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銀河公開自己的取向這件事?

賴俊生


其實再次關注到李銀河老師是關於她對謝霆鋒關於“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這句評論。

對於不熟悉她的朋友,我這裡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吧。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週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其實李銀河會有一定知名度,最早始於她是“王小波”的妻子。因為王小波先生在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別是隨著他的過世,甚至形成了所謂的‘王小波’主義。

但使她名聲大噪,聲名鵲起被社會廣為人知的其實是互聯網發展後,在經濟高速發展下的中國社會文化婚姻,家庭,性觀念鉅變下的衝突與發展下的個人言論。

比如“慾望上海事件”:一個外國人對中國女性性經歷的網絡化宣言,李作為社會學家與網友的論戰。“豔照門”事件,李銀河老師對網友的發聲的“神經分裂論”以及伴隨爭論的一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言論。

但也就是此社會影響力劇增的過程中,2014年12月,網上流傳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稱李銀河與一名中年婦女同居十餘年卻蓄意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光環,欺騙和利用中國同性戀。

對此,2014年12月21日下午,李銀河在博客上發表《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聲明,首次公開自己在王小波過世後已與一位transexual(跨性別者)同居17年。

筆者認為,作為一個社會學家,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在中國越來越融入到世界的發展潮流,各類文明發展觀點碰撞融合的今天,一個社會能允許不同與主流社會的聲音,這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的巨大進步。考慮到我們國家歷史傳統文化的特殊情況,筆者甚至認為,李銀河老師類的學者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為不管他們是否為少數性異類群體代言,這些事情都在與主流社會每天在發生碰撞,有一些發聲的渠道讓社會關注,並去推動引起公權力部門關注,就是讓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更加安全,更加和諧。

這裡我節選幾條李銀河老師作為學者,名人推動的一些立項議題:

2005年8月,主張實行賣淫非罪化,根治對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銀河的“同性婚姻法案”提案第三次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提案。

2006年3月,聲援女子上班被強姦按工傷索賠

2010年3月,李銀河表示,我國刑法中的“聚眾淫亂罪”已嚴重過時,建議取消

2014年04月,李銀河呼籲廢除對賣淫嫖娼者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2014年07月,李銀河再次提出正視婚姻模式多元化

不管其言論是否超前,過激,作為一個社會類研究學者,提出社會的主張是她的研究課題。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一個能容忍多元生活的形態社會才是一個自由平等健康的社會。


窈窕拂曉話城南


66歲的她身體硬朗、氣色不錯,然而看起來面相有些生硬。

也許是因為長期面對口誅筆伐,在她緊抿嘴唇一語不發的圖片裡,能讀出她的眼神裡的執著、自我保護、不被人理解的落寞和累、世人對她的傷害,對生人的警惕和對理解的渴望。

在她與人交談的圖片裡,又能看出她需要表態時的明確。

她沒有呈現出普通60 -70老太太的放鬆適意,或者爺爺奶奶輩的祥和明快。

她是王小波的老婆,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女社會學專家、性學專家。

2014年,被曝光而公開和一位跨性別者同居17年,收養小男孩壯壯,組成家庭。

在如何看待她公開取向這件事上,借用一位網友的話說:“如果是我的家人,我可能不能接受。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痛不欲生。但如果與我無關,我選擇尊重。”

我尊重她,不僅僅因為她是社會學領域的專家,還因為她敢於公開和堅持自己的學說理論,更因為她是在活她自己。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6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週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世人對她反應過激,或高度讚美,或深惡痛絕,無非四個方面:

(一)她公開和王小波生活的性愛隱私:虐戀、捆綁、鞭打。

在63歲自傳《人間採蜜記》中,李銀河講述了她與王小波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如實地描寫了她與王小波的諸多私密細節,“小波被我調教成了虐戀愛好者”,激怒了70-80後追求精神自由的那一代王小波書迷。

其實現在這些用品已遍佈街頭和淘寶,只是愛侶間生活情趣。李銀河把她的理論超前實施於自己兩口子而已。

(二)她的理論讓青少年誤讀

她曾被一位母親責難,因其15歲女兒說“想跟誰上床就跟可以跟誰上床”。

竊以為李銀河的理論適合成年人閱讀思考,並不適合未成年人去斷章取義,建議學者本人和有關部門應該對其理論和書籍補上如此標籤。

對於成年人來說,她有她的理論,你也有你判別事非的能力。

(三)她公開第二春,和這位跨性別“大俠”生活17載

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你就象愛生命》給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個曠世愛情的夢想:

王小波: “銀河,愛情真美,遺憾的是咱們老不能愛個夠,真希望下個星期日早來,並且那一天,陽光明媚。”

李銀河:“我希望你愛我的全部肉體,我願意它因為你變得美。”

1997年,王小波辭世,李銀河謂“得一心人,此生足矣”。

於是我們便習慣了她以“王小波遺孀”身份終老。

然而大家試想,如果那一年是李銀河辭世,王小波可不可以愛別人?或者喜歡一個同性,大家是否也會如此炮轟?

是否要李銀河做一輩子“王小波遺孀”?還是王小波做一輩子“李銀河遺世鰥夫”?

是否王小波希望自己離世後,會希望愛的人好好的活著?

“坦蕩活著的人不多,王小波會點贊吧”網友說。

和誰生活,是個人選擇,我們應該懂得,去寬容地理解別人的性取向,是一種修養,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社會文明。

也許她遇到這個“大俠”相濡以沫,這正是生活的獎勵。

無論如何,這是她的私事,本來就無需曝光、無需炮轟。

(四)她高調行事

我們每一個人行走在社會上,第一個學會的生存技巧就是“隱藏“,然而她沒有因怕事而模稜兩可,就象專家報地震,你想要聽真話還是要聽假話?也許她就是一語道破“皇帝的新裝”的小男孩。

2017年7月,她的微博被禁言三個月,當時有篇《蠢貨李銀河其人》金句流傳:“多麼愚蠢,非要鬧到不能張嘴,非要鬧到自己出點事,這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她捍衛的不是她一個人的自由,而是千千萬萬你我他的自由”。

社會學、性學是她的學術領域,不用覺得驚世駭俗,她在自己領域裡工作,提出她的理論,你可以愛聽不聽,這個世界百花齊放

她現在面臨的,就像歷史上的各種異類學說在提出時都會遭到的打壓抨擊。

喬爾丹諾.布魯諾1592年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1992年羅馬教廷為其平反。有敢於挑戰世俗的科字家,社會才能進步。

她是孤獨的戰士。

她的理論是瘋狂?還是前衛?還是一語中的?在眾多衛道士罵聲中,也許50年後,歷史會給出真相。


有書共讀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雙性戀的火種。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葉童是大家熟知的一位演員,80年代非常火,她在《新白娘子傳奇》裡演的許仙深入人心,一共出演了5次反串,都是和趙雅芝,後來的三花系列:《帝女花》、《狀元花》和《孽海花》,也是非常經典,是難得的好劇,只不過宣傳力不夠,所以沒有新白那樣家喻戶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孽海花》,她在裡面的反串真的非常出彩,許仙是個文弱書生,這個人物身上還有女性的陰柔成分,反串容易一些,可是王仲平可就是一個冷血腹黑的純爺們了,幾乎沒有女性的痕跡,葉童卻能把他演繹得出神入化,功力可見一斑。



通過上述圖片的觀察,我完全看不到女性的痕跡,很難想象,她女裝那麼嫵媚的一個人,居然能把男人演的這麼入木三分。

後來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她:“你是怎麼把一個男人演得那麼好,並和女主談了那麼轟轟烈烈的一場戀愛的?”

她說了一句我感慨頗深的話:“在演戲的時候,忘記自己是一個女人,也不要總想著一個男人該怎樣愛一個女人,而是從我自身出發,該怎樣愛眼前這個女人。”

至於葉童最後有沒有入戲太深,真的愛上趙雅芝,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顆百合的心。如果不是的話,就無法做到從自身出發,去愛一個同為女人的對方了。

在五歲之前,人是沒有性別概念的,和什麼人在一起,就形成什麼性格,這個時候起作用的不是那條染色體,而是環境,假如一個女生經常跟男生在一起,就會形成和男生一樣的性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假小子,如果一個男生常和女生在一起,也會形成和女生一樣的性格,俗稱娘炮。


五歲之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男生女生開始有了性別的意識,加上父母的教育,開始男女有別,女生開始穿上裙子留起辮子,男生也留著短髮打扮帥酷。

可還有一些人,沒有按照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定行事,照樣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假小子在心理上成了男人,在以後的生活裡,會把男人當哥們,女人當戀人。

其實那些按照社會標準生活的人,心中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同性戀因素,只不過,有的人敢於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而有的人,則將這種思想,掩藏在靈魂最深處。

男女之間,畢竟是隔著一道銀河,所以再怎麼也不如同性之間有共同語言,只不過有的只停留在共同語言的層面上,而有的卻碰撞出靈魂的火花,也就是說,看到對方就很開心,想起對方就會不由自主地傻笑,時常夢到對方,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看到對方就臉紅,還有一種慾望在裡面。

大概後者就會被大家判定為同性戀者,又或者是跨性別戀。

李銀河在王小波死後三個月,找了一個女性戀人,招來了眾多非議,她澄清自己是一個跨性別戀者。

這裡,我不想去科普跨性別戀和同性戀的區別,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百度,這裡就不做過多的陳述。

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只要真心誠意地付出,雙方過得都很開心,同時也對得起社會道德,沒有損人利己,沒有騙婚騙色,便值得尊重,我也殷切祝福李銀河教授和大俠能夠過得幸福美滿,也祝願經歷相似的有情人,同樣幸福美滿。

其實,他們並不需要我這份祝福,同樣的,也可以無視那些流言蜚語。


生命邀約


李銀河應該不算是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李銀河老師很明確地說了,自己是異性戀者。

王小波去世之後,自己認識了一位出租車司機。這位出租車司機的性別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

並且,李銀河現在的這位愛人更準確地說,是一個跨性別者。

人們容易搞混的是李銀河的愛人這一邊。

李銀河老師的愛人和金星是一樣的。

他們出生之後,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樣。

金星老師想得,是作為一個女人去愛一個男人。

同理,李銀河的愛人,想得,是作為一個男人去愛一個女人。

準確地講,無論是金星還是李銀河的愛人,他們都不能算是同性戀。

同樣,李銀河老師也不算是同性戀,因為李銀河老師的性取向,是作為一個女人去愛一個男人。

至於那個男人是出生以來就是男性,還是之後變為男性的,不是問題關鍵。

李銀河老師這件事情,不能算是出櫃。

只是說,她愛上了一個跨性別者。

李銀河老師是不是同性戀又如何呢?

公開出櫃對於李銀河老師並不能說什麼難以承受的事情,只不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在1992年,李銀河就和王小波共同寫出了《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而在1998年,李銀河就寫出了關於SM的研究——《虐戀亞文化》。

並且李銀河曾經說過,自己和王小波也是SM的實踐者,會嘗試中性虐戀。

此外,李銀河老師是支持同性婚姻合法,以及向兒童普及性教育。

對於一個26歲就進入國務院政策研究的社會學專家,對於一個在封閉的90年代就進行了同性戀和SM研究的性學專家,對於一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與兒童性教育的有良知的公民。

我個人覺得李銀河老師性取向如何都不是一件其他人可以攻擊她的靶子。

我只能說李銀河老師是人生贏家,學術,愛情,甚至在失去了自己的愛人王小波之後還能繼續收穫愛情,可能這才是讓人嫉妒的吧。


林一行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認識李銀河是因為她是王小波的愛人,曾一度無比羨慕這兩人間的愛情。

王小波去世之後,大家又開始關注她的性取向,畢竟,李銀河的標籤一直是“性學家”。

直到2014年,她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文章《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公開表明自己曾在王小波逝世後與一位跨性別者同居十七年,對此,有很多人認為她對不起王小波對他唯一的愛,更有人質疑她一直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外衣,在利用和欺騙中國的同性戀弱勢群體。

對此,李銀河有自己的辯解,首先,她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有著獨立愛很多人的權力,當你不愛或者無法愛一個人的時候,理所應當可以重新愛另外一個人,而這份愛在前後兩者中毫無衝突且不分輕重。

另外,李銀河堅決否認自己是同性戀者,從始至終她都只會是異性戀,因為她的同居對象是跨性別者,也就是說她雖然生下來身體是女性,但是心理認知一直是男性,且後期完成了生理上女變男的變性手術,這就意味著,李銀河愛著的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都是男性的個體,無所謂同性戀一說。

其實說實話,我並不在意李銀河的性取向到底是怎樣的,只是不理解她歇斯底里的辯解自己性取向為哪般,她做了一輩子的性研究,就算是同性戀又怎樣呢?難道其實打心底裡,她本人也是輕視同性戀的?

其實,如果刨除人類社會固有的後天對於人類性取向的引導,很多人生來都應該是雙性戀,在後天隨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遇到的不同人類而漸漸轉化成同性或者異性戀,而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雙性戀。

就拿《暮光之城》的女主克里斯丁·斯圖爾特來說,她和男主羅伯特·帕丁森因戲結緣從而相愛,卻在交往過程中出軌另一部戲的大齡老導演,在得到帕丁森原諒再次複合又再次分手後,卻和一個圈外女孩開啟了一場“百合戀”。

而像她這樣的雙性戀者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銳影Vanguard


李銀河老師是值得尊敬的學者,性社會學家。她的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成果在相對保守的中國社會敢為人先,彌足可貴。

不僅如此,李銀河老師自己也是率性率情,世人皆知她是王小波遺孀,但她並沒有以此自居,反而獨立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她與自己的跨性別伴侶相濡以沫,給她祝福,為她點贊。

但是,所謂李銀河老師公開自己性取向一事卻未必如實。早在2014年,網絡上就流傳一篇文章所謂“曝光”李銀河老師的“拉拉”身份,《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大概年底,李銀河老師撰寫微博公開澄清這件事。

在微博中,李銀河老師坦陳了自己與跨性別伴侶交往17年的事實,但聲明並澄清自己是異性戀。在性取向多元化的社會語境下,由於異性戀佔主流,而且擁有傳統的社會權力,因此通常所說的公開性取向指的是公開自己性取向少數派身份,L女同、G男同、B雙性戀。李老師公開澄清自己是異性戀,這不算是什麼公開性取向,因為社會隱含的缺省性取向就是異性戀。如果要看待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是異性戀這件事,更應該看作是李銀河老師沒有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通常社會輿論使用的性少數派縮寫LGBT,其實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性特質維度,性取向(LGB),性別認同取向(T)。李銀河老師的伴侶是一個跨性別者,就是T。

其實大家對T不應該感到陌生,著名舞蹈藝人,毒舌主持人金星老師就是一個T,一個由本性別男性變性為女性的T,Transsexual MTF,可是,沒有人會質疑金星老師的丈夫是同性戀。同樣道理,李銀河老師的伴侶也是一個T,一個由本性別女性變性為男性的T,Transsexual FTM,李銀河老師澄清自己為異性戀沒有問題。

至於為什麼說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為異性戀不算是公開性取向,反而更應該看作是沒有公開自己性取向,原因就在於李銀河老師與金星丈夫有所不同。

金星丈夫與金星結為連理是在金星完成了變性手術,身體性別解剖結構已經被改造成女性之後交往結為伴侶的。李銀河老師與她的伴侶交往是在伴侶接受變性手術之前,雖然都是跨性別者,但手術前的T與手術後的T還真不一樣,前者是Transgender FTM,後者才是Transsexual FTM,二者區別就在於身體性別解剖結構有沒有被改變。微妙就微妙在這裡,一個人被他的性伴侶所吸引,這首先是一個生理過程,如果性伴侶身體的性別解剖結構與自己一樣,那就應該至少具有同性戀的傾向,而不是鑿然的異性戀,起碼不算是單一的異性戀。

這麼說吧,單一的異性戀和單一的同性戀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少數派,因為大多數人其實都不同程度兼具二者的傾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著名性學家金賽就通過大規模問卷分析了人群的性取向分佈,如下圖。李銀河老師在她的伴侶選擇手術改變身體性別解剖結構之前就同居,對她的伴侶而言,算是跨性別異性戀,心理上認同自己是男性,被女性吸引;但李銀河老師卻未必就算得上是單一的異性戀,因為她被女性的身體所吸引。

明白了吧,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異性戀身份,不算是公開自己的性取向,而算是不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當然,公不公開都是李銀河老師個人之權利,公不公開都無損於李銀河老師的值得尊敬。


唐映紅


首先需要說明,李銀河老師本人是異性戀,她的愛人是跨性別戀愛。怎麼說呢,拿同性戀比較,就是同性戀者雙方無論男女,性別認同是一致的,也就是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是一致的。而跨性別戀愛就不同了,性別認同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說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是不一致的。通俗來說就是自己女性或男性的身體裡裝著一個男性或女性的靈魂,同時愛的卻是異性。我還是很敬佩李銀河老師的,這樣的新戀情的公開,也秉承了她一貫的對“性解放”的追求和嚮往。

看過她寫的翻譯的很多社會學著作,特別是性學方面的,如《性虐戀亞文化研究》等。你就能深深的感到她對社會禁錮的反叛和對文化解放的執著。這裡的“性解放”不是單純的生理意義上的宣洩和縱容,這對人的自由沒有任何意義。而是從人性意義上來說的,文化意義上來說的。文化禁錮往往限制了我們對愛對人的理解。憑什麼異性戀就應該是“常態”,其他性質的戀愛就是“不健康”、“不道德”、甚至是“有違人倫”。如果愛僅限制於特定性別、身份……這種純粹性的喪失不恰恰反映了這種主流觀念的狹隘麼?

李銀河新的戀情的公開也意味著一種新思維新態度彰顯:尊重多元化。想起了“一樁愛情只要是發生了,它就絕對是美的,伴以所有感人至深的細節。”——李銀河。“白頭偕老是一定的,她哪兒也不會去,因為我們太熨貼了。”——“大俠”。不用講太多的理論,聽聽他們對自己對愛情的體驗,不乏能感受到這樣的呼聲:既然眼前的人如你生命裡菁華,既然和他生命的旋律如此諧美動聽。為何因他或她性別的不同而將之拒之門外,為何單單因性別的異樣而否定心心相印的純粹?

回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思辰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這裡是Divi娛樂,為你帶來第N手娛樂資訊,第一手娛樂分析。

記得當初李銀河老師在社交平臺公佈的時候,我看了她寫的文章,印象比較深刻,我覺得主要想表達的就是向公眾解釋自己的性取向,同時這個解釋的過程也是向公眾科普LGBTQ相關理論的過程。


文章主要表達了,一、李銀河老師不是同性戀者。二、其伴侶(大俠)是跨性別者。跨性別者就是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認可的是其他某種性別,而大俠就是女跨男,大俠自我認同為男性。李銀河老師本就是異性戀,是被自我認同為男性的大俠所吸引。

所以對於李銀河老師和一女性為伴侶,卻是異性戀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很多人都對非異性戀的伴侶關係判斷都很模糊,比如除了異性戀、同性戀,還有無性戀等等林林總總十幾種伴侶關係,除了學術因為研究目的而需要對其區分的很透徹外,只要不違背倫理道德,兩人之間有愛情,那就不應該受到譴責與非議。


李銀河老師的澄清並不是一種甩鍋行為,引用她的一句話“貓說自己是貓,不是因為貓有多高貴,只是它確實不是狗而已”。所以李銀河老師公開自己性取向,不是為了凸顯她自己的優越感,也不是為了擺脫同性戀的帽子。只是在陳述事實。


Divi娛樂


這個事情其實不奇怪。因為她和王小波,從1989年就開始研究男性同性戀。那時王小波才37歲,而開始研究是因為越來越多艾~滋,應上頭的要求還把研究寫了一本書。《他們的世界》,文中,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意見是理解同性問題,且尊重別人的選擇,只是在衛生方面要防範。

事實上,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書上就花了幾篇寫了關於同性的問題。對於李銀河的描述,其實不奇怪,人有雙性戀,且在生活中選擇怎麼樣的伴侶過日子是很私密的事情。

而李與她的女性伴侶,只是在心理上趨向於男性來照顧李銀河。這就好像一個女人在男人身上得不到的精神感覺,在一個女人身上找到了。



而李老師的意思,人是獨立的個體,選擇情感依賴時依然還是異性的東西。就像幾乎所有的同性戀伴侶中都有男女之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完全脫離異性戀。只是說其中一方具備異性的又超過異性的關係。情感上得到滿足就讓人很有安全感。


在李銀河的思維裡,人都可以選擇同性或者異性戀,平等而正常的狀態,而她與王小波可以說是精神伴侶,因為以前生活還是說學術方面,兩人都在同一個方向。你看王小波的語言,有些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也並不影響李銀河對其他女人有意思。真正要了解他們,還是要看王小波或者李銀河寫的記事。


行走在小城


那是人家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外人沒有資格去評判。怎麼開心就怎麼過,普通人尚且追求開心快樂,更何況向李銀河這樣的名人。



李銀河有句話說的特別好:生活就是在動與靜之間來回穿梭,白天是動,夜晚是靜;交往是動,獨處是靜;說話是動,沉默是靜;勞作是動,休憩是靜。


這句話說的非常好,細品人活著真的只有動與靜、好與壞、喜與悲,幾十年如一日,幾個字足以評人生。不管李銀河什麼取向,都與我們無關。你只需關注她的才華,她是中國女性的楷模,是女性學泰山北斗級的人物。李銀河絕對堪稱人生贏家。


不在一個級別上,怎樣去評判人家,只當是茶餘飯後多了一份談資,消遣一下嘍。我很佩服李銀河,單論這一身才華又有幾人能及,她對也好、錯也吧,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


不只象李銀河這樣的名人,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自己的事自己說了算,別人無法干涉,也無須去評判對與錯、真與違。冷熱自知就好!


請了解一下李銀河的作品:



咱們普通人怎樣去評論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