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黄埔军校前六期学员在如此恶劣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只经过半年的军校学习涌现出的将星竟然比后来的十七期学生还要多?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第一任校长由蒋介石担任。。所以在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中,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并且分别成为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的中坚。

黄埔精神:“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不为升官发财,只为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状,这一理念使的黄浦军校上下一心,一切为着打败反动军阀,一切为了革命,人人心中牢记革命理念,个人恩怨与荣辱得失都抛在一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其中迸发的巨大能量非后来蒋家私人学校的学生可能比。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黄埔军校也曾先后数次改名,1926年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改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全国解放后,国民党败逃台湾,又改回为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从成立开始至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期间,共招生二十三期学员,但是人们所熟知的将领一般都是一至六期的毕业生。他们有徐向前、陈赓、胡宗南,汤恩伯、杜聿明、王耀武、林彪、戴笠、张灵甫、郑介民、廖耀湘等等,可谓将星如云,群星璀璨

从1924年6月至1927年底的时间里,黄埔军校共培养了六期学生,毕业生人数达8107人,是正宗的黄埔时期。其中第一期占据了军队中最高的位置。

在讲究资历的国民党军队中,黄埔一期就是个金字招牌,黄埔学生中最早做到上将的,全是一期的。而第二、第三期,虽然比第一期毕业晚不了多长时间,但除了王耀武等少数人外,在升官速度上却怎么也赶不上第一期。不过第二期也创造了黄埔之最:总共600多名学员中竟产生了325名将军,号称“黄金二期”。第四期运气非常好,正赶上黄埔军扩大时期,毕业学生占据了相当好的位置。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运气最差的是第五期和第六期了,毕业时正值战事激烈和蒋介石反共清党,很多学生牺牲在战场上,更多的人则被自己人逮捕杀害了。其中第六期入学时有4400人,经过了广州的“四一五”反共大屠杀后,死走逃亡,毕业时只剩下了718人。另外,黄埔在潮州、武汉、南宁、长沙、广州的分校也培养了一批学生,同样经历了国共分裂的剧烈动荡。此后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势力被全部清除,黄浦军校成为了蒋介石的私人学校,而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校长”这两个字。

教官大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还不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海归精英,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带兵的经验。

学生都是八方英杰,完全是抱着“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报国热忱来到黄埔。就以第一期为例,申请就有3000人之多,而实际录取的还不到500人(后来还并入了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余人)。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报考黄埔军校至少要经过三关,先是各省初试,合格后再到大地区(如上海、重庆)进行复试,最后是在黄埔军校进行总考试。有不少人托关系走门道,一时间各种关系的推荐信满天飞,已至于军校试验委员会不得不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刊登启事,谢绝各方推荐信函,声明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3月27日,黄埔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考场,举行最后一关的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有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分笔试和口试两种。参加考试的有1200多人,考试整整进行了3天,1200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学及专科学校毕业生,在当时情况下绝对是社会的青年才俊,平均素质相当高。再经过军校严格的军事教育,自然都是真正的人中俊杰。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还有就是黄埔军校诞生的时候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年代,本来就是孙中山为了给北伐培训军事骨干而创办,军校几乎从建校开始就投身于血与火的战场,开学典礼才四个月后,黄埔军校师生就会同广州工团军、农团军和部分从韶关回师的北伐军一举平定了广州商团的叛乱,第一次经历了实战的磨练。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第一次东征胜利后又马上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叛乱,接着第二次东征,收复东江地区,彻底肃清陈炯明部。到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此时黄埔军校已有4期学员毕业,第5期在读,第6期在进行入伍生训练,加上军士教导队、高级班和各分校学员,总数达3.3万人,直接参战的黄埔师生相当于2个军,而且其中很多人担任北伐军的各级军事主官和党代表,使北伐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大为提高,北伐军仅用了一年就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上海,从南国的百粤之地到饮马长江。

北伐战斗之烈,胜利之迅,军威之盛,堪称奇迹,而黄埔师生在其中居功至伟,同时牺牲也最为惨烈。两次东征和北伐,黄埔师生牺牲的就有近3000人!其中第1期牺牲300人、第2期牺牲200人、第3期牺牲500人、第4期牺牲700人、第5期牺牲300人,几乎占这五期毕业生总数的27%!

冰火的淬炼,血与泪的战场,让黄埔军校将星璀璨,出了很多大人物

我们不是接近实战,而是我们就是用实战来教育学生,如此的训练方法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高的淘汰率使得学生们的实战水平和军事素养都有很大提高。而早期的军功也为他们的升迁奠定了基础。而后来的几期接着赶上第一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大多都进入基层担任连排长,但是面对实力明显比中国强很多的日军,他们就难以像过去那样所向披靡了,并且因为对手强大牺牲的将领也比较多,很多后期的将领都是在没有完整学到了专业的军事知识就为了补缺而走上了战场,这样导致了质量的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