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镇共和村党支部:夯实战斗堡垒 做实产业脱贫

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镇共和村党支部:夯实战斗堡垒 做实产业脱贫

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镇共和村党支部:夯实战斗堡垒 做实产业脱贫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我市长期镇共和村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共和村辖4个村民组602户230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21人,耕地面积1816亩,森林面积1131亩。全村共有党员33名。

近年来,共和村党支部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思路,立足村情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找路子,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脱贫致富,赢得了全村村民的广泛认可。

夯实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我们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主要着力于抓班子带队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工作,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和村党支部书记穆扬超说。

以前,共和村党支部党员老龄化比较严重,极大影响支部工作的开展。2015年以来,该村积极发展年轻党员,目前成功发展5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增强了党支部活力。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共和村党支部狠抓党建强心工程,带头到群众中摆“龙门阵”,摆存在的问题、摆致富的路子、摆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见面”,每月坚持召开干群见面会,及时听取社情民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组建党员宣传队、环境保护队和技术帮扶队等,主动服务群众和项目发展;围绕“三双”工程,着力推进支部自身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和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

“我们把党员的学习提升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穆杨超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村党支部仍然坚持正常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双晋”和党员党性“双体检”,加强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镇共和村党支部:夯实战斗堡垒 做实产业脱贫

狠抓基础建设

共和村的地形为高山和半高山,陡峭的地势为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村党支部经过多次研讨,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是全村的薄弱环节。路不通,村民出行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为此,村两委班子和全村群众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向上争项目、向下筹资金,下定决心把道路修通。

2016年以来,该村共硬化通组公路15.3公里,新建入户公路4公里,覆盖农户309户408人;新建小康产业路5.3公里,覆盖农户37户147人,正在修建的3公里二级旅游路,将覆盖全村602户2306人。

与此同时,该村采取以奖代补和群众自筹的方式,投资70万元建成了共和村红川岩水池,铺设人饮管网主管17公里,实现群众安全饮水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56户,易地扶贫搬迁44户,危旧房整治108户;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已做到安全覆盖家家户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贫困农户收入逐年持续增加。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调动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穆杨超介绍道,村里人均竹林面积1亩多,最多的甚至有20多亩,路不通的时候,村民都懒得进山砍伐竹原料,砍了也运不出去。“现在,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钞票。”

做实产业发展

今年55岁的村民袁正林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得重活。村委考虑到他的情况,将他聘请到村里的蔬菜基地干活。

“育苗、浇水、除草、施肥……什么活路我都干,一个月工作22天,一年能拿到近27000元。”袁正林说。

共和村党支部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水源条件,在大菜园村民组集体流转土地50多亩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培养种植技术贫困户24户,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进行蔬菜种植。当地村民就近在基地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孩子,又能增加收入、学习种植技能。

位于共和村水茶溪水库的高山冷水鱼项目,现己投放不同品种的冷水鱼13吨,通过富含矿物质的高山冷水透养,市场销售价平均增长3倍以上,可实现平均年利润15万元。项目直接带动35户贫困农户利益链接,每户每年净增收3800元。

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镇共和村党支部:夯实战斗堡垒 做实产业脱贫

“我们准备把村里的特色产品打造成品牌,集中推向市场。”穆扬超表示,村里发展的蔬菜、冷水鱼、石斛、水果等,都是上好的生态特色产品,村里为了将这些优质特产推向市场,专门注册了“憨队长”商标,目前已在周边打出了一定名气。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乡村旅游。”穆扬超说,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才是长久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