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3月29 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欄目中,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在農業領域耕耘了36年的劉永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題為《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的精彩演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第一位。如何讓農業成為高收益的產業,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戰略轉型,更是一次對城鄉關係的重新定位,企業家應該怎麼幹?

鄉村振興戰略,呼喚資本下鄉,資本下鄉究竟是撬動鄉村振興的活水,還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推動傳統農民轉型,發展現代農業。

“進城掙票子,回家修房子,留下老人和孩子,住著新房子,守著空殼子。”目前這種狀況在農村是存在的,但這不是我們希望看見的。我們希望既山清水秀,房子又漂亮,還有家庭的溫暖,一家人其樂融融,這靠什麼呢?這要靠現代農業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條就是農民收入要提高,農民收入要提高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擴大規模。以前家家戶戶都養豬,三五頭、十幾頭豬就算是不少了,一般一頭豬賺兩百元左右,十頭豬才賺兩千塊,所以農民收入要提高必須規模化。農民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地擴大投資創造價值,成為新型農人。新型農人是什麼人呢? 是家庭農場主。

第二個要用現代科技來武裝農產業。很多農民朋友都有智能手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買東西、付款、做交易。那我們能否用現代科技來武裝我們的農業呢?這是鄉村振興又是一個關鍵點,用現代科技來武裝農產業。

第三點我們要注意環境保護,關注食品安全。這些都是我們老百姓普遍關注的,也是我們現代農業要解決的問題。

企業提供擔保,解決農民融資難題。

資金是制約規模化養殖的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個規模養豬場大概一年出欄一千頭左右。這就意味著要投資多少錢呢?一百多萬!農民哪裡有一百多萬來建養豬場呢?這個時候就寄希望於金融部門能給予支持,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假如豬死了呢?農民又沒有其它什麼可以抵押的財產。所以說我就成立了擔保公司,已經運行大概七八年了,累計已幫助農民擔保超過三百億元人民幣了。

當然擔保公司也有風險,要是農民的豬死了咋辦?這就要求擔保公司和組建擔保公司的企業要懂農業懂技術。新希望是專門做飼料的,專門搞養豬的,敢為農民擔保,就是因為對農業的全產業鏈都很清楚。

「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發揮企業優勢,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毫不含糊。企業不能替代農民,企業是要幫助農民、培訓農民,讓他們通過現代農業,做大規模,多賺錢多發展,讓他們嚐到甜頭。在農村發展,一定要考慮農民的利益,農民不賺錢,你的企業還可持續嗎?

企業扮演的角色是作為組織者、培訓者、示範者、科技的引領者。更多的精力要投入研發和新技術培訓。農民不懂飼料技術,企業來提供飼料,農民不知道什麼豬種好,企業來培育,農民不知道怎麼賣才能賣得出好價錢,企業來組織。公司 、農民和農業合作社結合起來,走一條新型的現代規模化的農業發展的道路。公司加家庭農場,加農戶的結合,是一種現代農業新格局。

「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這個照片是夏津聚落化的科學養殖。在我國一頭母豬一年生產並存活16.5頭仔豬,而這個豬場能做到一年一頭母豬生產並存活仔豬30頭,這個體系也是採用公司、農戶農民的結合。這個地方的農民一人建一個豬場養一千頭豬,一年至少賺15萬已經成為現實。當一個農民擁有這樣的豬場的時候,誰還敢欺負他,說他老土?

企業投資參與,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17年11月,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當起了“名譽村主任”,提出扶貧小目標“五年內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全村村民脫貧。”同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宣佈,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實施鄉村振興計劃,探索“互聯網+脫貧”的新模式。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聯動,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在這方面農民有相當的優勢,特別是在城郊結合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

「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寧波的石家村通過保護性的開發,準備打造產融結合的一個義孝小鎮。他們留了上千畝來種水稻,種蔬菜,種瓜果,同時把古代溝渠、池塘結合起來,農民的房子也修葺了,保留一些古代的建築,把它做成一個第一二三產業結合的小鎮,當地農民、小鎮的居民就驕傲了,既留住了鄉愁,又有現代農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培養大量鄉村技術人員,奠定人才基礎。

農村“空心化”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怎麼樣留住這些年輕人,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很多學農的學生畢業以後不從事農業工作了?就是因為農民的收入低、農業的收益低。要想讓青年人留在農村,就要讓他們有一技之長,讓他們掙的錢不比城裡少。

我帶頭找了幾個企業家聯合提出用五年的時間免費培訓十萬個鄉村技術人員,以此來解決鄉村人員不足,特別是技術人員不足的矛盾。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這些企業家來幫助農民,讓更多的農民願意成為鄉村技術人員,成為新農人。

今年還提出了一個“百千萬人才計劃”。所謂“百”,就是要招一百個創業合夥人,一塊兒到農村去創業。還要招一千個碩士生,作為中層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在鄉村振興中起積極的骨幹作用。招一萬個大學生到農村去,作為鄉村技術人員的基層管理人員。今年一月份就有五千個大學生已經基本上確認,願意到農村去做鄉村技術人員。

「中國經濟大講堂」看劉永好分享《鄉村振興,企業該做些什麼?》

我這兒有張圖片,新郎叫尹德斌,新娘叫做薛恆,他們是涼山州喜德縣精準扶貧項目的農技員,這個小夥子本來就是涼山州的人,農業大學畢業以後去打工了,後來企業在這裡精準扶貧要招收一批農業技術人員,尹德斌覺得他有專業知識,而且他又對家鄉非常眷戀和熱愛,於是他帶著未婚妻一塊兒在這個地方組建了新的家庭。我相信今後有更多的像尹德斌、薛恆這樣的年輕人到農村去,成為鄉村技術人員,成為新農人,成為農業企業家,這就是我們農業的希望所在。

現代農業靠誰?靠政府支持,靠農民自己,靠企業家的參與。企業家更有實力,更有科技的組織能力,更有前瞻性地引導農民,做成一個榜樣示範,來帶動更多的農民,走現代農業的道路,形成千軍萬馬做現代農業的格局!希望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真正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就是我的願望,我想也是我們廣大農民朋友的願望,也是國家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