岭景区建设的同志们、战友们,他们风餐露宿,实干奉献,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年,硬是在悬崖绝壁之上,建造了集青山、碧水、蓝天于一体的4A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在人们“举手投足皆可触及文明、俯仰转侧满目全是美景”,享受大自然恩惠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才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当前,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晋城“风景这边独好”,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不坚持“以煤为基”,就没有现实的活路;不坚持“多元发展”,就没有长远的出路;不坚持多元发展、不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永远走不好也走不远的!

4

践行宗旨,为实现梦想而战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饱经风雨、历久弥新,关键在于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核心在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年,在晋城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铭记在心,终身难忘。

一件是为打工妹讨薪。

有一天,在收听晋城市纪委和电台共同开播的《百姓热线·纠风台》的节目中,一个外地来晋城打工名叫杨艳梅的姑娘,所反映半年领不到工资的情况,把我的心揪了起来。

没顾上吃早餐,我马上让市政府办公厅的同志调查核实,要求迅速将杨艳梅讨要工资的详细情况呈报上来,并批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认真调查落实此事。当天下午,有关部门通过协调,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晚上七点,打工妹杨艳梅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资。看着厚厚的一摞钱,小艳梅哭了。几个月来为了讨要工钱四处奔波所受的委屈和拿到工资后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交织在一起,化作滚滚热泪。而这一天2004年12月1日,正是国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开始实施的第一天。

小艳梅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但使我想的更多的是像杨艳梅一样打工的农民工们,辛苦了一年的工资是不是都能按期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呢?当晚,我作出批示:“我市恐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望同志们举一反三,认真抓好清欠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此,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政府性投资工程财政集中支付办法,要求所有的工程开工前首先把支付的农民工工资拿出来,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形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一件是柳树底村接访。

2005年,晋城发生了一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来访的群众是高平市野川镇柳树底村的老百姓,他们状告的是市伯方煤矿。市伯方煤矿地处柳树底村,由于长期开采,导致了村里土地塌陷,粮食减产,地表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难。人们吃水得到几里以外的地方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伯方煤矿曾答应两个月时间给村民打一口水井,但两年过去了,打井的事没落实,老百姓吃水的问题迟迟得不道解决,原来准备的50万元打井经费也不够了,事情只能无限期搁浅。

面对上访的百姓,我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现场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在认真听取了村民代表的讲述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后,我十分动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上访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为老百姓解决困难是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经过协调,伯方煤矿同意立即拨付补偿款,尽快为村民打一口高质量的“民心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我也表示要在这眼“民心井”出水时,一定到柳树底与村民同贺。这一番话立刻赢得了群众的热烈的掌声,一场多年的纠纷就这样在和风细雨中“化干戈为玉帛”。但这件事的处理,让我想了很多,群众上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使很多本来很小的矛盾扩大化,最后酿成大错。凡事如果能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问题,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一件是安全生产。

晋城是煤炭大市,煤矿安全至关重要。我深深懂得,安全是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责任,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是红线,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红线。五年来,我们逢会必讲安全、时时提醒安全,各级各部门坚持抓底线红线、抓隐患整改、抓安全培训、抓责任主体、抓预案完善,正是依靠这种“安全是政治、安全是经济”的政治意识,依靠这种“安全责任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晋城成为“安全生产达标市”。

是啊,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本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迟早会出大问题;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记得2012年仲夏,我回到晋城调研时,曾即兴赋诗一首:

梦绕魂牵忆太行,

凤城夏日好风光。

繁华似锦悠扬起,

儿女轻盈又换装。

晋城,我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我都永远真诚地爱着你、祝福你!

(作者为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目前200000+人关注加入我们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