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 ,因《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而得名。

《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江南才子 悠游梁山

梁山的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先人在此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商纣王庶兄微子封地于此。不过梁山正式命名于汉代,《山东通志》云:“汉文帝第二子梁孝王常围猎于此,死后葬于山麓,遂易名梁山。”在此之前,梁山称作良山。隋唐时期,这里是颇负盛名的佛教胜地,武则天东巡时曾两次驾临梁山莲台寺晋香礼佛。五代后黄河多次溃决,大水汇注山足,形成八百里水泊,梁山泊好汉聚义的故事自此有了生长的土壤和根基。

梁山名扬天下,不得不感谢江南才子施耐庵。据传他生活于江南,少年时代就喜欢到瓦肆听说书艺人讲述梁山好汉的豪侠故事,后赴大都应考,虽未金榜题名,却得以入山东郓城为官,开启了他“梁山休闲游”之旅。

《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公务闲遐之余,施耐庵或徒步、或乘船到乡野渔村访问,夜宿于儒生家、学馆,有时直接住在村舍、渔船上。水乡长大的他与水泊渔民颇多共同语言,不管走到哪里,都与老幼妇孺促膝相谈了无阻碍。在郓城为官期间,施耐庵踏遍梁山的山山水水,对梁山的风土人情、饮食衣着甚至方言土语了然于胸。放在今天,他俨然就是一个乐游于山林水泊,钟情于农家乐事的城市小子,而八百里水泊的秀美风景,显然让他流连忘返。这时期一切顺风顺水生活,使他难以预见日后的窘境,更不会想到,这一切将成为他著作《水浒传》最重要的基石。

在《水浒传》一书中,施耐庵多着墨于人物个性塑造,极少有闲雅风景描写,但我们还是能只言片语中发现梁山水泊之美。第十八回,施耐庵借诸英雄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夏日之水泊风情:

四面水帘高卷,周回花压朱栏。满目香风,万朵芙蓉铺绿水;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华檐外阴阴柳影,锁窗前细细松声。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

山水花纸,江山松柳,好一幅碧水青山图,水泊梁山风景如画,今日盛景依然绰约再现。

八百年风雨沧桑,梁山灵秀仍在,豪气长存。今日的梁山,西枕浊浪滚滚的黄河,东濒清澈潺缓的京杭古运河,境内有水泊遗迹湿地,山水交错,湖河相连,港汊纵横,气势磅礴。梁山有四主峰、七支脉组成,虎头、郝山、雪山、青龙四峰虽不高,但崛起于鲁西南大平原上,峰峦起伏,形态多变,显得格外雄浑粗犷。梁山北坡平缓,景色秀丽,南坡陡峭,雄险严峻,东西多沟壑,幽深中不乏天趣,山顶开阔平坦,略有起伏,翠柏浓荫,宁静明丽。

三关雄壮 忠义梁山

宋江率众起义结寨梁山的史实早有定论,一百单八将的故事也已成定格。但是,梁山好汉的侠义豪情却不止存在于话本、杂剧、小说里,它早已根植于我们对江湖认知中,历史与现实纵横交错,构成了梁山独特的文化遗存,更成为今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小说故事不免虚构和夸张,但施耐庵描述的水泊梁山,却皆有现实依据。多年来梁山县的水浒旅游开发,完整还原和再现了梁山好汉的聚义之所。

《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林冲看见四面高山;三关雄壮,团团围定;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靠着山口,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而今,步入梁山景区,一关二关当道,进入三关方才入得山门,峰峦间山寨遗址仍在,好汉踪迹历历在目,水浒寨、聚义厅、号令台、靖忠庙、断金亭、黑风亭等群体建筑,花荣射雁、双雄镇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人物塑像,以及范曾《水泊梁山记》、试刀石、练武场、宋江马道等几十处景观,无不唤起游人悠游的江湖之情,帝子遗碑,梁山叠翠,法兴夕照,莲台春色,石井甘泉,堪称五大胜景,其古迹尚存,典雅壮丽。

《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水浒文化资源,新时代的梁山人注入更多思考。在梁山周边,围绕山水做文章,结合水泊梁山风景区梁山泊平原水库、聚义湖、梁山泊湿地和环城水系的建设,塑造城市品格,打生态牌,做水文章,构建“生态梁山”。推进湿地建设,沿河布绿,依河造林,构筑山、水、湖、城、人文、生态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小天鹅的栖息,众多鸟禽、鱼类、植物的生长,成为梁山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域保护成果的最佳验证,梁山水域山水一体,烟波浩渺、禽飞鱼跃的壮丽景观已然再现。

结合水浒文化,梁山脚下的水浒酒文化体验馆、民俗博物馆在延续水浒主题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开发水浒文化内涵,依照水浒原著描述进行场景复原再现,采用仿宋式民间建筑风格,以水浒酒楼、杏花村客栈、水浒酒文化体验馆、北宋民俗文化体验馆、历代酒器展览馆、水浒文化礼品展示馆为主要内容,再现了北宋时期这方土地的民俗风情,以及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爽快。梁山景区更推出“梁山好汉”特色水上巡游项目,宋江、吴用、李逵等16位“梁山好汉”,分别乘坐水上战船和小船,在梁山泊水库巡游并进行“梁山武术”表演,人人都可以体验一把“上梁山”的豪情。

多彩非遗 文化梁山

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深入人心,这里的人们以各种形式展示他们的地域文化。梁山民间艺人潘秀芝的剪纸作品《108将》惊艳了世人。稳坐交椅的宋江,雪夜上梁山的林冲,手拿板斧的李逵……形象生动的水浒人物,在潘秀芝的剪刀下缓缓成型,呼之欲出。作品长50米,宽0.56米,共塑造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108将,作品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44岁的潘秀芝是拳铺镇前杨楼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自幼喜欢剪纸,精心钻研剪纸雕刻技术,历时两年完成了这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我学过缝纫,以前经常给别人剪绣花的花样,后来受父亲的影响才开始创作108将。我是梁山人,对《水浒传》有不一样的情感。”潘秀芝说,她的作品曾到多地展览,很多人看过后,都不相信出自一个农妇之手。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更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梁山武术源远流长,民间尚武、习武之风盛行,素有“喝梁山的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在国家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名录推荐名单中,梁山武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山武术源远流长,其源头可以追溯至隋朝末年。千百年来,经过历代拳师的潜心修炼,已形成拥有十大拳种门派、72梁山好汉拳械和36本土拳术套路的武术体系。

《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俗语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喜爱习武强身的梁山人,也喜欢各种竞技活动,在这里,斗羊、斗鸡等传统民间娱乐盛行不衰。水泊梁山素有“家家植柳,户户养羊”之风,斗羊是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中国斗羊看山东,山东斗羊看梁山”,“乡人买雄羊,各赴场相角决胜负”。斗鸡作为乡间民俗被挖掘整理,成为各景区表演项目,两鸡相逢,激啄跳咬,场面雄壮,引人入胜。目前,梁山武术已经成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与以孔子为代表的曲阜儒家文化,被济宁市委、市政府规划为“东文西武”的旅游发展格局。

《山东故事》——济宁水泊梁山 在水一方英雄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