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共享”变“独享”

本网讯(通讯员 董新艳)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亲身感受到了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你并不需要花数百元购买一辆自行车,却能在需要的时候扫码骑行一辆共享单车。然而,这个共享经济的典型模式,却遭遇到了五花八门的人为损坏:随意停放、推倒在路边影响公共交通;车座、轮胎等零件被拆卸;被人私自加锁锁上、停放在私人空间变成“专车”……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共享经济下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折射出人生百态。

莫让“共享”变“独享”

2018年5月的一天,犯罪嫌疑人李某驾驶面包车,伙同杜某、曾某等6人窜至辖区某小区门口,将附近的两辆共享单车车锁砸坏后骑走。正当他们准备找寻“猎物”再次作案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鉴定,被盗走的两辆共享单车价值人民币3045元。据6名犯罪嫌疑人交代,盗窃共享单车是因为“我们宿舍离工地太远了,想搞几辆共享单车骑一下,方便上下班”。无独有偶,同月的某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梅某伙同胡某驾驶大货车途经辖区某路段时,心生歹念,将停放于该处的一辆芒果电单车抬至大货车上盗走。经鉴定,被盗电单车价值3424元。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盗窃被检察机关批捕。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共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任何一个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产品,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用户规模和一定的资源规模,在同样资源的前提下,正常使用的人越多,资源的流动性就会越好,服务的价值就会越高。对于共享单车而言,服务提供者在特定地点,例如地铁站附近、写字楼旁边、大型小区门口规模投放共享单车,随着人们的分散使用,共享单车就会逐渐靠近各个居住小区以及公园、体育馆等场所,让越来越多的人一出门就能使用上。而如果因一己私利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不但会对资源的正常流动造成严重破坏和阻塞,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只有摒弃私心,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真正让共享经济流动起来,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杜绝“私享”,共享文明!

编审 花耀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