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來有一陣子了,有人就擔心,它會不會變成一陣風,熱鬧一陣就過去了?再說現在經濟形勢好像也不明朗,還有機會做“互聯網+”創業嗎?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就此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這些擔心其實不太必要,因為“互聯網+”不是一條簡單的賽道,而是一方新的賽場。
什麼意思呢?賽道的特點是大家都在同一個方向上,是同質化競爭,比如前幾年大家都一股腦做團購,一下子冒出很多團購公司。但是公司雖然很多,但做法都差不多,整個競爭是同質化的。那結局就是贏者通吃,最後只剩下兩三家公司。這也說明賽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競爭時間會比較短,可能兩到三年就大局已定,賽道上一旦出現領跑者,後來者基本就沒機會了。
但互聯網+不是這樣,它不是賽道,而是賽場。賽場呢可以有很多個方向,有很多種玩法。比如互聯網金融,可以從理財端介入,可以從資產端介入,可以從大數據介入,還能從線下O2O介入。這樣,互聯網能介入的領域和方法就非常多,它帶來的是一個長期的機會,而不會像有人擔心的,三兩年風口就結束了。
那“互聯網+”具體有哪些切入方法呢?高翔在演講中列舉了這麼四種:
第一個也是大家最常見的,利用信息。也就是通過互聯網,提高信息撮合的效率,這方面滴滴打車的案例大家都比較熟了。咱再看一款叫“電腦直聘”的App,專門做服務行業招聘。過去,大家知道,你要想去餐廳打個工,可能得滿大街去看有沒有餐廳在招人,交了簡歷之後還要等面試,過程很繁瑣。而通過這款App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找到餐廳的招聘信息,然後跟店長直接在線交流,完成應聘的動作,這樣效率就提高了不少。這個例子也說明,其實在很多行業裡都還有這樣信息撮合的機會。
第二個方式是管理架構。就是說,通過互聯網產生組織結構上的變化來形成新的競爭力。大家知道有些行業比如教育、律師等,比較依賴人力資本,員工只要有能力,就能直接跟客戶對話,就有可能另立門戶選擇單幹。所以,這些行業的公司很難把規模做大。
互聯網在這裡有什麼用處呢?它可以聯合很多這樣的小規模公司形成平臺。舉個例子,新東方的規模夠大了吧,但是它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後也會遇到瓶頸,會分裂出很多小的學校。那這些小的學校雖然也能做培訓,但實力上還是沒法跟新東方抗衡。這時如果通過互聯網形成管理架構上的變革,把這些相對分散的小機構組織起來,形成更大的勢能,就能跟行業內那些大規模的企業競爭。
第三個方式是產品體驗。很多傳統行業,顧客的服務體驗不夠好,那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來改善顧客的體驗就是個很好的機會。像房產中介、醫療、教育,都有很多這樣的項目。再比如生鮮電商,大家知道生鮮電商有個很大的難點就是運輸和存儲。有一家公司叫拼好貨,它利用社交流量快速聚集大量的用戶需求,最後實現產品從產地到用戶家裡,最多一週,最快兩天就能完成。那這樣利用互聯網提高服務體驗,也是互聯網+的一種重要的落地方式。
第四種方式,是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可以平衡用戶需求的劇烈波動。大家知道有些行業的用戶需求波動很大,比如租車,像過年這樣旺季的時候需求很大,供不應求;但過完年,車都待在家裡閒置。那傳統租車公司的做法都是按高峰時期的需求去準備,不然當客戶需求上去時你滿足不了,客戶體驗就會很差。但這樣的話,大部分時間就會出現車輛閒置。那通過共享經濟的方式就可以平衡這種波動,很大一部分需求可以通過用戶相互之間的共享來解決。所以,用共享經濟也能實現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
最後高翔強調一點,就是大家在嘗試“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時候,還是要從行業自身的特點去找方法,千萬不要侷限於某種固定的模式,像小米模式或者上面說的這四種。因為互聯網+是一個賽場,它可以有很多方式,只要大家對行業理解足夠深,就肯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數據是信息傳遞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時,數據的積累能夠對信息的價值進行校驗和提升。因此,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領域創業,其根本在於對數據的開發、分析和應用,做的其實是數據的生意。一方面,對於單點的個人數據的積累,最終會形成一個需求數據庫,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用戶需求的共性與特點,進而更好地指導服務提供方;另一方面,多維度的信息採集,以數據化的方式進行呈現,最終形成的是行業角度下的生態圖景。具體實現的不僅是需求與供給的對接,更重要的是優化整個生態系統,以及行業間如何進行跨界融合,以此產生更多的新生業態。因此,數據打通將是行業跨界的基礎與試水。
閱讀更多 金盛網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