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五侯山下,这片以海为邻的兴化平原,一马平川,一门独门绝技在这里流传,这门数百年间找不到传承谱系的技艺,使得位于边缘地带的这个小镇,坐拥几千亿的资产,“打金”,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行业。

在莆田五侯山上,有个仙女洞,是莆田人托梦的圣地。

或许在很久前,北高人就在此地许下了很多关于金子的梦想,脚下的是界外之地,三面临海,盐碱侵蚀,地薄贫瘠,人人心中装着一颗跃跃欲动的心。

伏笔:打金人最初的足迹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北高区域图

北高的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至今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北高打金人的最初足迹,但从北高民间尚存的一些金银制作工具等,大致可以追溯到这个起点应该在明朝,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在那个人多地少的年代,许多北高人通过子承父业、师徒传承,走街串巷、走南闯北,为天下人项链、戒指、手链、项圈等黄金首饰,这种形式成了他们打金生涯的开端

1902年,15岁的北高人张阿罕只身奔赴香港讨教金镶玉的手艺,加上北高自明朝就有的金银首饰加工传统,这成为北高人进军黄金行业的开始,为日后打金业崛起埋下伏笔。

1949年之后,随着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很多老字号店铺连同金银带模具都被收归国有,后人手艺荒废。

这就是莆田北高人关于打金业的

第一阶段,尽管,贫穷,是那一代界外北高人的集体记忆,除了地瓜,盐碱地上没有什么丰产的农作物,要吃饭,是莆田人勇闯天涯的根本原因。

繁荣:从地下交易到黄金帝国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矗立于北高镇的黄金大楼

“财不露眼”,是莆田商人的家训,或许这是他们的老一辈在世间的游走得到的真理。

改革开放前后几十年间,中国对黄金白银都实行高度管制,市场上没有自由流通,私下交易黄金,属于违法行为。他们顶着投机倒把被政府抓去坐牢的风险,以一双磨出老茧的手,复兴了这门传统手艺。甚至以游走江湖的方式,饱受着人生的漂泊之苦。

莆田的游商并不明收黄金,只从事加工,打打擦边球。即便如此,他们仍是公安和工商的追查对象,抓人,没收东西。

北高人重拾黄金加工手艺闯荡天下,是改革开放前后。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黄金有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随着黄金市场的逐步开放,天生灵活聪明的北高人,闻到了黄金首饰产业大发展的嗅觉,选择了从加工到投资的转变。莆田人无中生有的产业敏感,北高打金匠一样具有。

莆田打金人的金店、金铺开始遍布全国。多年之后,由北高人经营的黄金首饰门店,加上批发环节的产值,北高人每年创造的黄金首饰产值达4000亿元。中国前十大黄金首饰品牌加盟店面中的

七成,也由北高人控制他们坐拥这个“黄金帝国”

传承:同乡同业的共同富裕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眺望北高

在莆田人的世界中,评价一个人,不光要看他自己挣了多少钱,还要看这个人的带动

能力辐射圈,衡量标准是对家族、村里有多大贡献。

莆田人做生意,不喜欢对外招工,喜欢叫家乡的亲戚,比如一个家族中先有人从事打金行业,同族的堂弟或者表弟来跟着学习这个技术,是不会被看成雇员的,也不需缴纳培训费用,恰恰相反,亲戚们会推动自己的晚辈在学习一年后即可去创业。换言之,莆田想从事打金业的年轻人想创业非常容易,因为每一个初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都非常容易掌握所有生产环节,实现全产业链条的经营。

不同于地域性商帮,所以打金业就形成这种“同乡同业,同一地区的人群,依托乡土社会网络,在乡土之外经营相同的行业的”。

至今北高的黄金珠宝首饰已然是数以万计北高人普遍的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打金匠、珠宝商也已经从埕头、美兰、栏山等几个专业村扩展到全镇,开金店变成北高人的专利。十个珠宝商,八个莆田人;十家莆田店,八家北高开

后记:黄金珠宝新一轮的复苏

“打金帝国”,一个属于莆田北高人的传奇

黄金首饰

经过几代人的职业传承,北高镇的黄金珠宝业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打金匠到金店、金铺,再到如今发展壮大的知名珠宝连锁店,

北高人用一条异常清晰的

发展脉络,告诉我们北高黄金珠宝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这个已经遍布全国的产业链。在移动互联网下的黄金珠宝行业,有着广袤的成长空间和实践土壤;随着经济和金价的逐渐启稳、房价平稳回落,这个行业又步入新一轮复苏周期

此刻,莆田北高正打造着:高标准规划,铸全产业链的黄金珠宝特色小镇,打造集群,这是一记重磅。

未来,北高,会继续书写着属于“打金帝国”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