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法官王守珍:選擇本身是一種渴望,選擇公平和尊重是因為渴望公平和尊重

選擇法官這個職業,選擇一種公平與尊重,在王守珍看來這背後是一種樸素的渴望,和很多人對公平和尊重的發自內心的渴望一樣。只是這種渴望,對王守珍來說似乎比其他人來的都早,1990年那一年他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王家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特殊的時代背景和生活遭遇,改變也成就了一個懵懂的孩子。

內蒙古赤峰市一個偏僻農村,那裡是王守珍的老家,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守著土地的微薄收入撐起一個家。老一輩人的善良執著,就像那些倔強的年年收穫的玉米大豆,和高粱葵花。

九十年代,計劃生育的嚴格讓很多人記憶猶新。王守珍的叔叔家因為超生需要經常躲避當時的計劃生育辦。叔叔家就在自家的隔壁,在王守珍的記憶裡,半夜的時候看見叔叔一家抱著哇哇大哭的孩子“逃”出家裡,那是常有的事情。

就好像叔叔家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怎麼看都像電視裡面抓壞人的那種感覺。”不無誇張地說,王守珍一直覺得那時候的他們,更像是在用一個弱者的身份仰視執法者,他的意識裡第一次模糊著兩個詞“人權”和“執法”。

農業稅是2006年取消的,在這之前王守珍的記憶中對於靠土地生活的一家人來說,這個稅還是比較重的。在內蒙的這個偏僻的農村,那時候每一年交農業稅的時候,不會因為歉收就打了折扣,每到秋天收穫的季節,對王家來說農業稅就意味著交錢或者是交物。

儘管這一切都是依法繳納,但對王守珍來說他最排斥的是對方盛氣凌人的態度。這段記憶,也就是工作後的王守珍詮釋的執法態度和執法過程。

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來說,這兩件事情可能影響終身,渴望獲得公平和尊重的感覺,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高考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好的王守珍填寫志願不假思索選擇了法學,而且是不同意調劑。與其說是因為對其他專業從字面上來說都不能理解,還不如說在王守珍的意識裡,他想成為一名法官,他覺得法學是公正的。

那一年高考是2004年,王守珍如願以償地學習了他夢寐以求的法學專業,直到2011年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2011年10月,王守珍考到內蒙一個小縣城的法院,很快就從事一線審判的工作。這之前他有八個月的辦公室工作,這八個月的工作經歷,讓看過各種各樣的判決,瞭解了各種類型的法律關係,這種經歷,王守珍用“除卻巫山不是雲”來形容對自己事業一生的影響。

為了解決和妻子的兩地分居,王守珍是2014年考到陝西閻良法院的。對於一直選擇法官的工作,簡單地說是因為喜歡,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更深層次地理解,王守珍說,“選擇本身是一種渴望,選擇公平和尊重是因為我自己渴望公平和尊重。

“每個人的選擇可能都是基於生活經歷,也就是昨天的故事成就了今天的狀態”記者對面的王守珍笑了笑,普通話裡夾雜著濃濃的家鄉味道。“我和你分享幾個案件吧!”

王守珍考慮的不是總盯著法條怎麼判的問題,他覺得在辦實事方面,法畢竟不是萬能的

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王守珍

內蒙古赤峰,王翠玲(化名)因為離婚造成的糾紛已經是第三次撤訴了,王守珍接到這個案子的時候,是王翠玲第四次起訴。就像影片《秋菊打官司》一樣,這麼多年王翠玲一直一根筋式得,為了一個她要的公平和說法,從來沒有停歇。

王翠玲從外地嫁到內蒙的時候,分到了土地,而這個土地在那個年代有著30年不變的政策支持。只是離婚後,土地是無法帶走的物品,

男方在村裡應該屬於比較強勢的家族,這塊土地王翠玲就是想租出去也是一個難事,沒有人願意為了這一點利益和同村的男方家發生矛盾。所以這塊土地後來被男方的哥哥耕種了,於是王翠玲就開始了起訴之路,要求財產損害賠償。

前面的三次撤訴不排除是法官也做了勸說工作,畢竟是個很難纏的案件,它背後的利益之爭又是一塊2畝多價值不大的土地。

王守珍接到這個案子的時候是2012年的10月,那個時候內蒙下起了很多年都罕見的大雪,時間之久更是造成了丈量土地根本是無法完成的事情,又快到了年關,王守珍建議王翠玲撤訴但是承諾,“你明年來立案,我明年一定來給你處理”。

訴訟費60元錢是王守珍給王翠玲的,為什麼要這麼做,王守珍覺得撤訴的建議畢竟是自己提出來的,再者,他希望對方能感覺到法律背後的真誠和溫度。

“打了這麼多年官司,沒有哪個法官給過我錢。”王翠玲因為感動,硬要把自己做的一大包餅乾塞給王守珍。王守珍無法拒絕王翠玲的熱情,畢竟這是法律背後一種感情的對話。

第二年王守珍主動接了案子,那一天王翠玲哭訴著這麼多年自己的心酸歷程和不滿的同時,也透露著深深的愧疚。和前夫的女兒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在王翠玲看來正是因為離婚和打官司,耽誤了女兒的學業,畢竟在農村上學恐怕是唯一改變命運的出路,這是王翠玲無法言說之痛。

“兩畝地就是給你了,你能得到什麼,你只是帶著仇恨不希望對方因為你,得到這一點點利益而已。”辦公室裡王守珍深知對方這麼多年就是為了一個所謂的說法在較勁,“耽誤了老大的前途,你現在還有一個五歲的兒子,也需要人照顧呀!為了一塊地值得不?”

王翠玲哭的更厲害了,有些話深深戳痛著她……

為了一塊地讓王翠玲變得如此執拗,又在對女兒的愧疚中深深自責,在王守珍看來真的值得不,他知道如果能幫助王翠玲解決一些很實在的問題,對她來說才是最大的幫助和安慰,她也就不會再去計較那一塊不值一提的土地。

通過自己的同學,王守珍幫助王翠玲的女兒聯繫了可以上學的一個大專院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其實打開了王翠玲多年的一個心結。“你這樣堅持訴訟,法院最後一定會給你一個公正的解決,可這對你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你只會更加痛苦,從某種意義上這恰恰又是你對家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公平。”王守珍沒有太多的道理,但是王翠玲覺得一個法官在真誠的幫助她。

王翠玲第五次撤訴了,只是這一次是她最平靜和坦然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其實很多當事人來法院是為了解決一個事情。”王守珍考慮的不是總盯著法條怎麼判的問題,他覺得在辦實事方面,法畢竟不是萬能的。

王守珍一直覺得,有時候一句到位的驟罵,比一段冗長的獨白和勸說要奏效的多

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兄弟倆就因為宅基地的問題居然反目訴諸公堂,對於這樣的案子王守珍是最不想看到的。

親兄弟,就因為一塊產權上一人一半的夥牆,誰多佔誰少佔的事情。感情好的時候,兄弟之間也許多佔一點少佔一點都不是問題。所以弟弟在夥牆上建了羊圈,一開始哥哥也沒有任何意見,只是時間一長親兄弟難免也有瑣事的矛盾,而帶出夥牆的問題。

“你的羊圈還是在我傢伙牆上建設的應該拆掉。”哥哥很生氣的樣子。

“我是在我傢伙牆蓋的,沒佔你的地方,就不拆”弟弟漲紅了臉。矛盾就是這麼開始的。

開庭的時候,對簿公堂,兄弟倆言語中火藥味十足,兩個妯娌居然指著鼻子當場就罵了起來。那個時候,作為法官的王守珍突然感覺到,面對親情的破裂一切勸說都是那麼蒼白無力。

兄弟兩個壓根沒有想到,王守珍會拍案罵了起來……

雙方愣住了片刻,矛盾一致對向了法官王守珍。兩個妯娌直接跑到了審判席下,“你還罵人你還是人民法官不,我去告你去。”

“今天我開庭,告我也要等到開庭之後,都先給我坐下。”一身正氣的王守珍沒有絲毫的妥協。這樣的處理是有著讀書習慣的王守珍,心裡用看到過的一句話做了解釋“有時候一句到位的驟罵,比一段冗長的獨白和勸說要奏效的多。”

雙方安靜下來,對法官他們還是有著最底線的敬畏之心。王守珍知道要解決問題,首先得確定被告是否侵佔了原告的宅基地,基於雙方都認可宅基地證件,到底是否佔了夥牆,王守珍的建議——利用平行線之間的距離丈量土地,得到了兩個兄弟的高度認可,於是決定立刻前往兄弟倆家中丈量土地。

從審判庭出來是下午四點多,法庭到兄弟倆家中還有八十多公里的路程,這個時間已經沒有了往返的中巴車,而打車費用至少要150元,沒解決的矛盾讓兄弟倆是不會搭一輛車回家的,在王守珍看來,能替兄弟兩個省下打車費就省下來吧,“我開著自己的車帶他們回去的,一直覺得沒必要花的錢就沒必要浪費,畢竟我也是農村孩子。”

丈量土地後雙方都很認可,是弟弟佔了哥哥家50多公分的宅基地,“你看,你把哥哥的地佔了,不能佔了地又耍無賴,哥哥肯定不能容你。你哥起訴要求拆除羊圈,既然羊圈建了,拆也不是最好的辦法,你看看你兒子年紀也大了,果真拆了關係鬧僵,以後怎麼給娃娶媳婦呀。”王守珍勸說弟弟去給哥哥認錯,侄子去給大伯認錯。

哥哥家,王守珍帶著弟弟和弟弟的孩子,一通認錯後,本在氣頭上的哥哥突然不知道怎麼辦了,畢竟是一家人事說開後,氣氛還有點尷尬,“早承認佔了地也不至於這樣呀。”

哥哥嘆了口氣,其實根本不是在乎多佔了多少,就是要一個理而已。

“老爺子,畢竟還有你侄子呢,這牆也拆不了的,不然讓外人怎麼說,這一和解以後也不能拆的。”王守珍建議哥哥和弟弟簽訂了一個協議。

有些感激似乎不能用語言表達,兄弟兩個在王守珍離開的時候非要拉著法官去一起吃一頓便飯,不然有些感激他們不知道如何表示。

在刑事案件上,王守珍敬畏的是生命和自由,他一直覺得刑法不僅僅是懲罰

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這麼多年王守珍處理過很多案子,也見過很多當事人,大部分當事人都能理解法官的辛苦,在事情得以解決之時,會發自內心道一聲感謝。當然也會有個別當事人最後就是平平淡淡客套地說了一句謝謝。每每這個時候,王守珍會叫住他,“我這樣辦案子不是為了你的謝謝,這是我的職責和良心所在,你不用把這個謝謝說得這麼不情願,你可以走了。”這麼說是因為王守珍相信,當事人一定會事後反思,反思什麼?真誠和感恩畢竟是兩種美好的情愫。

600多個案子,王守珍從來沒有放棄法官的尊嚴去和當事人交談,當然這和他帶著溫情去處理事情一點也不矛盾,因為在王守珍看來,溫情並不是簡單到和和氣氣去和別人說話,溫情是要告訴對方法律到底是什麼?法律的尊嚴是什麼?

“所以不存在法是冷酷無情的,任何法律都是有情有義的,而我又在努力做一個有情有義的法官,把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發光發熱的的。”讓百姓感受到法官的感情,王守珍是這麼想的也在這麼做。

王守珍喜歡把法官比喻成醫生,病人看病都希望遇到好的醫生,這樣他的問題就能很快解決,而好的標準,其實就是四個字

“專業”“態度”。作為一個專業的法官,主要是找到問題核心的癥結和解決的途徑,經驗的積累最後會變成一種有效的直覺體驗。

曾審判過一個販毒的案子,小夥子李磊(化名)通過微信販賣毒品,賺取差價。之前已經有過兩次案底,如果第三次成立就會屬於重刑了,實刑至少在三年以上。

但是在審判中,王守珍發現所有的證據都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被告供訴沒有任何問題,在毒品買賣上,上家沒找到,下家也消失了,再加上第三次執法部門利用特殊偵查手段的“釣魚執法”,只是在李磊微信記錄裡面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印證了他確實賣過毒品而已。

證據的缺失,牽扯到對販賣毒品的定性問題,不知道李磊買的毒品到底是幹什麼,可能是販賣?也可能是自己吸?也可能沒有加價?任何可能都會是另外一種罪名。在刑事案件上排除一切合理的懷疑。

王守珍的審判建議補充偵查,案子沒有定性販賣毒品,鑑於前兩次李磊販賣毒品成立的判決,最後這一次王守珍審判是在對方交了罰金後一年半的刑期。

在刑事案件上,王守珍敬畏的是生命和自由。他一直覺得刑法有教育、挽救、感化的功能,而不僅僅是懲罰。

“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說這話的時候,王守珍顯得很淡然,處理的案件,他更多的獲得的是當事人的尊重和感激,“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和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已。我想把一個正義善良的法官形象傳遞給大家,一起維護整個社會大的公平正義。”

一名法官的真誠和尊嚴背後,是專業溫情賦予的正義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