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6月28日,火币和BigONE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撤出日本。BigONE也将在7月30日屏蔽日本用户登陆和交易。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短短半个月时间,“交易挖矿”模式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中迅速蹿红。作为一个数字货币投资者,如果没有参与过“交易挖矿”,那就仿佛是一个异类。但在日本,不要说“交易挖矿”,甚至就连传统数字货币交易所也将纷纷撤出日本。

7月2日,火币网宣布将关闭在日本火币网页。就在不久前的6月28日,火币和BigONE相继“再次”发布公告宣布撤出日本。BigONE也将在7月30日屏蔽日本用户登陆和交易。今年4月,全球第十大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也宣布撤出日本市场。

去年,因为日本对数字货币的开放态度,多家交易所在交易所牌照的诱惑下,纷纷选择“落户”日本,也正因如此,日本作为曾经数字货币投资者的天堂,吸引了很多外国公司在该国创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项目。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日本曾是在亚洲地区率先承认比特币和法定货币具有同等效力的国家,仅去年就批准成立了11个数字货币交易所。

但如今,这些曾经挤破头皮进入日本市场的交易所,又开始纷纷撤离,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2018年初的那场数字货币交易所被盗事件不无关系。今年1月,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check价值近5.34亿美元的NEM代币被盗,受影响的用户多达26万。Coincheck损失已经超过几年前Mt.Gox的损失。

由于Coincheck被盗事件被国内外媒体广为宣传,因此监管机构被迫应对相关问题。在交易所Coincheck遭到黑客攻击后,监管机构加强了对相关业务的监管力度。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虽然Coincheck交易所则在3月中旬恢复运营,并向因黑客攻击而遭受损失的用户返还了4.3亿美元。但对于日本监管机构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此后的日本金融服务局专注于两件事:调查交易所以防止再次遭到黑客攻击,并打击诈骗和非法首次代币发行。他们确保交易所通过基本的安全措施管理客户的资金,对内部控制不力的Coincheck等交易所提出了批评。

2018年2月,日本金融厅宣布对32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展开检查,其中包括16家尚未获得许可证的交易所。同月,该机构向一家未注册就开展业务的澳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发出了警告。3月8日,金融厅公布了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7张罚单,要求两家初始币发行平台FSHO和Bit Station关闭所有虚拟货币交易业务,并在同日宣布日本四大财务局辖区内得140家加密货币平台违规。就在6月18日,日本虚拟货币从业者协会(JVCEA)才刚刚公布100多页的自主规制准则。该准则一出,交易所面临的负担更重,也引起一部分交易所的不满。

另外,为了保护日本当地企业的利益,大部分交易所牌照都由日本的大财团支撑的平台获得,外国的平台很难获得牌照。日本金融厅不断收紧的政策,过度保护本国交易所的行为,极度限制了日本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日本是一个严谨的民族,可能正是因为严谨的性格,导致在过去的互联网风口中,日本就错过了多次机会。例如社交APP和移动支付。监管部门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大力推动区块链在日本的发展,但日本金融厅在Coincheck事件中吸取教训太深刻,导致了区块链的发展在日本几乎停止,日本在区块链上去年建立的先入者的优势早已不再。

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日本的区块链没有泡沫,只有冷静。日本的区块链发展有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日本提供专业的平台供消费者炒币,同时日本的媒体也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消费者炒币的风险。

蔡文胜曾说:“区块链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大的泡沫,但我们只能拥抱泡沫,不参与才是最大风险”。

但日本最大的虚拟货币交易所bitFlyer创始人加納裕三也曾说:“你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处在泡沫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处于严重的泡沫中,但直到它破裂了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点。”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对日本来讲,日本人的严谨造就了日本的工业精神所代表的商业神话,但在最近几年,商业神话似乎逐渐走下了“神坛”。曾经的互联网风口日本没有很好的把握住,下一次什么样的风口能为日本注入新的活力?可能也只有区块链了。因此日本才会如此严谨。

但是反观我国目前的现状,新的玩法层出不穷,交易挖矿玩的火热朝天。严厉的监管,稳扎稳打的发展,和层出不穷的新玩法,谁才是区块链最好的发展方式?我们不得而知。

知名交易所纷纷退出,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入“冷静期”

但是对于交易所来说,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追求。因此,大批曾经挤破头进入日本市场的交易所,如今对日本说:“再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