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行業應用領域及問題分析

虛擬現實行業應用領域及問題分析

虛擬現實(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VR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醫學、娛樂、軍事航天、室內設計、房產開發、工業仿真、遊戲、教育等方面,近年來發展火熱。

產業規模及應用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報告》顯示,我國虛擬現實產業以手機VR模式為主,快速起步。尤其是2015年以來,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火爆發展,新成立的VR企業超過100家。2016年國內VR頭戴設備線上出貨量超過540萬部,款型達到896款,其中手機VR產品佔出貨量的90%以上,一體機、主機VR佔比低於10%。

藉助互聯網和行業市場,我國VR應用服務已經開始初步探索:

一是互聯網企業開始嘗試利用VR技術開展特色服務。一方面利用VR的技術新鮮感促進線上線下社交,如騰訊、樂視、暴風等企業在推動VR直播應用。另一方面利用VR技術的虛擬場景提供電商體驗,如京東線上VR購物,URANUSVR在泰州建設的VR跨境電商交易中心等。

二是垂直領域服務開始出現應用案例。“VR+”概念在國內房地產、醫療、旅遊、教育、線下體驗等行業均已有嚐鮮應用。如無憂我房推出的VR樣板間,用戶可以參觀虛擬樣板間裡的各個房間,體驗虛擬的戶型設計、家裝傢俱風格、窗外景觀、小區建設等等。從國外發展趨勢看,軍事、工業等傳統領域也將是VR應用服務進一步滲透的重點領域。

問題

新思界行業研究員指出,儘管產品規模增長較快,我國VR產業在產品整體體驗和關鍵技術等方面的存在較大短板:

一是產品片面追求單一性能,系統整體性能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部分企業過分誇大屏幕分辨率、屏幕刷新率等顯性參數作用,卻缺乏定位追蹤、眩暈控制、視點渲染等VR人機交互核心技術的系統性研究儲備,導致產品整體體驗較差。

二是高端元器件以及核心系統技術仍受國外壟斷。除了體感交互、跟蹤定位等部分技術國內具備一定散點優勢之外,國內VR技術整體受國外先進企業的壟斷制約。在硬件上,AMOLED屏幕受三星壟斷,國內短期內尚未有成熟產品;高性能GPU被英偉達、ARM、高通、ImaginationTechnologies等企業壟斷,國內產品差距較大;高精度慣性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激光傳感器等感應器件也以歐美、日本進口產品為主。在軟件算法上國內很多企業採用Oculus等企業的開源算法。

三是產業核心生態建設瓶頸非常突出。VR產業處於發展初期,軟硬件耦合緊密是主要特徵,這也決定了產業生態發展需要由具備技術優勢的終端企業來引領。遺憾的是目前國內缺乏主機VR領先企業,難以制定有影響力的產業標準。移動VR又受制於安卓生態難以突破,導致國內VR產業面臨核心能力缺失的困境,產業鏈組織和應用開發均處於零散、孤立以及跟隨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