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怎样才能接得住?

时代财经APP记者 魏子皓

目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去杠杆仍在继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越发明显。而近几天,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持续收到各方的关注。

继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透露“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出台一个对小微企业改善服务、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政策”之后,中国政府网发布公告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的措施。

公告显示,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利率;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上限提高;减少融资附加费用;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将小微贷款纳入MLF抵押品范围等5项举措。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国务院打出的政策组合拳,意在下大力气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政策措施尺度之大、力度之强、范围之广是以往任何一次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所不及的。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纾解,且对银行也是利好的消息。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主动对接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

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怎样才能接得住?

熬过“死亡期”才能获得贷款

近年来,中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民生就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截至2017年末,中国现有2000多万户的小微企业、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另一组数据,也说明了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中国产融经济研究院院长周德文告诉时代财经,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足3年,成立3年后正常营业的企业仅占三分之一。而央行此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平均要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能第一次获得贷款,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必须熬过“死亡期”,才能获得。

并且,今年以来,在广义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企业流动性状况不断恶化。金融强监管下的社融大幅萎缩,最新数据显示,5月社融规模增量7608亿人民币,较前值大幅减少51%。依赖表外融资的中小企业,又要回到传统银行主导的融资状况下。

而商业银行同样在金融强监管下,忙于承接表外资产回表,贷款投放相比之前更加谨慎,更愿意向期限更短、更优质的客户放贷,中小企业短时无法得到表内信贷的充分支持。

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怎样才能接得住?

中央撒下的红包,如何接得住?

有专家分析,此次中央出台惠及小微企业的举措中,免税限额提高等措施,可降低银行放贷成本,从而会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减少融资附加费用等措施,则有利于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这套组合拳之下,无疑是扩宽了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这扇窗。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而网络借贷利率约1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20%。低利率更有益于减轻企业负担。

川财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陈雳表示:“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情况看,实体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政策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稳健中性货币总基调下,未来政策或将不断向中小企业进行倾斜。”

“以往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主要是自身所处的位置和经营现状的问题,”某农商行风控人员告诉时代财经:“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实力弱,另外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内控机制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家族化倾向明显,缺乏足够的、有价值的抵押物,这些都让银行敬而远之。”

银行可以建立独立完善的小微企业信贷评审机制,加强小微企业事前风险防控。而小微企业自身也要积极提高素质,规范经营,注重诚信,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主动对接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上述农商行风控人员表示,只有注重自身“健康状况”的小微企业,才有机会走出融资困境,借助金融“翅膀”让企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更多相关资讯,请移步各应用市场下载“时代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