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內關稅降低的意義,遠非惠民那麼簡單

今年7月1日起,我國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關稅(15%和6%),降低涵蓋食品、服裝鞋帽、傢俱用品、日雜百貨、文體娛樂、家用電子、日化用品、醫藥健康等八類日用消費品1449個稅目日常消費品關稅稅率。降稅的消費品平均稅率由15.7%降為7%,平均降幅56%。

7月1日國內關稅降低的意義,遠非惠民那麼簡單

這次大範圍、大幅度降低關稅帶來的好處明顯。

一來,廣大消費者可以買到更便宜更多樣化的進口產品,享受全球化市場紅利,比如“零關稅”抗癌藥品的進口就能挽救不少生命;二來,給部分進口型貿易企業和創業者帶來了機會,有利於促進就業。

從一些大商場的運營情況看,不少國內外品牌已開始搞降價促銷,去庫存。關稅降低,國外產品價格下降,自然在情理中;而國內品牌搞促銷,則是為了應對國外品牌降價帶來的市場衝擊。

花更少的錢,去買性價比更高的商品。面向全球開放發展的國內市場,在“用腳投票”機制作用下,惠及百姓的同時,也給國內產業帶來新的市場競爭壓力。

雖說國家與地方通過一系列改革,想盡一切辦法去降低企業的外部交易成本比如行政審批成本、辦事成本、物流成本、信息化成本、通關成本、融資成本等等,但是從近些年世界銀行公佈的各國營商環境評價結果看,我國營商成本在全世界並不是最低的,總體大概處於中等水平,只有個別指標比如“執行合同”排在了前面。在這樣一個不具備明顯比較成本優勢的大環境下,關稅壁壘削弱後,成本較低國家和地區的同類產品進入國內,勢必會對國內同行業企業形成衝擊。

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一點也對政府與企業帶來新挑戰。

政府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進一步理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提高服務、監管效率,降低企業外部總的交易成本,對沖來勢洶洶國際競爭對手的比較成本優勢,時不我待。國內企業也只能無奈告別以往躺著享受主權國家關稅壁壘帶來的舒適,加快轉型創新步伐,通過內部組織變革、技術創新,來降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這是參與全球化開放式市場競爭的必然。參與遊戲的國家、企業都沒有退路,只有齊心協力、戮力前行、相互補臺,殺出一條血路,搶奪到部分規則修改、制定權和話語權,方能贏得新生。

外來競爭者已推門而入,國內企業主動“走出去”開疆拓土、主動迎戰的衝鋒號角也該吹響了。

當國內降低關稅的“信號彈”在地球村上空如煙花般燦爛奪目時,新一輪意義更為深遠的全球化市場角逐大戲也拉開了帷幕。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