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我軍爲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

在一些用戰爭作為題材的影視片中經常會發現這種鏡頭:當陷於重圍走投無路的防衛者覺得再繼續抵抗已沒有希望時,就打出白旗投降。因此,人們一般把白旗認為是投降的標誌。其實在戰爭法規嚴格意義上說,白旗只是要求暫時停戰的標誌。早在遠古時期,戰鬥的雙方為了向對方表示談判的誠意,通常借白色為象徵,因此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白色旗幟表示要求休戰談判。在交戰的一方拿出白旗時,對方就知來意,下令停止任何進攻行動。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軍使、號手、旗手與翻譯到對方指揮部說明條件與意圖。在軍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時間終止,他獲得不被侵犯的權利。這種習慣幾千年來一直沿用下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如果舉起白旗,就會被認為是表屈服投降了。

中越戰爭,我軍為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

​在60年代的越戰時期,越南對發動群眾和民兵打擊對方的戰術並不十分精通,是中國人民將自己在抗戰中獲得的經驗傳授給他們,還給予了無私的援助。可是這個白眼狼,竟然開始打中國的注意,他們不斷的挑戰我國的底線。最後發生了中越戰爭。

但是我軍秉承歷來的優良傳統,嚴格遵守國際法,對越軍俘虜秋毫無犯,甚至給予人道援助,他們的傷員我們給救治,他們的一些生活用品都是我們給他們送到了戰俘的營地。可見對他們是多麼的好。

中越戰爭,我軍為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

但是對另一種“投降人員”,我們則是格殺勿論,當時我軍紀律嚴明,不傷及平民,但屢屢遭到了越南民兵與特工的襲擊,受到了很大損失。利用我軍政策上的漏洞,花招百出,用老人、婦女的身份做掩護,令我軍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傷亡。有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排的士兵遇到一個放牛小孩,等到士兵們走過之後,牧童從草地李拿出衝鋒槍掃射,殺死了很多戰士。根據這種情況我軍政策做出調整,在我軍有可能受到攻擊時可以清除目標。

中越戰爭,我軍為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

中越戰爭,我軍為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在一次戰鬥中,我軍對一座越軍炮臺展開攻擊,我們運來大炮一陣猛轟,終於,裡面的越軍招架不住,用樹枝撐著一條白襯衣,拼命的揮舞著,用僵硬的普通話喊著:別打了,別打了,我們投降。”我軍部隊的指揮員用望遠鏡看到後,讓他們過來,但那群越軍像沒聽到似的,就是不過來,一直站在原處,和我軍僵持。指揮員鎮定說道。“接著打”,隨後一陣齊射,那個炮臺被炸的底朝天,一個越軍都沒活下來。戰鬥過後,一名戰士問指揮員:他們已經投降了,為啥我們還要打呢?”他回答:他們要是真想投降,就走過來,站在五千米遠的地方說投降,我沒有辦法接受。

中越戰爭,我軍為啥不接受越軍舉白旗,原來戰爭法還有這種規定?

其實這名指揮員的做法是很合理的,越戰時期,越南人就用過這種方法對待美軍,站在遠處舉白旗表示投降,當美軍走過去受降時,卻突然拿起武器射擊。

戰爭法規規定,持白旗的軍使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但是戰場上濫用休戰白旗搞假休戰欺騙另一方的行為,乃是踐踏戰爭法的惡劣行徑。戰爭法認為:濫用休戰白旗而掩護看書的軍事行動,是嚴重的背信棄義行為,可以用報復手段給予懲罰。犯有這種罪行的指揮官,一旦落到對方手中,定受嚴厲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