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低價股站上新「風口」預示著什麼?

李志林:低價股站上新“風口”預示著什麼?

07.27李志林—忠言周評:低價股站上新“風口”預示著什麼?

本週大盤在連續放量大漲3天、放出4928億巨量後,由於“疫苗造假”事件影響,帶動了整個生物醫藥板塊和高價股板塊的跳水,各指數連跌3天。一週來繼續上證指數、深成指、中小板,仍拉出1.56%、0.48%、0.7%的小周陽線,唯創業板收0.91%的小周陰線。

但是,反彈的成果猶在。上證指數連續6天站在20天線2815點、五週均線2832點之上,深成指和中小板也站在五週均線之上,唯創業板與五週均線相平,總體處於多頭市場狀態。

四指數連跌3天,也是與市場熱點的迅速轉換有關。最令人矚目的是:久違了的低價股群體,站上了新“風口”,狂掀漲停潮。導致了股價結構發生劇烈變化,存量資金紛紛從高價股往低價股進行大轉移,低價股群體連續多日呈現“大暴動”。

1、低價股群體性暴漲呈現了強烈的賺錢效應。

據筆者統計,從6月下旬以來,連續漲停、股價暴漲的低價股有:

通常麗星10天8個板,從5.13元—11.88元,漲幅131.6%;斯太爾元啟動,連續8個漲停,從2.75——6.16元,漲幅高達124%;猛獅科技7天5個漲停,從6.7元—12.45元,漲幅高達86%;西安飲食6天5連板,從3.48元—6.30元,漲幅81%;欣龍控股6連板,從3.61元—6.48元,漲幅79.5%;天成控股5連扳,從2.98元—4.94元,漲幅高達65.8%;南寧百貨3連板,從4.03元—5.7元,漲幅41.4%;深中華3連板、華塑控股3連板、津勸業2連板、天津松江2連扳、中葡股份2連板。西藏天路和重慶路橋雖然只有2個板和1個板,但每天大漲,累計漲幅高達到了53%和42%。

一個板塊有如此眾多的、持續的漲停潮,是以往所未見的。尤其是本週四,61只漲停股中有46只是5元以下的低價股。截止週五,有1個板,或者沒有漲停板卻連續大漲的低價股,不計其數,普遍漲幅在20%左右,低價股的賺錢效應十分明顯。

若打開所有的低價股的K線圖,呈現出“熊抬頭”的即將啟漲的態勢。這不能不引起廣大投資者的強烈關注。

2、低價股為何出其不意地站上“風口”?

第一、許多低價股因被輿論誤導所“錯殺”。較長時間以來,市場流行一種輿論:“今後中國股市將會向港股看齊,股價高的股如騰訊等,可以漲到幾百元,就下不來了;股價低的股,將一文不值,可以跌到幾角幾分,成為‘仙股’,再也起不了”,這豈不等於財富抄家?致使相當多的投資者紛紛對低價股割肉殺跌。

我認為,這是嚴重的誤導。香港股市幾角幾分的“仙股”,基本上是盤子超大,沒有主業、沒有業績、沒多少淨資產,只有些早已停產的破廠房,是隻在寫字樓租幾間辦公室,做點小生意的皮包公司。而A股中的絕大多數低價股是國企,盈利尚可,淨資產較高、擁有主業、土地、廠房等眾多資產,如果重新評估後,則增加幾倍。其中也有不少估值只有20倍以下市盈率、甚至4倍市盈率的績優股(如光明地產)。絕大多數低價股的股價和市值,已經遠遠低於重置這個企業的成本,自然受到產業資本的青睞。

第二、低價股持續下跌已久未出現過反彈。無論是2017年的“炒大、炒優、炒白(馬)”,還是2018年的“炒新、炒高、炒科”,低價股始終成為市場拋棄的對象,一跌再跌。其股價不僅低於2015年股災流動性枯竭時的國家隊從跌停板上買入的最低價,而且比2014年1849點時的股價還要低。可以說,大多數低價股是嚴重超跌,已跌出了價值。

第三、低價股中多數是中小盤、低市值、離上方套牢盤位置甚遠的股。在市場整體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機構和遊資只要花較小的資金,就可輕鬆地將一隻低價股打出2連扳,製造賺錢效應,從而在“白色恐怖”中,開闢“紅色根據地”;在市場最薄弱的環節,在普遍被人遺忘的角落,快速打出一片“新天地”。可以說,近期主力機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戰略大轉移。

第四、低價股一旦啟動,市場有強烈的賺錢效應和追漲效應。因為中國1.4億投資者中,85%以上是資金量只有10萬元的散戶,低價股是他們的“最愛”。只要低價股放量啟動,次日不創新低,他們就很容易下決心。用被套的股進行調倉換股,如100股貴州茅臺,換2萬股左右的低價股,股價漲20%遠比茅臺容易。

同時,對在2691點—2915點的反彈行情中的割肉著、踏空者和場外新增資金來說,容易對2900點指數的位置產生恐高心理,而去買超跌的、遠遠落後於指數的低價股,無疑心理更平衡,搞到更安全、並且更容易獲利。

這樣,發動低價股,最有人氣,最容易打出“人民戰爭”氣勢。

3、低價股崛起符合政府最新的政策導向。

符合第一個政策導向是:要讓股市迴歸正常軌道。

前期,央行行長、發改委主任、證監會負責人,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的文章,都反覆強調:“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當前A股處於歷史最低估值”,“A股出現了眾多積極因素”,“要儘快讓中國股市迴歸到正常軌道”。

據此,市場的機構、遊資和投資者認為:高樓萬丈平地起。A股要回到正常軌道,就必須從基礎做起,從底層做起,從四分之一的5元以下的低價股和三分之一的10元以下的股票做起,糾正被錯殺的股價,通過低價股的推升,來抬高中價股、乃至整個A股的價值中樞。唯此,才能扭轉股市的危局,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吸引場內外新增資金入市。

這是主力機構的慣用做法。回顧歷次股市危機和股災,如1994年8月的325點、1996年1月的512點、2000年初年1025點、2005年6月998點、2013年6月1849點,每一次走出低迷、爆發較大的行情,市場都叫出“消滅5元以下股票”的口號,通過低價股行情,把整個市場推動起來。

尤其是2014年6月在2200點啟動的行情,只用了2個多月,到7、8月份。就消滅了5元以下股票。到了12月底的3234點收盤指數,就基本消滅了10元以下的股票。隨後便出現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

試想,如果本輪行情中,也基本消滅5元以下的中小盤低價股(除嚴重虧損將退市的股票),那麼,大盤低價股也會起來,大盤站上3000點就不費吹灰之力了,管理層的“股市迴歸正常軌道”的意圖就自然實現了。這遠比拉昇大盤權重股、高價次新股、高科技股等來的容易。由低價股推高的指數,基礎更紮實,更容易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和呼應。

符合另一個政策導向是加快國資國企改革。

7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對下半年國資國企改革任務進行了部署。

會議明確強調:

“企業集團要切實擔負起市值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上市公司運行情況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

“要支持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對虧損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併購優質資產、盤活存量資源等方式,實現價值提升。”

“要通過併購重組,把國有資本的做強做優、保值增值”。

這個重要的政策信息,在7月23日的《中國財經網》和7月24日的《證券日報》做了報道。

無論是要求加強市值管理,還是要求虧損公司進行併購重組(而不是退市),或是把國企做大做強,最新的政策指向均直接指向國企低價股。

7月26日,國務院宣佈:調整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成員,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任組長、國務委員王勇任副組長,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國資委主任和副主任、中組部副部長、中央改革辦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發改委副主任、工信部副部長、司法部黨組成員、財政部部長助理、人社部副部長、央行副行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銀保監會副主席、證監會副主席。

國務院的這個重要決定,是在中美貿易下,守衛國有資產不致流失、保值增值的重大舉措,是加快推進國企混改和市值管理、把國資做大做強的重大信號。因此,近期低價股群體崛起的主流,是國資國企改革股,尤其是被中央列為“國改綜合試驗區”的上海和深圳兩市的低價國資股。

因此,本輪低價股的崛起,不像以往那樣“凡低皆炒”,而是圍繞著政策性題材,有所側重,如股權轉讓、大股東增持、產業資本舉牌、要符合國資改革(包括民企的併購重組)的條件、有轉型升級的預期,進行運作。這不僅符合政策導向和市場意願,而且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使低價股行情具有較長的持續性。

李志林:低價股站上新“風口”預示著什麼?

4、監管層和投資者都應對低價股崛起加以保護。

對監管層而言,需要對低價股行情轉變監管理念。君不見,此前一兩年,低價股連續暴跌,股價普遍跌掉50%—80%,個別的跌掉90%,但監管層從來沒有要求這些股“特停”,認為股價下跌是市場行為,監管層不予干預。

既然如此,而今當2—5元的超跌低價股剛剛啟動,一些有股權轉讓等題材的低價股出現了連續漲停,股價仍然是低價,仍然超跌,並不離譜,監管層保護剛剛恢復的投資者的熱情,對其上漲,也同樣應視為市場行為,,沒有理由動輒對其“特停”來加以干預。

因為。A股已有的漲跌停板制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場警示了風險。就沒必要再多“特停”一舉,有違規你就查。回顧美國、歐洲各國、日本、香港的股市,從來沒有因股價上漲了百分之幾十,就宣佈“特停”交易的做法。在這一點上,監管層只管漲,卻不管跌,監管依據是什麼?為何不強調與國際成熟股市接軌呢?

對市場的機構和投資者來說,我認為,追捧熱門的低價股也應悠著點,3個連板足矣!有行情何不慢慢做,多做波段,多換手,多選些股票輪番運籌,儘量把行情拉得更長。何必急吼吼去連續拉8個漲停板,去撞監管層的“槍口”,逼使他們宣佈“特停”,把個股行情搞得支離破碎,還破壞同類其他個股的走勢。

作為投資者。也要盡一份保護低價股行情的責任和義務。

5、低價股站上“風口”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

對於本輪反彈行情如何看?我的觀點是:

經過了7月11日和20日兩次探底2752點和2753點,以及隨後的3根放量的中大陽線、連續6天站在五週均線之上,可以確認:7月6日的2691點,將成為中期性質的政策底、估值底和市場底。

人社部宣佈3700億養老金已經到賬運作,意味著,在2691點、2752點、2753點3個底部,以及三根放量中大陽線中,養老基金已經身在其中。這更可加強投資者對2691點底部的信心。

央行和銀保監會關於資管和理財產品的三個文件所體現的涉及47萬億資金的“新政”,人民日報關於“去槓桿已取得明顯成效,市場已進入穩槓桿階段”的轉向性判斷,以及國務院常務會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以及隻字不提“去槓桿”,人們雖不能理解為“大水滿灌”式的強刺激,或的“貨幣大放水”,但至少可以視為“半寬鬆”、“半放水”,有利於股市迴歸正常軌道。

短期大盤指數的反彈空間有限。有鑑於近一兩年來拉昇大盤藍籌股、次新股和高科技股均無功而返的失敗經驗教訓,目前市場發動以國改和重組為主體的低價股行情,也許更有助於大盤穩紮穩打地收復3000點平臺。

對近日大盤成交量萎縮,不能簡單地認為量能跟不上,遂對行情看淡。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發動低價股行情,多快好省,無需像拉昇大盤股和高價股那樣的消耗市場資金。

也不能因為指數和原先熱門股的下挫,或者創業板的走弱,導致資金卡的縮水,就輕易斷言反彈行情結束。而應看到,歷來低價股的崛起,是與創業板的縮量回調,逆向而行的。市場的賺錢效應猶在,不少持有低價股為主的投資者,近期每天資金卡都是是拉陽線。短期調倉換股到低價股中去,逢低吸納,仍不為明智之舉。

由於目前仍是存量資金在運作,所以低價股行情走強和創業板縮量盤整的局面,可能將持續到8月份。隨著2—5元低價股的上漲,還會推動6—10元的中低價股上臺階,從而將大盤的底部不斷抬高。一旦整個低價股恢復到應有的位置,行情告一段落,呈個股分化走勢,那麼,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科技、高成長股。仍然會再續輝煌。

8月份的股市仍將是輕指數、重個股。仍當控制倉位,分散投資,勤做波段,以個股跑贏大盤。

李志林:低價股站上新“風口”預示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