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难:政策资金投入不够,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

引子: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仅占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0.6%左右。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达到1.78亿人,老龄化率是13.26%。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老龄化率进一步提高到16.1%。老年人口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失能风险也不断加剧。老年人面临健康和经济的双重脆弱性,更容易陷入“贫病交加”的长期贫困陷阱。但随着居民收入和储蓄的显著增加,此类福利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且,由于政府经济实力不强,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我国的现代养老服务业存在着资源稀少、设备陈旧以及养老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正文

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就是机构养老模式,包括政府开办的公益性养老机构和市场主体

养老难:政策资金投入不够,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

经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此类机构虽然面临着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设施不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但是,仍然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问题,特别是优质公办养老资源常呈现出一床难求的局面。健康养老产业资金投入不够。健康养老服务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属于“兜底”服务,针对中高层次养老人群的服务相对较少,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结构不完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

同时由于养老行业有投资较大、利润微薄、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加上新建养老机构消防准入门槛较高,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创新性的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滞后,民办养老机构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等原因,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耐心和信心不足。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例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仅拥有床位1100张,目前已有一

养老难:政策资金投入不够,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

万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但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全部满足预计要等一百年。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养老机构4万余家,全国城市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90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拥有20.5张床位,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平均水平,勉强达到发展中国家20~30张的水平。全国收养的老人是298万,不足老年人口的1.6%。

首先,对于城乡低收入的困难老年人,切实发挥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救助制度的基本生活兜底作用,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增强社会团结。其次,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覆盖和养老金水平的连年提高,无疑提高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福利整体水平。然而,目前养老保险待遇在

养老难:政策资金投入不够,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

城乡之间、制度之间、地区之间也形成较大差距,这些差距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因此,养老金制度分配的公平性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才有助于形成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整体评价和心理健康水平。最后,从全体老年人福利提升的层面来看,发放老年人福利津贴,健全老年人的福利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人服务活动,加强全社会对老年人的优待,创造公平的老年友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融合,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总体数量不多,服务水平较高,且内部管理规范,外部监管相对严格,因而具有良好的养老服务效果和口碑,使得床位供不应求。与社区居家养老类似,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导致社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专业护理和照顾需求。当前我国城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占14.6%,农村已超过20%,这部分老年人需要专业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和护理员的比例3:1来推算,我国最少需要1000万养老护理员,但现有养护人员仅约100万,其中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为几万人,这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巨大,而且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另外,养老机构所雇用的护理人员主要是一些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她们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使得护理人员每天劳动强度大,待遇不高,这也导致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