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苹果界名人曹儒为你“指点迷津”

苹果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苹果界名人曹儒为你“指点迷津”

苹果产业如何走出困境,是当前广大农业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弄清造成困境的原因,笔者认为造成苹果产业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点:

苹果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苹果界名人曹儒为你“指点迷津”

1、面积大,总产多,市场消化不了,供大于求。

我国苹果面积目前己达4000万亩左右,产量超过400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世界面积、产量的50%,而我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20%左右的人口要消费50%以上的苹果,显然是不可能的,必然会造成滞销,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相互压价,损伤果农及经销商的利益。

2、质量不高,竞争能力差,出口量少。

我国苹果虽然面积大,总产多,但质量普遍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出口量不到10%,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尚有很大差距。

苹果产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文章:

1、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淘态落后产能。苹果产业应向优生区集中,逐步淘态非优生区苹果。优生区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规模化经营上,发展的方向以矮化、短枝型为主,同时下大力气解决灌溉及机械化耕作等问题。

2、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苹果质量。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在这方面我建议以下3点:

1、加大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肥用量。

有机肥是提高果品品质的基础,我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1%左右,有些还不到1%,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士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3%以上,高者己达到8%。他们的苹果质量高首先是得益于土壤有机质高,我们的苹果质量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土壤有机质低。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下定决心,出实招,千方百计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并减少化肥用量。牵牛要牵鼻子,我以为增施有机肥,就是牵住了提高苹果质量的牛鼻子。

2、以质为先,适当控产。

生产苹果要以质量为先。有了质量,才会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离开了质量,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产量应以质量为保证。

在我国目前的地力水平下,我以为不要宣传提倡8000斤—10000斤单产,产量过高必然会影响质量。

根据我国当前的地力水平,我觉得中高地力水平亩产4000—5000斤,中等以下地力水平亩产2000—3000斤较为适宜,这个产量,只要质量有保证,也不会少卖钱,甚至比目前一些高产低质的果园效益还要高。

3、适当晚采。

适当晚采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提高质量。早采的苹果营养少,含糖量低,风味淡,适当晚采,苹果充分成熟,苹果营养丰富,风味浓,口感好。

事实上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果园苹果早采,影响了苹果的质量。以嘎啦为例,适宜采摘期应在8月20日左右,红富士适宜采摘期应在10底至11月上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