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前文提要

D4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今天沒有拍日出的計劃,我在床上墨跡到了八點。直到晨光透過窗簾,將暖色灑滿屋子,我才一伸懶腰,翻身起床。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吃完早飯,走出門外,太陽依然在雲層中掙扎著,但和昨天的大霧相比已是好了不少。看來天氣預報是準確的,今天應該是個好天氣。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旅店門外便是箐口梯田,只不過箐口景區主打民俗村落,梯田景觀和其他三大梯田比起來遜色一些。這裡最好的拍攝點是公路旁的五行柱觀景臺以及從觀景臺到箐口村的那段路上,坐西朝東,適合拍攝日出。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今天我不準備開車,計劃上午遊覽箐口民俗村,下午沿著徒步路線

從箐口走到壩達,然後在那裡觀賞日落。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之前只是在一些遊記和旅店的點評裡得知有一條土路可以從箐口走到壩達,但具體路線如何並沒有更詳細的記載,所以我一直很擔心自己能不能找到這條路。後來發現全程都有路碑指引,只需要沿著箭頭往壩達方向行走即可,如果見不到指路碑,便說明走錯了路。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沿著石碑往下行走,便到達了箐口哈尼族民俗村。村子不大,與其他地方的古鎮別無二致,分佈著哈尼族的民居、祭祀房、水磨等遺址。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在村落裡的陳列館裡,可以看到對於哈尼族人的發源、語言、建築,節日等民俗的介紹。哈尼族起源於古代羌族,本生活於川西西藏一帶,之後不斷向南遷徙,最終在哀牢山脈中定居,並開墾出了這令人驚歎的層層梯田。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就這樣行走在幽靜的哈尼族村子裡,金色的陽光鋪滿鄉間小路,映出一片綠意盎然,人的心情也隨之輕鬆愉悅起來。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箐口梯田雖沒有觀景臺,但勝在可以與梯田近距離接觸,甚至可以在梯田梗上隨意行走。隨手一拍,都是漂亮的景象。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哈尼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便是這種土牆搭建,茅草為頂的蘑菇房。典型的蘑菇房分上中下三層,底層為豬牛圈舍與倉庫;中層築有火塘,隔出房間供日常起居;頂層則鋪以泥土,再覆蓋茅草,既可防火,也可堆放雜物。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在村裡走完一圈,時間差不多十二點,便找了家村民的餐館,點了個青椒肉絲

,再配上哈尼族傳統的紅米飯,大快朵頤。比起麵包和餅乾,這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一餐了,我下午還要暴走上5、6個小時,不敢馬虎。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飽餐一頓,背好揹包,尋得指路碑,信步出發。這條路是村民自己使用的老路,在公路修好以前,就靠它連接箐口、全福莊、壩達、麻慄寨等幾個村落的交通,意義非凡。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沿著石板路一路上行,沒走多久,四周便再次被濃郁籠罩,令我的心又提了起來。難道昨天的一幕又要再次重演,老天就如此不給面子?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大霧之中,梯田別有一番味道,幾何形的線條延伸進濃厚的霧中,如同一幅抽象海報,頗具形式之美。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四下寂靜,唯有樹葉上凝結的露水偶爾滴落,啪嗒一聲,似雨卻無雨。我獨自行走在這空無一人的小道上,心中忐忑,祈禱著陽光的再次降臨。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突然,眼前一片光明,之前的陰霾如同過眼雲煙,消散於無形。穿出霧氣,我已漫步在雲端,藍天下的梯田讓我不禁發出驚歎。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這幾天來,我被使命感與工作計劃推動著,疲於奔命。對天氣的失望,對攝影成果的不滿,對夏的想念,各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如同牢籠,將我困在其中,折磨著,鞭笞著,讓我疲憊不堪。

而直到此時此刻,看見此情此景,我才獲得瞭解脫,能夠忘卻煩惱,靜下心來,將身體與意識放空進這天地之間。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一度凝滯的思維也開始再度活躍,腳步更是輕盈,奔走在這數不盡的梯田中。從近處俯看,層疊的梯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種自然奇觀——鈣化池。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黃龍鈣化池,圖片源於網絡

我想,哈尼人的祖先肯定是沒有見過鈣化池的,可人類與自然卻殊途同歸,通過不同的方式產生了如此相似的景觀,實在奇妙。即使形成的原理不同,但它們都是時間日積月累凝聚而成的產物,是歲月留下的印記。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梯田與其說是田,其實更像是一種壩。沿著山坡,用黃泥築成堤圍,引山泉溪水灌之,壩邊留一小口,高度就是需要蓄水的高度,多餘的水通過水口溢出流向下一級梯田。就這樣層層向下,最終保證所有的田裡都灌滿了指定高度的水,是非常巧妙的設計。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根據田裡內容的不同,梯田便呈現出各種顏色。灌注清水的田是透明的藍綠色,灌注泥漿的田則是土黃色;一些水中長滿褐藻,便呈紅紫色,一些水中佈滿浮萍,便呈翠綠色。再倒映上藍天白雲,遠遠望去,如同調色盤一般,五彩斑斕。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下午四點,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徒步,我沿著這條山邊的道路繞了一個巨大的U字形,來到了壩達村。這裡位於我昨天拍照的壩達景區下方,有一個小小的觀景臺,鮮有人來。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目之所及,梯田密密麻麻,線條繁複紛雜。我審視著剛才自己走過的村落與道路,靜靜等待日落。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這便是經過一個下午的行走與等待,我所拍下的壩達梯田日落。夕陽透過縫隙,將光芒傾灑在梯田的水面上,將整個世界渲染成金色。天照水色,水映天光,人類的產物與自然的造化在這此刻,在這天地間融合為一體,銘刻在我的眼裡。

這已經非常接近我理想中的畫面,只是雲層最終還是變得厚重,直至離開的時刻,我依然沒能拍到最完美的日落。

雖然遺憾,但我卻並沒有覺得難過,望著這暮光下的梯田,我突然覺得釋然了。誠然,這不是最完美的旅行,可這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旅行,也沒有完美的人生,經歷過,盡力過,足矣。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所以,我本還在糾結要不要再在觀景臺等一會兒,但最終還是決定起身離開,從原路返回。我已經通過雙眼見到了最美的景象,又何必糾結於觀景臺與機位這些瑣碎小事。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所以,在晚霞中,我懷著與來時不盡相同的心情行走著。一下午的雲端漫步,令我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看破了一些事物,放下了一些執念,變得更加豁達與暢然。

人世煩惱,終歸源於求不得,放不下,道理易講,行踐卻難,唯有在旅途中不斷修行自我。

晚上七點,終於回到了旅店,雖然腳底痠痛,身體疲乏,但精神上卻異常滿足。七天旅途已經過半,明天便是啟程離開元陽的日子,我即將踏上歸途。

初春元陽行(五):踏上歸途,普者黑的短暫一夜

待續

初春元陽行(四):從箐口到壩達,漫步在雲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