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量子力学理论是对的,是否意味着人生真的是毫无意义?

ALLENIVERSON32711682


量子力学理论是对的,而不是如果。

这是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等众多著名科学家经过几十年无数次实验验证及大量计算而逐步完善的理论。

正因为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人生才变得更有意义

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量子叠加态,波函数塌缩揭示了微观世界里量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意识能影响量子的状态,不测量的时候量子以波也即是能量的状态存在,测量的时候量子则表现为粒子也即是以物质的状态而存在,而宏观世界由无数微观世界所组成。这说明了意识可以影响甚至产生物质,因为所谓的物质只不过是意识产生的假象,其实那只是波、只是能量,绝对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精神意识并不是物质所产生的。


那么就可以推翻唯物论进化论这两个祸害国人几十年的谬论

因为唯物论主张存在一个绝对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世界,而且由物质产生精神,进化论同样主张物质产生了生命继而有了精神,按照唯物论进化论的说法,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包括富贵贫贱美丑智愚都是偶然的,那么弱肉强食,争名夺利,尽情享受,不顾一切追求物质财富都是应该的,无论善恶到最后都是人死如灯灭,随着肉体死亡物质分解全部灰飞烟灭,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上述说法是错的,物质世界只是内心精神世界显现出来的影像,心能显像的本性不变,变的只是物质影像,打个比喻,把心当成镜子,把物质当成镜里的影像,镜子能显示影像,就算影像没了,镜子依然存在。故而精神世界肯定不会随着肉体死亡物质分解而消失,既然人不是来这世上转一圈就灰飞烟灭,那么探求其中的前因后果就显得无比重要了,那么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内心而非外境,人生是不是变得更加积极更加有意义了呢!?

然而缺少了物质人又无法生存,那该怎么认识人、心、物呢,这三者到底是什么样关系?这个问题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去佛法中寻找答案,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与佛法“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是相通的,量子纠缠现象证明了时间空间只是幻觉,细分物质结构从分子原子到质子中子电子夸克,一直分到不可再分终将发现那只是能量,印证了佛法的“四大皆空、万法皆空”。


相由心生厚德载物


“量子力学”和你的“人生”几无瓜葛

量子力学的理论目前是正确的,在不断的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但是谁也无法保证它永远正确。也许有一天,几十年几百年以后的人类会在想为什么我们祖先那么傻逼居然会认为量子理论是真理,就像我们现在认为经典力学很好笑一样。

人生,是你如何选择自己生活的道路,如何去学习、奋斗、成家立业,这是一场不可逆的过程,它不是实验,也无法复制

“量子力学”打破了“真实”的壁垒

量子力学的奇异本质又经受住了另一场考验: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项著名的思想实验付诸现实,证明在量子世界中,真实仅仅在测量之后才能存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物理学家实现了John Wheeler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在该实验中,一个运动物体既可能表现为粒子,也可能表现为波。Wheeler提出的问题就是:物体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表现为粒子还是波的呢?

经典力学的常识告诉我们,物体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跟测量无关。但量子力学预测,你看到一个物体是有干涉现象的波还是没有干涉现象的粒子,完全依赖于你最终的测量方式——而这正是ANU的研究小组所发现的。

“我们的结果证明,测量就是一切。在量子层面上,如果你不去观测的话,“真实”就不存在。”ANU物理与工程研究院的助理教授Andrew Truscott说。

所有的粒子都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

在量子力学中,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了波函数。电子在屏上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密度并不是常数:有些地方出现的概率大,即出现干涉图样中的“亮条纹”;而有些地方出现的概率却可以为零,没有电子到达,显示“暗条纹”。

据此可以认为波函数所代表的是一种概率的波动。这虽然是人们对物质波所能做出的一种理解,但是波函数概念的形成正是量子力学完全摆脱经典观念、走向成熟的标志;波函数和概率密度,是构成量子力学理论的最基本的概念。

“量子力学”对常识的冲击

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物质的存在与否要么是“存在”,要么是“不存在”,而量子力学则会告诉你:你的“观测”会改变“存在”的结果,即物质的“存在”与“不存在”是因为你的外力干涉而变化的。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物质(粒子)的存在是没有人能从三维空间上准确无误的计算和预言的,换言之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都信奉“眼见为实”,在“眼见为实”这一认识被打破之后,我们又信奉“科学的计算为实”,然而量子力学理论的横空出现,让我们人类再度面临新的困境,即“没有什么是事实”,除非你观察之、干涉之,而这结果也恰恰因为你的干涉不干涉有天差地别般的区别。

什么才是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上常常讲一句话“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这句话背后的原理即是一个人的命运和相貌,会因为他自己主动的干涉而发生变化。这是否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有些许的共同之处呢?

有很多人会问我,我信佛、信道,弄风水、算八字,放生、做慈善,是不是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这样的干涉有没有意义?

有,也没有。

这真是个完全复合“量子理论”的回答,换言之,我们不知道

但是我们偶尔会能看到一些未知维度向我们悄悄打开的窗户,里面有我们似乎无法理解的现象和事物。

而命运的改变,确实是其中最令人向往的观察。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周易》

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能揭开人类命运的秘密吧。

(图源自网络,侵删)


谈者无语


量子力学是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和意识,灵魂毫无关系。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有了量子力学,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

量子力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亚原子的微观粒子,例如光子和电子以及原子核内的各种粒子。量子力学对光子和电子的研究直接推动了现在各种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应用,微电子,光纤通信,互联网的发展。


最近这些热炒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 一样是基于量子力学基础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现在基本是处在实验室的状态,主要在炒一些概念,这使得很多人对量子感觉很玄,很多神秘的东西,包括宗教,玄学,意识,灵魂,鬼神都和量子力学扯上了关系,给很多不了解量子力学的人带来很多困惑。

事实上量子力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从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的概念,到后来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玻恩等一系列牛人的共同努力,揭示了微观世界下,特别是原子尺度之下各种粒子的结构及其运动状态

微观世界下,这些粒子具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性质,比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量子纠缠,这些使人感觉很神秘。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性质只是在原子和亚原子的尺度上才变得明显,对于我们的宏观世界来讲,宏观物体的量子效应,是可以忽略不计了。扯什么灵魂,意识和量子力学的关系,更是毫无意义。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就显示了把宏观物体结合量子效应是多么荒谬的。所以对于宏观世界,我们依然应用的是牛顿力学,对于微观世界,我们才采用量子力学去描述。

总之,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运动,正是 对于光子,电子的研究,使得我们有现在的各种微电子,光电通信设备,网络的应用。我们才可以有幸刷刷今日头条,看看悟空问答。

量子力学是实在的科学理论,推动我们科技的发展。

我们享受科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就行,人生还是很美好的,还有那么多美食,美景,帅哥美女去欣赏,很多社会工作去奉献,人生怎么会毫无意义呢?

量子实验室,专注科学问题,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如果量子力学是对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将是意义重大,因为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的人生,低谷时不能自暴自弃,得意时不可忘性!这一生一定是修行的一生!不然你不会来这个世界,既然来了就要潜心修行,升华自己的灵魂,希望这一世结束时候能进化到更高级别的空间!

以下我从进化论/多重维度空间和量子角度谈谈!

先来看看进化论/多重维度!

已知我们人类都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的历史就是一部进化的历史;

既然地球是一部进化的历史,是不是可以推理下去说太阳系也是一部进化的历史,再继续下去说银河系也是一部进化的历史,其他星系也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这个论点不用我赘述,看过《哈勃望远镜》和《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科幻迷朋友们都知道宇宙星系中有如襁褓的婴儿星系,也有濒临死亡的老年星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进化论理论而来的!

既然整个宇宙都在进化中生老病死,是不是可以推理出有其它宇宙存在呢?也许黑洞的另一端是另外一个宇宙呢!从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宇宙万物不停的在生老病死中进化,难道只是吃饱撑着没事干吗?所以可以推理出我们宇宙万物不停的进化只是为了更好的下一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便进入更好的生命级别,你也可以说是高纬度空间!

现在我们来谈谈量子理论!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三体人派智子潜入地球扰乱地球物理学,致使几个世纪物理学陷入瓶颈!小说中这一理论逻辑就是根据现实中量子理论引申出来的!而目前当代物理学正是进入这种瓶颈期!电子移动没有任何规律,而且在粒子层面上依据观测人的不同而改变,这简直就是要撬动唯物主义是真理的地位,也许唯心主义才是本质,唯物主义只是表象而已!毕竟唯物主义理论下的物质是人类眼镜观测最直观的物质!因为我们信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唯物真理!

地球第一代人类看到日出月落的现象于是总结出宇宙万物都是有白天黑夜的真理!然而这只是我们透过眼镜观察到到唯心表面物质现象而已,和真理还差十万八千里呢!直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唯心发现真理的路上!所以千万别迷信任何所谓的真理,也千万别轻易否定某些理论!

最后我想说那些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来来贬低人类自身价值的理论,感觉似乎都是别有用心!我们不是路边被偶然路过汽车压死的小强,我们是生而伟大,为更好的下一代而奋斗终生!


想爩


一般说来,量子力学是很难理解的。即使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量子力学本质上也是极其深奥的。如何描述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呢?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有一个诀窍,他讲了一个故事,可以让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猫悖论”。故事的主角是一只不走运的猫,它既活着又死了。显然,这是荒谬的!仔细考察这种奇特的矛盾现象,将把我们带入量子力学的神奇世界。 这个悖论简单地说是这样的:一只猫被放入一个箱子里,箱子的旁边放着一个装着致命的神经性毒气的小药瓶;在原子内部的每一次量子跃迁,都可以

放电现象

加以证实;或者用一个放射性原子的衰变来触发一个装有毒气的瓶子的开关,那么毒气可以毒死同时放在箱子里的猫。如果无法预测的跃迁以某种方式出现,那么通过放电过程就会释放毒气,使猫立刻死亡。如果跃迁是以其他方式发生的,那么药瓶就会保持密封状态,而幸运的猫就可以活下来。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看到一只死去或活着的猫呢? 这一切看上去很简单。我们可能会推测,这个实验里存在一种可以计算的概率(50/50),即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里,相应的量子跃迁要么出现,要么不会出现;猫要么死亡,要么生存。实验者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打开箱子,去发现这个可怜的实验品的命运。 那么,在这个箱子里的猫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呢?按照以玻尔为代表的

哥本哈根

学派的解释,放射性原子的衰变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当用波函数描述

放射性元素

“衰变”或“没有衰变”这两种不同状态的组合时,我们称之为“波的迭加态”。在没有打开箱子时,放射性原子进入了衰变与不衰变的迭加态,这时猫就成了一只处于迭加态的猫,即一只又死又活、半死半活的猫。只有当实验者打开箱子的时候,迭加态突然结束(用数学术语说就是“坍缩”),我们才能知道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这就是说,打开箱子,那只猫究竟是死是活,取决于出现的量子跃迁。但从另一方面说,猫的生或死,在很大程度上将是打开箱子的这一结果。 

哥本哈根

学派的几率诠释的优点是:只出现一个结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还是接受了

哥本哈根

学派的诠释。因而,哥本哈根学派的几率诠释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正统的”的解释。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它要求波函数突然坍缩。付出的代价是:违反薛定谔方程。所以,那只半死半活的猫总是像噩梦一样纠缠着物理学家们。 值得指出的是,与爱因斯坦等提出“EPR悖论”的同时,薛定谔提出的“薛定谔猫悖论”,其目的在于反驳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但是,薛定谔和爱因斯坦不同意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正统解释,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量子力学。其实,他们都为量子力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量子问题上,爱因斯坦与玻尔围绕量子力学的本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理论地位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时间最长的大争论。其中,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构成对量子力学最严重挑战的“EPR悖论”,是这场争论的中心,它引起了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极大关注。那么,什么是EPR悖论呢? 1935年美国《物理评论》的第47、48期上分别发表了两篇题目相同的论文:“物理实在的量子力学描述能否认为是完备的?”在47期上署名的是: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48期上署名的是玻尔。 EPR是前三位物理学家姓的头一个字母。EPR悖论是这三位物理学家为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悖论,又称EPR论证或EPR佯谬。这个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等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于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爱因斯坦等人认为,量子力学蕴涵着EPR悖论,所以不能认为它提供了对物理实在的完备描述。 面对爱因斯坦等人的反驳,玻尔对EPR实在性判据中关于“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测量程序对于问题中的物理量赖以确定的条件有着根本的影响,必须把这些条件看成是可以明确应用‘物理实在’这个词的任何现象中的一个固有要素,所以EPR实验的结论就显得不正确了”。玻尔以

测量仪

器与客体实在的不可分性为理由,否定了EPR论证的前提―――物理实在的认识论判据,从而否定了EPR实验的悖论性质。 应该说,玻尔的异议及其论证是无可非议。可是,爱因斯坦却不承认玻尔的理论是最后的答案。爱因斯坦认为,尽管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与经验事实一致,但作为一种完备的理论,应该是决定论的,而不应该是或然的、用概率

语言表达

的理论。 从科学史上看,量子力学基本上是沿着玻尔等人的路线发展的,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通过贝尔不等式的检验更加巩固了它的基础。

坠入云端


答:如果量子力学是正确的,反而说明了人生是有意义的;反倒担心量子力学不正确,那样回到决定论,人生的意义就更难言。


二十世纪前,经典力学取得巨大成功,使得决定论笼罩着科学界,这种观点也称之为“拉普拉斯信条”。




如果世界从一开始,就是确定好了的,今后的一切都是按照确定的物理定律在发展,包括我在写这些文字,你在观看我写的文字,那么这一切是不是都没有了意义?


直到量子力学的诞生,才一举粉碎了这个观点,主要是因为,在量子力学中有一条基本定理——不确定性原理。


该定理描述,一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具有的不确定度满足:ΔxΔp≥h/4π;

而且这是粒子的内秉性质,和测量精度无关,好似微观粒子刻意隐瞒自己的细节一般,无论我们利用什么手段,都无法突破这个界限。




好啦!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小小微观粒子的行为,我们都预测不了,何来预测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世界,何来预测别人的意识。

所以,量子力学的正确性,更加证明了人生是有意义的。



当然,量子力学还引入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波函数坍塌,波粒二象性等等,正是这些抽象的概念,让一些唯心主义乘机而入,大势宣传量子力学的唯心性,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量子力学虽然无法准确预言微观粒子的每一次结果,但是描述粒子行为的概率分布,是量子力学最擅长的,而且精度高的吓人。

所以,量子力学可以说是“打了折的决定论”。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中国网2010年6月5日报道存放着机密文件的保险箱被放入一个特殊装置之后,可以突然消失,并且同一瞬间出现在相距遥远的另一个特定装置中,被人方便地取出。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2010年9月,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可能使这种以往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超时空穿越”神奇场景变为现实。 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在经典状态下,一个个独立的光子各自携带信息,通过发送和接收装置进行信息传递。但是在量子状态下,两个纠缠的光子互为一组,互相关联,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量子态隐形传输利用的就是量子的这种特性,我们首先把一对携带着信息的纠缠的光子进行拆分,将其中一个光子发送到特定位置,这时,两地之间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个光子的即时状态,就能准确推测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从而实现类似 超时空穿越 的通信方式。”彭承志说。据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焦点。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超时空穿越”距离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据悉,该小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的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 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北京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据悉,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 光子学》上,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元吉手工皮具皮带


量子力学当然是对的。我们现在很多领域都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化学领域,新的化合物合成,基本电子云的概念等,都是从量子力学来演算。

原子能的民用、军用都是依赖于量子力学的基础计算。如果量子力学有问题,我们怎么控制核电站?怎么研制原子弹、氢弹?

但是很多人过于夸大量子力学的一些效益。

量子力学是基于微观领域的物理学。简单的说,是在物体的大小在0.0000000001米(对,小数点后9个零)及以下的条件下所需要的物理学。它是来描述微观粒子的。比如电子,比如光子。

这些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过具体实验,被放大。即使1微米的一粒尘埃,一千亿分之一克,运动速度为每秒一毫米,那么在它的位置精度能达到1埃的情况下(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它的动量的不确定性,只有十万分之一。这是在我们目前测量精度之外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大部分人体神经传输、细胞内部活动中,量子力学的效应不用考虑。宏观的经典力学完全统治了这个我们的日常生活。

量子力学之所以被“误解”,更多的是从思辨的哲学角度。以及衍生的一些头脑实验。特别是对观测的“反思”。因为在宏观世界中,观测者是不参与“被观测者”,不影响“被观测者”。这当然是从普通的物理学角度来说了。

比如实验室一个小球,在轨道上滚动、滑行。那么经典力学确实能很好的去计算。包括一个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让人类发明了走时精确的机械钟表。这些都是简单的物理。

但现实中的人类行为本身非常复杂。比如短跑比赛,有观众和没有观众,运动员的发挥是不一样的。但,这不是简单的物理现象,这是复杂的人类活动。

题主之所以会说如果量子力学是对的,那么人生是不是没有意义?我想核心的想法是对测不准原理的误解。以为人生是有大量的测不准,努力,未必有结果。

人生当然有很多很多意外,这些意外,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经验、常识不够所导致。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也许天天是意外,周周有惊喜。但是一个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80岁的人,无论局势再如何变化,也都是坐看云卷云舒。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内容,这是我们可以去书写,去改变的。

量子力学是对的,那些书写量子力学的人们的人生同样是意义非凡的。


令狐迦基


大家好,我是SHMNDX帝国理工学院的福克斯教授,看到有清华大学“量子物理专业”(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个专业,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是知道的)美女研究生partyaaa小姐参与了回答,所以我决定也接受邀请来头条问答解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由精神疾病患者提出,而幻想自己无意义是一种抑郁症的前兆。

人生充满意义,因为人类就是宇宙的杰作,需要人类自己把自己发展的更完善。命运这种事,只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注定的可能,因为熵的交换只有自己可以决定。

不管量子力学对与错,人类都在不停的完善和发展自己,是宇宙大爆炸以来,能量、物质不停组合的结果,我们很幸运的在浩瀚的宇宙中获得了充足的资源从原子发展成为人类,并开始使用电子组合的力量控制熵去同化和控制更多的物质。几亿年以后(人类逃出与仙女系对撞的银河系,顺便躲开了60亿年后的太阳衰竭),宇宙依旧存在,那时也有万亿人类,他们会不停的利用周边的宇宙资源,继续繁衍下去,直到触及这片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人类的发展中,脑结构不合适和受教育不足的基因组会被淘汰,例如这个问题的提出者,会因为不喜欢自己或者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和工作而怀疑存在的意义,也可能是大脑疾病构成的。不管如何,再不治疗或者接受治疗,人类必将淘汰你的基因和思维,或者社会剥夺你寻找配偶的权利,或者在你变成弱者以后,你后代的教育权利被转交给强者。总之,不把自己治好的后果也不是那么可怕,既然你对未来没有憧憬,那就浑浑噩噩活下去,看我们在舞台上大展身手吧。

不管如何,都祝你早日康复!

——————

居然有那么多喷子敢来喷我,打击虚无主义和消极怀疑论很重要,叔本华似的思想传播不知道坑了多少年轻人,很多人因为这种思想而颓靡,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必须讽刺挖苦这种愚昧的笨蛋。

另外,人的意识和行为源于大脑,思想和物质世界的生活目前距离量子世界非常遥远,神经元个头在5000纳米的级别(头发丝大约5-10万纳米),神经元上链接传输意识的轴突也要1000纳米了,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最新的cpu电路仅14纳米,也走的是电子束,思想也就是脑神经中的反应已经是电脉冲级别了,跟量子反应真没太大关系。

对于喷子,我只会无情的反喷,侮辱其智商,打击其尊严,承受能力差者请自行回避。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世间法三原则是:知识优先,劳动致富,知恩图报。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1、关于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所谓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即量子力学的态叠加与坍缩现象,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诡异,态叠加只是可能性,坍缩才是现实,人们没有能力观测到某物的真实状态时,只能推测几种状态的可能性,当有能力观测某物时就只能是一种现实状态了,这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认识过程。魔术永远是舞台表演的产物而不是现实。

2、关于量子的纠缠速度

有人说量子的纠缠速度4倍于光速,这是不理解量子的纠缠现象。因为光速是从AB的经典物理速度,量子纠缠速度是发生在宇宙时间维之外第五维空间的能量交换,并不是从A

B的经典物理速度,而是相当于知其A 就知其B的逻辑速度,这种速度几乎不需要时间,两者是不好比高低。

3、关于有无神之说

既有上帝也一定有神,人也有灵魂以被实验证明。

4、关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意识确实可以改变某物的状态,比如一个人躺在床上睡着了,卧室里进来一只老鼠觅食,老鼠不会因为有人在睡觉而停止觅食,但是如果这个人醒来观察老鼠,老鼠就会立刻离开。再如一个人在路上碰见一女生,这个人用凶狠的眼光观察时,女生一定很惊讶,如果用友好的眼光观察时,女生也会很愉快。当然这是发生在意识与意识之间的状态改变,那么意识与物质之间有没有变化呢?实验证明意识可以改变物质的微状态。比如一个人以愉快的心情去观察一杯水,然后把这杯水放在冰箱里冻上,水的结晶就很美丽,如果以很愤怒的心情去观察这杯水然后再冻上,水的结晶就很难看。这是人的灵魂能量场作用与物质所发生的微变化。但意识却不能把水变成冰,更不能把水变成油,所以意识不能改变物质本身,但意识却能决定物质的文化,物质的文化价值往往远远大于物质本身的价值,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意识是主观的有时是会膨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