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之“最后的中流砥柱”朱儁

文:小A斯蒂芬

朱儁(jùn),史书中亦作朱俊,字公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自幼丧父的朱儁家世贫寒,他的母亲以贩缯为业,所谓缯就是丝织品。少年时的朱儁就以孝养生母而闻名乡里,得到上虞县长山阳人度尚的赏识,用为门下书佐,后来又将他举荐给了会稽太守韦毅,在郡里任职。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朱儁生平喜欢仗义疏财,史书记载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有一个叫周规的人被公府征辟,由于家境贫寒,为了买一身像样的衣冠服装而挪用了公款,结果无力偿还。朱儁就将母亲所贩卖的缯帛偷出来帮他抵债。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以后当然要被责罚,但是朱儁却很淡然地说道“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第二件是,熹平二年,当时的会稽太守尹端因为受到妖贼许昭(即小说中被孙坚联合州郡官兵所剿灭的自号“阳明皇帝”的会稽妖贼许昌)的牵连,又征讨失利,被判了个弃市斩首的罪名。正是朱儁携带数百金轻装简服来到京城为其上下打点,才终于改判为输作左校(类似于现在劳动改造,是东汉政府针对犯罪官员的一种惩罚)。尹端被免除死刑自然很高兴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朱儁也从没有对他说过。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后来继任的会稽太守徐圭举朱儁为孝廉,担任兰陵县令,又由于他表现出色被东海相表荐。正赶上交州群贼并起,州郡失守,以梁龙为首的叛贼聚众数万联合南海太守孔芝,攻破郡县。当时的交州刺史软弱不能禁止。

于是在光和元年,即拜朱儁为交址刺史,令其募兵前往交州平定叛乱。朱儁回到家乡招募家兵以及征调兵士,共计五千余人,兵分两路向交州进发。当来到交州州界的时候,朱儁并没有立即出兵平叛,而是派人前往交州诸郡,一方面观察叛贼的虚实,一方面宣扬威德以达到震慑敌心的目的。朱儁的做法果然起到了作用,有七个郡愿意归顺朱儁,于是他联合了这七个郡,共同出兵攻打梁龙,将其斩首,降者数万人之多,不过十天就平定了交州之乱。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朱儁以此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后来又被调回京师担任谏议大夫。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黄巾军之乱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的身份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持节,分别统兵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按着汉朝以右为尊的习惯,朱儁应该是这次讨伐黄巾军的主要负责人,相当于总司令。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朱儁先与黄巾军交战的原因。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黄巾军之乱

不过由于朱儁对黄巾军的实力估计不足,轻敌冒进,结果被黄巾波才所部打败,被迫与皇甫嵩一起退守长社。后来凭借着皇甫嵩的军事才略,终于反败为胜,平定颍川、汝南、陈国一带的黄巾乱军。皇甫嵩将讨伐黄巾军的功劳推给了朱儁,朱儁也由此晋升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之后皇甫嵩被调到北方去接替董卓讨伐冀州的黄巾军,而朱儁则去讨伐宛城一带的黄巾军赵弘韩忠所部。

他联合当时的荆州刺史徐璆及宛城太守秦颉,共合计一万八千人,围攻宛城两个多月,不能攻克。朝廷以此想要征召朱儁回来,幸亏司空张温谏阻,汉灵帝才打消了这种想法。张温是这样对汉灵帝说的“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以有功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很明显张温的理由是临阵换帅于军不利,这或许也正是张温“杰才”的一次突出表现吧。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张温

朱儁在朝廷的责备当中加速了攻城的节奏,终于斩杀了黄巾军首领赵弘,而韩忠则继续据守在宛城。朱儁令军士起造土山以观察城中动静,进而将韩忠逼退到一处小城。韩忠等人本想向朱儁乞降,却被朱儁以“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的理由拒绝。

朱儁的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这样做直接把韩忠逼入了绝地死地之中。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一个人身陷死地的时候,拼命也就有了无限的动力。朱儁也由此得到了“因急攻,连战不克”的教训。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赵弘

不过很快朱儁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一次登上土山观察敌情的时候,领悟到了黄巾军输死抵抗,自己久攻不克的原因。他对众人说道“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埶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

这段在小说中被按在刘备身上的话,才真正是破敌良策,在任何时代都是致胜的关键所在。

朱儁由此攻破宛城“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余级”,韩忠再次乞降,被心中满是怨恨的宛城太守秦颉所杀。黄巾余部又以孙夏为首领,又被朱儁打败“复斩万余级,贼遂解散”。 于是宛城既平。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游戏中的宛城

第二年朝廷遣使者持节拜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振旅还京师,以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封钱塘侯。也是在这一年朱儁的母亲病逝,他辞官回家为母守孝。守孝期满以后,朝廷召他担任将作大匠,又因为黑山贼张燕进犯河内,朱儁被调任为河南太守以抵御张燕。而这个时候已经是董卓进京的前一年。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董卓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引起关东诸侯的不满,进而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了躲避关东义军联盟,计划迁都长安。为了拉拢时任河南尹的朱儁,董卓派人表奏朱儁担任太仆,做自己的副手,相当于副相国。被朱儁严词拒绝,朱儁说道“副相国,非臣所堪也;迁都计,非事所急也。辞所不堪,言所非急,臣之宜也。”

朱儁不肯跟随董卓迁都长安,而被留在了洛阳,他暗中与关东诸侯通谋,计划以为内应,事败后逃奔荆州。之后又率兵将董卓任命的河南尹弘农人杨懿赶走,屯兵中牟县,移书州郡,请天下诸侯继续讨伐董卓。可惜这时候的天下诸侯们,大多想的都是抢占地盘割据一方,谁还会去管东汉天子的死活。只有徐州刺史陶谦派了三千兵马支援朱儁,而其余州郡诸侯都只是敷衍了事“稍有所给”而已。这或许就叫做“天下大势”吧!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陶谦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王允与吕布联合诛杀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开始。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诛杀董卓

徐州刺史陶谦再次给诸侯们发出了勤王平乱的倡议书,联合了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共推朱儁为太师,希望他能够担任盟主,共同讨伐李傕郭汜等人。陶谦在写给朱儁幕府的信中这样说到“国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是以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自起兵已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谦等并共咨诹,议消国难。佥曰(意思是大家都说):‘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


与此同时,李傕郭汜听从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派人送来了假天子之名征召朱儁入朝担任太仆的诏命。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李傕郭汜之乱

我们似乎看见了历史的再现,应该就是在几年前,皇甫嵩被董卓用相同手法征召还京师,而失去了自由。朱儁的幕僚将佐们纷纷反对接受朝廷的诏命,认为接受陶谦的建议才是上策,可是朱儁在权衡再三之后,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朱儁说道“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埶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闲,大事可济。”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朱儁

从表面上看朱儁的想法是没有错的,接受朝廷的征召,首先全了忠臣之名,而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也的确没什么能力。可是他他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在那样一个乱世里,军事实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就这样朱儁还京师入朝为太仆,初平四年,代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位列三公。第二年秋天,复行骠骑将军事,持节以镇关东。然而这些表面光鲜的虚职并没有给朱儁带来“大事可济”的机会,反而让他处处受肘,眼看着李傕、郭汜将一个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汉朝廷继续搞得乌烟瘴气七零八落。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反目成仇,开始了“大交兵”的混战时代。李傕劫持汉献帝到自己的营寨之中,汉献帝遂命朱儁与杨彪等公卿大臣去往郭汜营中劝其罢兵解和,却被郭汜将一众公卿大臣囚禁在大营之中。朱儁生性刚直,不堪其辱,即日发病而亡。

《后汉书朱儁传》的最后,范晔给了朱儁十六个字的评语“俊捷陈颍,亦弭(mǐ)於越。言肃王命,并遘(gòu)屯蹶(jué)”大意是说:朱儁平定过陈国颍川的黄巾军,也参与平定过会稽妖贼许昭的叛乱,他听从了皇帝的诏命,却遭遇劫难沦落到艰难困顿的地步。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朱儁

朱儁,以军略平叛起创,却没有突出的军事才干,这一点是他出身寒门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试问出身将门之家世受文武熏陶的皇甫嵩,怎么是朱儁所能比及的呢!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而他更不是一个精于权术的政治家。他轻视黄巾军,结果被打败,不准叛军投降,结果使战争沦入了旷日持久的死结。可是在小说中就连刘备都必须承认朱儁不允许黄巾军投降是正确的决定,因为他所坚持的信念是你永远也无法反驳的真理,那就是忠直与仗义。这种信仰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不畏董卓坚决反对迁都,也不肯接受太仆的职位,去做董卓的副相国。当孙坚心灰意懒,曹操兵败而去,那些关东诸侯们陷入你争我夺自相攻伐抢占地盘的时候,只有朱儁和陶谦还在积极的去设法挽救那个恐怕已经“不可复兴”的汉室江山。而朱儁义无反顾的返回京师去接受李傕的征召,其本心也是为了寻找重整朝纲的机会。可是坚守信仰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的这种信仰也必然将他葬送在坚守的路上。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百将传

我们无权去评价朱儁对信仰的这种执着,更不能否定他在平定黄巾之乱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毕竟,作为汉末最后一个可以被誉为中流砥柱的人,朱儁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其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的,这或许就是朱儁能够在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吧!

朱儁死后,真正意义上的军阀割据时代正式开始,而那个能够拨乱反正的人到底会是谁呢?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2月5日。

朱儁的死,是否标志着汉末军阀割据时代的正式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