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假货口诛笔伐,淘宝、京东、拼多多还要做些什么?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对假货的控诉达到高潮,而这一次,则和拼多多上市有关。

有人说,拼多多假货横行,于是,高速发展3年的拼多多似乎成了众矢之的,被一些人口诛笔伐。

媒体对假货口诛笔伐,淘宝、京东、拼多多还要做些什么?

但其实,假货现象并不是拼多多、或者淘宝、京东所创造出来,假货在中国一直根深蒂固!

2017年,欧盟刑警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在联合发布的《2017年欧盟打击假冒和盗版的情况报告》中称,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的假货生产地,总共占据了全球86%的假货份额。

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假货在中国开始疯狂生长,数据还显示,截止2015年时,全球假货产业的规模增加到17700亿美元。

媒体对假货口诛笔伐,淘宝、京东、拼多多还要做些什么?

即便是现在,发展了十多年的淘宝也依然被冠以“假货天堂”的名号,而京东也被爆出假茅台和作家六六控诉事件,更遑论被盯上的3亿用户的拼多多。

假货是社会毒瘤,而拼多多的上市正好聚焦了网友的目光,一时间网络舆论义愤填膺,不到3岁的拼多多承担起整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事实上,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比对,在拼多多上花费5000元买到56件爆款商品,而同样的商品在淘宝中都能找到,从品牌、款式到商品介绍都分毫不差,但价格却达到7000左右。

看得出来,山寨横行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过错,而是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的顽疾。之所以假货有市场,还因为有人有需求!

虽然有不少媒体在鼓吹当下中国消费升级加快,中产阶级增多,但事实上,80%的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所以,很多人“知假买假”,只因价格更为低廉,对低收入的家庭来说,不在乎用的好不好,而在于能不能用得上,而这是很多四五六线城市的现状。

媒体对假货口诛笔伐,淘宝、京东、拼多多还要做些什么?

人性给了假货滋生的土壤,消费者对假货的青睐就是对真品的伤害,也会带出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

马云曾经说过,打假“是与人性作斗争”。

和人性之间的斗争,注定这场爆发在中国大地的打假行动不会轻松,也注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想要治理假货问题,不是其中一家企业所能完成承担的,而需要各个企业之间协同发力,和政府、社会,以及消费者共同监督,杜绝假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