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一、总叙

《诗经·小雅·棠棣》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卢沟桥的枪声响起之时,国民党内部出现了空前的团结。曾经在“中原大战”、“粤桂战争”、“蒋桂战争”等军阀内战中结下的矛盾和冲突都被暂时丢在了一边,“守土抗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首要大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抗战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民政府各地军政首脑均积极响应蒋介石之号召,各自派出自己的当家地方武装奔赴抗日前线抵御日寇,捍卫祖国。各地方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只要是参与过抗战,为祖国和人民流过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都应该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铭记。不论是粤军、桂军、湘军、还是川军、滇军和黔军,只要敢于向日军开火,敢于对日军刺刀见红,就应该被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缅怀。下面,我将竭尽全力用拙笔写下当年各地方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英雄事迹。

二、滇军

滇军,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也曾是打响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一枪的军队。民国时期除了蒋介石的中央军外,地方军阀中就数东北军和滇军装备最好。滇军在唐继尧时期就从北洋政府哪里套取了大量武器装备,之后滇军不断从德国,日本,法国购进先进武器武装部队。所以抗战爆发后,滇军火力的凶悍程度足以与日军匹敌,而机关枪阵更是让日军吃尽了苦头。除此以外,滇军还有一项远超东北军,那就是将领的军事水平。东北军将领多出于绿林,而滇军的将领多出于讲武堂。抗战时的滇军骨干指挥人员,80%来自云南讲武堂,讲武堂于滇军的意义,不亚于黄埔军校对于国民党中央军的意义。八年抗战期间,云南出兵近40万,约10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再也未回到彩云之南。但是抗战期间,滇军从未出现投降的将领和伪军,有“国之劲旅”的美名。下面通过三个英雄事迹来见证当年滇军的热血抗日。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爆发。滇军60军183师541旅1082团连长黄人钦随队开赴台儿庄前线。部队正式开赴那天,他刚新婚六天。妻子站在门前依依不舍,眼里全是泪水。黄人钦出发前吻了一下妻子,告诉她别为自己担心。因为他贴身带着她亲手做的平安福袋,日寇的子弹一定打不着自己,她笑了。4月23日,黄人钦的部队在凤凰桥、五窑路与日寇遭遇。黄人钦率队奋勇冲杀,与敌肉搏,血战终日,不幸在冲锋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收殓黄人钦遗体时,从其衣袋中发现临战前夜他写给新婚妻子的遗书:“

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切勿自误。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寸性奇,云南腾冲人,时任第十二师师长。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爆发,寸性奇带领十二师全体官兵与日寇在中条山血战。在被日寇重兵合围后,他厉声对其部下说:“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战至 5月13日晚,寸性奇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但寸性奇以重伤之躯,继续率领十二师余众数十人突击至毛家湾。不过突围后的寸性奇在毛家湾再次遭遇日军重重拦截,在交战中,寸性奇左腿再被炸断,血如泉涌。此时的寸性奇命令其他官兵赶紧突围并说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言毕,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不落泪,最后无一人苟且,全部陪伴寸性奇壮烈牺牲。其父寸大进老先生在得知儿子阵亡的消息后,恨自己已经88岁高龄,无力报国和报仇,遂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王甲本,云南曲靖人,时任七十九军军长。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王甲本亲率98师于浏阳河毙敌第三师团第18联队土屋镜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在战后集日军尸体葬之,并立“倭寇万人冢”石碑,以耀我军威。1944年9月7日,日军数千人化装成友军和农民,偷袭王甲本军部。王甲本亲率手枪排掩护军部转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血战,最后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最后王甲本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当后续部队赶到时,王甲本将军仍然怒目圆睁,神威凛凛,遗体靠着亭柱和亭栏杆的倚角上屹立不倒,血肉模糊的双掌刀痕累累。

王甲本是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三、川军

当东北军已经配备捷克制ZH-29自动步枪,同时拥有装甲车和飞机大炮之时,川军连中正式步枪都没有普及。手中的家伙事基本上都是清末汉阳兵工厂制造的老套筒和大刀。出川之时,犹如丐帮北上。川军每个人都带着旧式雨伞以及脸盆、茶壶、电筒、毛巾、蔬菜和备用草鞋,这些东西或者挂在肩膀上,或者用绳子拴在身上,许多扛枪的人都把用布包裹着私人财物吊在枪杆上。以美国观察员的话说,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虽然都是地方杂牌军,但其他的地方军根本就瞧不上川军,很多战区都不愿意接收川军。比如第二战区的阎锡山和第一战区程潜都不愿接纳。当时白崇禧发电报询问李宗仁要不要川军,李宗仁回答:“诸葛亮用草人尚能胜敌,五战区欢迎川军。”

但就是这样的一支烂军,却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开始,几乎无役不从,足迹遍布全国主要抗日战场。藤县战役,川军122师在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与日军血战到底,师长王铭章与一二二师全体官兵最终全部阵亡,但无一人被俘。王铭章中弹后还高呼:“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川军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在浙赣会战中亲临阵地训话:“日本人有什么可怕的?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是男人就跟老子顶着,跟日本龟儿子拼命!” 八十八军硬是用步枪、手榴弹和大刀扛住了日军的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最后反而是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被炸身亡。酒井之死在日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

抗战期间,四川出兵总人数居全国各省第一,共征兵350万出川抗日。川军在抗战中总共伤亡64万人,伤亡人数也居全国各省第一。八年抗战之中,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奔赴抗日前线。加之川军无役不从,无处不在,故有“无川不成军”之美誉。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三、湘军

湖南,历来人才辈出,民风彪悍。大清危亡之时,乃是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让清朝回光返照。沙俄支持阿古柏分裂新疆之时,也是左宗棠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亲自抬棺率领率清一色的湖湘子弟捍卫了祖国的疆土的完整。抗战之时,也是这些湖湘男儿,大喊着“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一批批奔赴抗日前线。湖南在抗战期间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即是抗日前线,也是抗日后方。因为湖南在抗战中的重要性,所以抗战时期的湘军大部分被改造成了半中央军。在抗战开始之初湘军有20个师,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打下来,20个师基本消耗殆尽。有的师再补充再次消耗,有的最后连番号都没有了。

重点说一下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的国军,除了“几乎精锐尽出”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外,桂系、粤系、川系、湘军、西北军、东北军等的地方军也都有部队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役。虽然各地方军都英勇作战,但都没有把所有军队都投入到此次会战。而湘军却不一样,是所有部队全部上阵。

国民政府中央一边把所有的湘军部队拉到上海参战,一边用湖南的保安部队、预备部队不断补充伤亡太大的前线部队,并开始全省大范围的征兵。湘军将士上阵杀敌前,常互相说“来生再见”。

八年抗战历经22次会战,其中的7大会战都发生在湖南。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四次长沙会战都是恶战,歼敌数量占国军八年抗战歼敌数量的一半。长沙,湖南的省会,在湖南人的血性拼杀之下,长沙成为了同盟国城市中的最强“钉子户”。虽然湖湘男儿参军的人数只有川军的一半,但是当时湖南省的总人口也只有四川省的一半。湖南人以自己的血性拼出了当时盛行中华的一句话:“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四、桂军

抗战之时,日军只对中国两个省市的地方军曾做过评价:“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支那、先灭广西。”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因为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在飞机大炮的立体攻势配合下,始终攻不下外无援兵、内无补充,只有两万桂军孤军坚守的桂林城。当然,最终日军拿下了桂林,那是因为使用了毒气,而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被俘虏的桂军全是在吸入毒气后昏迷不醒的状态下被俘)的状态下投降。根据不少日本老兵的回忆录记载,很多桂军士兵曾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还有配合桂军作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人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广西人的狼性可见一斑。桂林战役是日军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桂军参与的昆仑关战役。

不过很可惜的是,虎狼之师的桂军在抗战中并未迸发出最大的能量。因为桂军首脑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抗战后期出于保存实力的目的,在安徽、广西的历次大战中,再没有拿出桂军主力与日军硬拼。譬如1942年底,日军以几千兵力进攻桂系大别山。但是桂系将主力龟缩于大别山,致日军仅凭数千兵力竟能横行无忌。结果,日军竟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而攻占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所在地立煌(今金寨),并且在摧毁立煌后,又穿越大别山,进人豫南,此即“立煌事变”。又譬如1944年9月,日军第二次进犯广西,桂柳会战开始。 蒋介石原令桂军第三十一、四十六军两个军防守桂林,但白崇禧怕损失掉桂军老本,将主力部队调离阵地,只以两个师及其他零星部队约2万余人防守桂林。由于桂系意图保存实力,不肯力战,导致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都很快沦陷。当时广西99个县市,被日军占领了75个。桂平反攻战时,中国方面本处于优势,但因为白崇禧为避免桂军在第一线作战而遭受损失,将桂军配置在粤军第六十四军的后面,以致影响战局,使桂平日军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正面,让敌人援军安然渡过浔江。桂军虽是虎狼之师,可惜被其最高统帅拖累,损其威名。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五、粤军

广东是国民党军队的发源地,从1937年开始,广东前后有九十余万子弟出粤作战,出丁人数居全国第五。粤军是继东北军后最先与日军交手的地方军,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蒋光鼐和蔡廷锴已经领导十九路军(由粤军第一师改编)狠狠地给日军上了一课。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而“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1938年10月,薛岳集结粤64军,粤4军,粤66军于万家岭,包围了日军109师团,这也是日军侵华以来第一次出现一个师团被围困。日军大本营为营救106师团日军,除了向106师团空投弹药、给养外,还史无前例的空投大批中层指挥官。战役的最终结果是粤军重创日军109师团,几乎让其编号被取消。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在八年抗战中,粤军参加过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广州战役、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两次粤北会战、衡阳解围战、桂平战役、韶关战役、赣南战役、反攻广西,以及广东省内的各大小战役。粤军与日军单挑过5次战役,进行过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上,毙伤俘日军2.5万人以上。

广东还是一个习武之风盛行之地。清末广东武林有“广东十虎”之说,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和周星驰曾扮演过的武状元苏灿都在其列。在抗日战争中,广东也有“抗日十虎”,分别是“铁军英雄”张发奎、“老虎崽”薛岳、“笑面虎”余汉谋、“沙场过客”李汉魂、“铁军靓仔”黄琪翔、“铁军之母”吴奇伟、“茂名豪杰”邓龙光、“奔雷虎”蔡廷锴、及“铁将军”叶挺。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六、黔军

贵州在抗战中是很容易被遗忘的一个省,黔军将士在川军、湘军、滇军等地方军的光芒照耀下,自然地进入了阴影地带。贵州和黔军之所以难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贵州是一个人口少且很贫穷的一个地方。贵州在八年抗战期间,全省总人口最多时才一千余万人。但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贵州仅从1938年至1942年五年间,全省征集兵源就有45万余人,加上“七•七”事变后和1943、1945年的征兵数

在正面战场,贵州健儿出黔抗战的总兵源多达70余万人。也就是说,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全省平均每100人中就有近7个兵源。

贵州兵从小生活在贵州崇山峻岭之中,很能吃苦,作战勇敢,敢拼敢杀,特别擅长山地作战。在八年抗战中,贵州男儿的血性和对日作战成绩丝毫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军。在台儿庄大战中,黔军曾生俘日寇官兵数千人,在友军中赢得“勇敢剽悍”之称。在淞沪会战中,黔军将领吴剑平率领黔军主力师121师防守江阴要害,在两个月内与日寇交火十多次,打退日本海军与陆军的配合进攻。撤退上海后,调武汉外围的田家镇松山口御敌,又与日寇激战月余,击溃日寇两个联队,缴获大批武器。之后再在强攻田家镇石门山附近301高地日军阵地的战斗中,与日军作战相持一月,使武汉江防大门的田家镇要塞较久地掌握在我军手中,日寇虽拥有空中优势,陆空军联合作战,也无能“越雷池一步”。

1942年4月,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攻占腊戍后,于5月初窜至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并派遣松井联队占据松山构筑半永久性工事,妄图截断我国西南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敌人曾狂言:“中国军队不牺牲十万,休想攻取松山。”受命攻取松山日军阵地的是黔军103师。战斗打响后,经过黔军顽强拼杀,激战近两个月,号称精锐的日军松井加强联队战斗人员被黔军全歼,敌联队长松井切腹自杀。作为西南三省中最贫瘠,人口最少的贵州省,黔军男儿的血性和成绩不输川军和滇军。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六、晋绥军

阎锡山的晋绥军打的都是大型战役,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地盘:山西。虽然晋绥军并没有派遣太多子弟参与其他省市作战,但相比东北军一枪不发让出东三省,至少在自己的家乡打出了血性。比东北军一天唱着《松花江上》,晋绥军流行的口号是“宁在山西牺牲,不到它乡流亡

”。太原保卫战、天镇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打下来,晋绥军兵员就减少了一半左右,直到晋绥军最终谢幕之时,其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就保卫自己地盘这一点上,阎锡山就比李宗仁和白崇禧更舍得下血本。阎锡山领导的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不过晋绥军只为坚守山西一隅,在抗战的中后期也没有更多作为,加上阎锡山在抗日与和日的路线上摇摆不定,使晋绥军在整个抗战中的光芒显然不如川军、滇军、粤军、湘军,桂军,甚至不如黔军和西北军,唯独比东北军强。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七、东北军

本来不想说东北军,既然上文提到了,那就顺便说说东北军。东北军的装备要说全国排行第二,连蒋介石的中央军也不敢说排行第一,甚至连日本的关东军都为之侧目。东北军陆海空的装备已经有很多文章说过,我就不再累述,只说说东北军的战绩。国内军阀混战时,第一次直奉战争败给直军;第二次直奉战争靠冯玉祥反水才侥幸获胜;北伐战争中又输给北伐军;中东路事件被苏军胖揍,海军几乎全军覆灭;九一八事变后一枪不发退到关内;西安事变之后,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再到后来被蒋介石肢解拆分,东北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在九一八后,东北军将领不乏有像马占山一样的铁血将军,七七事变之后,也有像顾全忠、于学忠等抗日英雄。但就整个东北军而言,一直缺乏勇猛精进、敢拼敢杀的精神头。从上到下弥漫着一股投机倒把的土匪习气和养尊处优。东北军的最大贡献就是激发日军产生鲸吞中国的想法和为日军提供了以战养战的广袤基地及配套的军工设备。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八、西北军

之所以用西北军压轴,是因为西北军是一支很让人耐以寻味的军队。首先,西北军是国军将领投敌当汉奸最多的军队。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1944年,国军方面投日当了汉奸的将领有67人,而这67人当中,西北军竟超越其他派系,以46人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其中有石友三、郝鹏举、公秉藩、孙良诚、孙玉田、张岚峰、吴化文、孙殿英、庞炳勋等等。其次,西北军又是一支抗日很有血性,战斗力超过晋绥而不输湘桂的军队。宋哲元,冯玉祥的西北五虎将之一。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哲元领导其二十九军与日军浴血奋战,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皆以身殉国。同时,孙蔚如将军率杨虎城部请缨抗战,先与日军血战永济,战况惨烈得连炊事员也抡着菜刀杀入敌群。因为战事失利,八百名“陕西冷娃”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他们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纵身扑向滚滚黄河,无一人苟且偷生。虽然日军占领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最终不敢贸然渡过黄河。六六战役,孙蔚如率领西北健儿粉碎了日军对中条山的进攻,伤亡日军五千余人。望原会战更是惨烈,但陕西汉子们最终以击毙半数以上的日军而获得胜利。孙蔚如率领以三秦子弟为核心的第四集团军在没有友军支援、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血战,始终让青天白日旗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用血肉之躯保卫着关中故地,日军视中条山为华北战场之“盲肠”,全国人民则把第四集团军称为“中条铁柱”。至抗战结束之时,日军的铁骑始终无法染指关中大地半步。

试问粤桂湘、川滇黔、晋绥和西北等地方军,谁能坐抗战第一把交椅

每一个抗日的将士都是英雄,每一支抗日的军队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