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志榮:日本做兩面人的原因探析

鬱志榮:日本做兩面人的原因探析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搬不走的近鄰。中日關係源遠流長,兩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過50年不幸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後,日本追隨美國,敵視新中國,中日沒有官方往來,只有民間交往和交流。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兩國關係才發生變化,在艱難困苦中終於恢復了邦交正常化。今年正值恢復邦交正常化46週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回顧40多年來走過的歷程不難發現兩國關係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可以用時好時壞,憂喜參半來形容。也有人使用十年交好,十年交惡來總結已經過去的日子,雖然並不恰當,但是大致能夠勾勒出了兩國關係總的發展趨勢和走向。

當下,中日關係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從對立、對峙、對抗轉為對話、對接、對應。但是,總是使人感覺有一種無形的阻力或曰障礙,阻攔和影響著兩國關係繼續健康向前發展,更上一層樓。根本原因在於雙方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上不去,互相猜忌,互相防範,甚至相互拆臺。日本戰後曾經一片廢墟,生靈塗炭,只用了五年時間恢復元氣,又用了十年時間成為發達國家,在亞洲鶴立雞群。日本至今依然沉浸在當年一流國家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之中不能自拔,對當今中國快速發展和平崛起,很不適應,對華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看不慣,中日國民之間的相互好感度都很低。據2016年9月23日,日本民間組織“言論NPO”與中國零點公司在東京記者會上發表的年度輿論調查結果:有91.6%的日本民眾表示對中國“沒有好感”,而上一年為88.8%。中國民眾有76.7%的人表示對日本沒有好感,而上一年這一數據為78.3%。

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海警船和戰鬥機經常進入日本主張擁有主權的釣魚島附近的領海領空,這個比例佔到64%。第二個原因,是認為中國在國際社會採取的一些行動總是讓人感覺到一種霸道,這個比例佔到51%。第三個原因,是認為中國在能源開發問題上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實行自我中心主義,這個比例佔到49%。第四個原因,是認為中國不遵守國際行為規則,這個比例佔到48%。而中國人對於日本沒有好感的最大原因,是認為日本在歷史問題上沒有很好的謝罪和反省,這個比例為63%。第二個原因,是認為在釣魚島問題上搞國有化侵犯中國主權,這個比例佔60%。第三個原因,是認為日本勾結美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圍堵中國,這個比例佔到48%。第四個原因,是認為日本的個別政治家經常發表一些不恰當的言論,這個比例佔到44%。其實,中國官方和民眾真正討厭或者說對日本反感的是其說一套做一套,陽奉陰違,做兩面人沒有恥辱感,而且死不悔改。站在中方的立場上,用中國的道德標準衡量它簡直不可思議。但是,日本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習以為常,毫無悔改之意,而且還在不斷髮揚光大。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有以下幾個:

第一、受島國地理環境條件的影響

中國有句俗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又說社會存在決定意識。日本由於是四面環海的島國,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條件,使大和民族形成了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眾所周知,日本人多地少,資源極其匱乏,求生存謀發展有求於人這是每個日本人一出生就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今時代更是不可迴避,也不可能解決的難題。不過壞事變成好事,這道解決不了的難題也成了鞭策和督促日本人努力拼搏,砥礪前進的動力源泉。日本人生活在矛盾之中,狹小的地理環境和宏大的謀生目標造就了他們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在四面環海的島嶼上生存,自小養成了狹隘、吝嗇、保守、消極的特殊內向性格。另一方面為求生存謀發展逼迫他們走向海外,熟悉交際、交往、交易之道,養成適應國際環境的外向性習慣。所以,在很多場合用正常人的眼光看不懂,日本人吝嗇、小氣、自尊,個性很強,但是在國際上做生意,靈活機動,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他們究竟屬於何方神聖,在大腦裡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大家還記得,2012年9月,日本野田政府上演了一出購島國有化的鬧劇,激怒了中國政府和13億人民,中方採取多項反制措施。中日關係跌入低谷,兩國官方和民間幾乎斷絕了往來,中日貿易額眼睜睜地看著下滑。日本一方面堅持錯誤的做法,另一方面還急於求見中方領導人,希望相互溝通恢復正常交往,於是出現了走廊外交、廁所外交以及邂逅外交等不正常現象。對日本來說,改善中日關係,恢復正常貿易與發展經濟密切相關,這比賭氣、生氣、慪氣更為重要。為了生存和發展,從大局出發毋寧低下高貴的頭,寧願熱臉貼冷屁股也在所不辭。

第二、受雜交文化長期薰陶的影響

唐代中日交流十分頻繁,日本為了吸取中國文化,派遣大批使者、留學生和僧人到長安等地學習。中國學者、僧人東渡日本傳經者也不在少數,唐朝有識之士乘船東渡日本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記載的就多達數十次,最有名恐怕要數鑑真和尚7次東渡日本了。在現代日本文化中,也不難發現留有中國大陸文化深深的烙印。從日本的文字、文學、禮儀、服飾,一直到建築風格乃至生活習俗無所不在,無所不有。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受福澤諭吉的影響,奉行脫亞入歐政策實行全盤西化,不是單從器物技術,而是從政治制度,經濟組織、社會結構、文化教育和生活習性全方位學習西方。尤其是日本人注重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理念,大量吸收了歐洲的文化元素,推崇西洋文明,使日本從一個徹頭徹尾封建統治的國家搖身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歷史上兩次跨出國門學習,吸收中國大陸的東方文化和歐美的西洋文明,形成了東西方雜交的獨特文化,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和民族原有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日本有選擇性地學習和吸收東西方文化,從其實用主義出發不難會出現畸形的現象。我們在日本現行的國家政策推行中,時不時也能發現其兩面性的特徵。2014年11月中日高官在北京會談達成四點共識,成為“國有化”鬧劇之後中日關係改善的新起始點。首腦會晤、高官互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民間交往交流越來越頻繁,雙邊關係呈現一片春暖花開的喜人景象。但是,背地裡日本首相到世界各地到處說中國壞話,還出錢僱傭英國作家蓄意攻擊和詆譭中國。此外,明目張膽為東南亞一些國家提供二手巡邏船和飛機增強其海上警備力量以抗衡中國。日本自以為脫亞入歐之後在亞洲最懂的和遵守國際規則,而把挑撥離間,背後捅刀等“缺德”的言行舉止排除在外,對此一點也不感到臉紅,毫無羞恥的感覺。殊不知,道德規範是遵規守法的基礎,誠信是遵守國際規則的壓艙石。日本重法輕德,鄙視東方文化之精髓—道德產生的嚴重後果,屬於文化缺失的一種。

第三,受現行政治體制制約的影響

二戰日本敗北宣佈投降,戰後雖然已經過去70年,其實從本質上講日本依然是一個並非正常國家。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受美國的實際控制。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五國簽訂的“廣場協議”,使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掉入不景氣泥潭不能自拔,是美國所為。日本認為,美日同盟是空殼子,國土安全防衛還得靠自己,於是打著“中國威脅論”的旗號,建造類似“出雲”號和蒼龍級大型艦船和潛艇。日本在政治上也必須追隨和緊跟美國,鳩山由紀夫提出排除美國在外的東亞共同體很快就下臺。日本與俄羅斯舉行2+2會談,邀請普京訪日準備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美國發起制裁俄羅斯日本毫不猶豫積極響應,結果引發普京慍怒原來準備解決北方四島的方案一筆勾銷。在許多場合,日本翻臉比翻書快,做兩面人與其現有政治體制有密切關係,日本在美國眼鼻子底下行事既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讓美國反感遏制,不做陰陽兩面人難以為繼。

綜上所述,日本具有兩面人特性至少有三個原因,其一島國缺陷。日本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島民雖然天生具有倔強的獨特個性。但是,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換個面孔甚至不惜卑躬屈膝低三下四,與世界各國搞好關係。其二文化缺失。日本兩次跨出國門學習,吸收東西方文化,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很深。在發揮其雜交文化優勢的同時,也暴露了其實用主義,文化缺失和不足的一面。日本自以為在亞洲是最循規蹈矩的國度,但是不懂的道德才是遵規守法的基礎,挑撥離間,背後捅刀犯大忌。其三制度缺損。日本做兩面人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還有特殊的政治體制缺損造成的。日本現在依然在美國控制下,並非是一個正常國家,不能全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做兩面人,其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麻痺美國。

日本做兩面人很苦,很累,也很損。要進一步改善中日關係,使兩國關係健康發展,日本必須改掉這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挑撥離間,背後捅刀的老毛病。必須言行一致,表裡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作者:鬱志榮,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上海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