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第一劍客裴旻的弟子嗎?

前文我們分析,李白雖好劍,擊劍為任俠,但遠不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一流高手(哎,李白文學修辭手法用在了自己身上)。作為詩圈用劍最好的人,也是可以粉飾一下的。李白劍術師承何人,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李白自己曾說“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劍術不是別人所教,而是他自己悟出來的,可以說自學成才。

李白是開元十二年(724年),離開家鄉,先是到蜀地周圍遊覽一番,繼而順流而下出蜀,入楚,至此開始了他的流浪兼求官的生涯。在離開的時候有這樣的描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魏顥在《李翰林集序》裡說李白還在四川老家的時候:“少任俠,手刃數人”,雖有粉絲對偶像的吹捧,但也證明李白當年爭勇鬥狠,喜歡打抱不平,能看出當時的李白已經會劍術。

李白是唐朝第一劍客裴旻的弟子嗎?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李白不僅筆桿子玩的溜,還耍了一手好劍,甚至將他的劍術排在了唐朝第一劍客裴旻後面,順道還在裴旻頭上按上了“李白師傅”的名號,以達到扯大旗作虎皮的效果。那麼,究竟裴旻裴將軍有沒有收李白做弟子呢?

先來了解下裴旻,他是唐開元間人,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 ,裴旻被世人稱之為"劍聖",是唐朝公認的第一用劍高手。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裴旻知名於開元年間,李白在其詩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稱:“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提到是去山東學劍,此時為開元二十四載(736年),已經是開元晚期,可見當時李白並沒有向裴旻學劍的想法,而是去了山東。人們之所以將他和裴旻聯繫在一起,是因為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裡面的記載,“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故而很多人認為李白拜入裴旻門下,成為了他的弟子。

李白是唐朝第一劍客裴旻的弟子嗎?

其實,我們從字面意思也能理解,這只是李白的一廂情願,裴旻作為一個武將,肯定會戍守邊關,即使班師回朝也要做類似城管的職業。如果李白真拜入了他的門下,那他的工作將不是陪李隆基賞花看月,在皇上作詩沒啥靈感時,以替補身份頂上去。而是在和小商販扯皮,或是手握紅纓槍,站似一棵松。

另外,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贈送別人詩的人,無論你喜不喜歡接不接受。贈汪倫、贈孟浩然、贈杜甫、贈王昌齡、贈楊山人、贈友人,凡是和他有過交集的友人,一般多少會提及,如果裴旻是他的劍術老師,他會放任這個大題材,而不是大書特書。難道他的新聞敏感度都趕不上王維、顏真卿(這二位都為裴旻寫過詩)了嗎。

李白是唐朝第一劍客裴旻的弟子嗎?

最後,李白還是一位善於推銷自己的詩人,為了在仕途上一展抱負,寫了很多自薦信,比如:《與韓荊州書》、《為宋中丞自薦表》,上文中的“如白願出將軍門下“可能也是向裴旻推薦自己。從李白一生的經歷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求職者,業務水平高,但是個性太鮮明。我分析,李白當時也是想攀上裴旻這棵樹,以學劍為藉口,敲開仕途的大門。

總之,以我推斷裴旻和李白可能有過數面之緣,只是點頭之交而已,也不可能是李白的朋友。至於劍術上有沒有向裴旻請教過,這就無從知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不是裴旻的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