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新训回忆

密云新训回忆

时间:2018-07-29 12:26 来源:铁兵写作文苑群 原创:十三师方建华 铁道兵战友网

密云新训回忆

今年“八一”前夕,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纪念铁道兵组建70周年,全国各地战友相继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战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叙友情,回忆军旅生涯,战友情深,气氛热烈,此情此景,又唤起我对密云的记忆……

北京密云沙峪里,是我新兵训练的地方。

1980年11月,铁道兵在广西招收17名女兵,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当兵,是我从小的向往,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我坚决报名参军,接下来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如愿以偿并幸运地成为17名女兵中的一员。

1980年12月,在接兵排长梁米莎,班长时桂云、牛丽的带领下,我们17名女兵踏上北上的列车,经过3天2夜的长途奔驰,来到了祖国首都北京。当时都顾不上参观游览北京的美景和好好看一看天安门城楼,随即坐上迎接我们的军卡车直奔密云沙峪里集训基地。

来到集训地,才知道编制为铁道兵十三师新兵六连,我被分配在女兵排十六班,班里有8名战友,4人一个宿舍,我和唐春莹、曹昆、杨华分配在同一宿舍。班长时桂云,是一个雷历风行又和蔼可亲的兵姐姐,训练时对新兵严格要求,生活上对我们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们都非常敬重和爱戴她。

在新兵连,首先要适应北方的气候。当时正是冬天最寒冷的季节,北风呼啸,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对于我们这些南方兵来说,必须要过的一大关。面对这些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困难都要克服,同时也是磨练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考验。

其次,在生活上,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在班排长的教导训练下,学会洗衣服,叠被子,而且要叠成四方形的“豆腐块”,叠军大衣,整理内务,给暖气炉子加煤“生炉子”等等,对于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来说是一个考验。但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我从小就做惯家务活,做起来得心应手。

每天的训练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班务会上重点学习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在班长的带领下,从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原地踏步等开始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军人的步伐。从练瞄准、投弹、拼刺杀、匍匐前进,到实弹射击、投实弹,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意志。经过苦练,在实弹打靶考核中打出了好成绩。当时每人发5发孑弹,我打出了48环成绩,我们班其他战友也打出了45环以上的成绩,邱兰州战友更是打出了50环的好成绩,全班第一名,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为此,我们班每人戴上大红花照了集体像,邱兰州戴大红花单独照一张像,全班都上了连队的光荣榜,让其他班的战友羡慕不已。

站岗放哨,这是新兵连每一个战士必须经历的过程。夜晚,当我们睡意正浓被叫醒去站岗时,虽然心里犯嘀咕“正睡得香呢”,但还是立刻爬起来准备好,穿上棉衣棉裤棉鞋和军大衣,戴上棉帽,扛起枪,全副武装打起精神地来到营房门口接班站岗。当时,我和唐春莹俩人一组站岗,站了一会,唐春莹一人去营房巡逻,我一个人在门口站岗。此时,夜晚的天空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眺望远处一片漆黑,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门口的小灯盖还不时地发出“咣咣”的响声,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声,让人有点害怕。这时又下起了小雪, 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飘打在我的脸上,不一会衣服上就铺满了一层雪。我挺了挺胸,站直腰杆,紧握钢枪,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害怕全消。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唐春莹巡逻回来,我们相互通报“一切正常”。接着,我们俩坚守岗位继续站岗,直至交班。

紧急集合的演练是新兵连的必修课之一,其对保持队伍的战斗力以及纪律性有重大的意义。

最记得有一次半夜紧急集合。那天晚上约凌晨一点,经过一天的训练战友们都挺累了,大家正渐入梦乡时,突然听到紧急集合号吹响,班长在叫我们: “快起床,动作快点,紧急集合了。”我一听见紧急集合号,一骨碌爬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穿衣服,打背包,穿上鞋,背挎包,扛起枪,整理行装第一个跑出房门外站队集合,仅用了不到3分钟时间,是全班动作最快的一个,班长还表扬了我。过一会,其他战友也相继跑出来站好队等待出发。当时气氛有点紧张,就像真的要上战场的情形一样。

我们站好队,班长开始向我传口令。当时可能有点紧张,班长传的口令声音又小,我隐约听见是“光明”两字,然后我又向后传口令,一个一个往后传,结果传到最后传叉了,到最后也不知道口令是什么,为这事我们被班长批评了一顿。接着先是班排集合,后是全连集合,连长下达命令出发,行军五公里,我们就向下达的目标地方向跑,一路上小跑,急行军,穿树林,走小路,趟小河,战友们个个都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紧跟队伍。虽然有点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战士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决不掉队。

有趣的是一路上闹出了不少笑话。在路上除了跑步声,有掉缸子的,有丢鞋子的,有帽子戴反的,什么声音都有,就是没人敢说话。

回来后总结,互相检查,那场景在灯光照射下狼狈不堪。有的没跑多远,背包散了就抱着被子回来的,有的穿反鞋子的,有的衣服扣子系错的等等什么情况都有,五花八门,洋相百出。我庆幸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经受住了考验。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很快就过去了。通过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把我们从一个刚出校门,涉世未深的青年,从一个老百姓转变为一个合格的军人。

1981年3月初的一天,是新兵训练结束后战友们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到老连队报到的日子。排长宣布我们I7名女兵分配名单,有8名女兵分配到师医院,4名女兵分配到师特务连,3名女兵分配到陕西安康医院,邱兰州分配到兵部,而我分配到师部当打字员。当时我还挺羡慕其他女战友能几个人分配到同一个地方,我一个人显得有点孤单。大家听完宣布名单后,面对共同训练生活了三个月的战友将各奔东西,我们女兵相互拥抱在一起,哭成一片,流下难舍难分的泪水。这一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毕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战友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在一起摸爬滚打,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今生难忘!

时光荏苒,转眼37年过去了,铁道兵于84年退出军队编制。我们这些当年的女兵也已年过半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已融化在心中。军魂不散,铁道兵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密云,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这里,祝愿我们女兵排长梁米莎,班长时桂云、牛丽和17名女战友家庭幸福,身体安康,青春永驻!

2 018年7月26日

[欢迎转载,转发请注明"转自铁道兵战友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