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是不愿意动吕后还是没能力动吕后?

只发历史


说起吕雉,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人彘的故事,她的阴狠毒辣开了历史的先河。刘邦生前就没有察觉吕后的狠毒吗?致使戚夫人和爱子惨死。刘邦生前并不是不愿意动吕后,只是他没能力动而已。

先说说刘邦的为人,他为了江山社稷可以舍弃家人的生命。当年他带着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逃命,马车负载太大,他为了自己多次把儿女踢下马车,幸亏身边的臣子相救,刘盈和鲁元公主才逃脱追兵的魔爪。

项羽抓住了刘太公和吕雉做人质,扬言要烹了刘太公来威胁刘邦。刘邦面不改色的说:“我们已经结义,我爹就是你爹,你烹了他也分给我一杯羹吧。”面对如此冷漠无情的刘邦,最后项羽也只好放了刘太公和吕雉。

刘邦生前为了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他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动吕后了,他为了大汉王朝权衡利弊只能对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刘邦为什么没能力动吕后呢?我们再来看看吕后的成长历程吧。

吕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吕雉能被司马迁列入本纪并大加赞许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吕雉性刚毅。她嫁给刘邦时,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是一个街头混混。她的家境优渥,她甘愿洗去铅华、布衣荆钗、粗茶淡饭为刘邦支撑起一个家。刘邦起兵谋反,吕雉被抓入狱,出狱之后又被项羽抓住做了二十八个月的人质。两次的牢狱经历足以让一个女人淬炼成钢,吕雉不再是一个娇弱的女子,而是变成了一头可以和男人一起冲锋陷阵的狼。

刘邦从一个小混混,短短几年时间就开创大汉王朝称帝,离不开吕雉一家人的鼎力相助。除了吕雉陪他出生入死,吕雉的哥哥吕泽、吕释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鸿门宴勇救刘邦的猛将樊哙是吕雉的亲妹夫。刘邦称帝后,他们都被封王拜相,吕家人手中掌握了强大的兵权。

吕雉婚后和刘邦聚少离多,等她作为人质被项羽释放归来时,才发现刘邦身边已经有了宠妃戚夫人。吕雉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她默默的积蓄力量,用自己的政治头脑让自己成为刘邦依赖的臂膀。

汉朝初立,刘邦对异姓王心怀戒备。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韩信,楚汉争霸时,韩信和刘邦、项羽三人实力相当,项羽曾劝韩信自立。

汉朝建立后,刘邦面对这样一个“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仙”,真是寝食难安啊。他削去韩信的兵权封为楚王,后又贬为淮阴侯,他无法做出兔死狗烹的事情。吕雉和萧何设计把韩信诱入未央宫杀死,并诛杀三族。

还有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杰的彭越,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梁王。他并无谋反之心,被人诬陷谋反,刘邦赦免了他,贬为庶人,流放蜀地青衣县。流放途中,彭越遇到了吕雉,吕雉把他骗到洛阳。吕雉对刘邦说“彭越勇猛,你把他流放蜀地是放虎归山,为自己留下隐患,不如杀了他。”吕后又让彭越家人再次诬他谋反,刘邦杀之并诛其三族。

刘邦在外边平叛,吕雉为他固守着后方,吕雉做了刘邦不敢做的事。史记中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郦寄曾言“高帝和吕后共定天下”。由此可见刘邦的军功章也有吕雉的一半功劳啊。


刘邦宠爱戚夫人,吕雉为保自己的地位,她暗中拉拢朝臣为己所用。刘邦想废太子刘盈立刘如意,朝臣们一边倒的反对废太子。吕雉又去请教张良,张良献计请商山四皓做太子的老师。

刘邦看到自己多次盛邀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竟然被吕后所用。他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吕雉笼络人心的铁腕,朝中重臣皆成吕后一党羽翼已丰,他无力撼动吕后的地位。

刘邦知道戚夫人只是颜值高,智商低,他真的强硬的立如意为太子,将来戚夫人也无法压制群臣,必将引起大乱。太子刘盈虽然懦弱,可是吕雉强硬的政治手腕可以帮他稳固天下。刘邦不能动吕后了,只能对戚夫人说了那句“吕后真而主矣”。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去杀樊哙以绝后患,可是陈平并未遵旨而是暗中把樊哙送到吕后处,吕雉的铁腕可见一斑了。

吕雉的聪明才智和隐忍坚毅助她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历经磨练,她从一个柔弱的女子成为了可以在荒郊野外也能生存的狼。

刘邦死后,吕雉辅佐刘盈期间,遵循刘邦的“萧规曹随”的政令,社会稳定,政治相对清明。吕雉对张良、陈平等旧臣还算可以,对敌对者则绝不手软,手段卑下毒辣。戚夫人因被刘邦宠爱,吕雉将其做成人彘泄恨,刘如意被毒杀。

而另一个妃子薄姬因为久不见刘邦,得以和儿子刘恒去代国生活,这又是另一个传奇了,刘恒就是汉文帝,薄姬就是史上有名的薄太后。刘盈死后,吕雉又立一个汉少帝,她自己临朝称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她大肆封赏吕家人,重用吕禄、吕产等人。

吕雉掌皇权的十五年,她的为政之道还是比较清明的,用人得当,社会稳定,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只是后期大肆重用吕家人为她留下了后患。

人都有两面性,吕雉有其阴狠毒辣的一面,也有刚毅勇敢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吕雉遇事不是像祥林嫂那样见人就哭诉自己的苦楚,她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增加自己的筹码。

她不是菟丝花,而是可以和刘邦齐头并进的一株木棉。两人相爱相杀,互为倚持,等到刘邦想动她时,她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盘根错节无法撼动。颜值靠不住,只有强大的自己才可靠。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刘邦和吕雉是患难夫妻,相知甚深,素有识人之明的刘邦铁定知道吕雉的铁血与和对权利的执着,但是他想过动吕雉,没想过杀吕雉! 刘邦动吕雉的方式就是另立太子,因为太子刘盈软弱仁慈,而吕雉铁血专权,刘邦完全可以想象自己百年之后的情形,所以他打算另立太子。但是他失败了,太子和吕雉得到了张良的支持,请来了商山四皓,刘邦只能叹息说:太子羽翼已丰,无法废掉。 那为什么刘邦不像汉武大帝杀钩弋夫人那样直接把吕雉杀了,一了百了呢?缘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刘邦不忍杀吕雉;历史上的刘邦名声不好,很多人都说他是无赖,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个忠厚长者,但没有人说他心狠手辣,噬杀无度。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在刘邦还是一个既没钱、又没权的混混的时候就嫁给了他,每次刘邦领兵在外,是吕雉在家照顾一家老小,默默付出,这一切,刘邦都看在眼里。刘邦的内心里应该对吕雉是感激的,让连韩信都不忍心杀的刘邦去杀心存感激的吕雉,刘邦真的不忍。而且那时候刘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刘盈会比吕雉早死八年;2、吕雉可靠、可用;刘邦经历过很多的背叛,韩王信、英布、陈稀、卢绾、淮阴侯韩信都背叛了,所以刘邦并不信任这些人,甚至一向忠心耿耿的萧何,刘邦都不敢完全相信,最能让自己相信的是自己的老婆吕雉。刘邦领兵在外的时候,是吕雉坐镇后方调度指挥,所以吕雉有能力;儿子刘盈仁慈软弱,就需要一个铁血强横的太后帮助刘盈对付桀骜不驯的功臣们;3、刘邦针对吕雉有安排;白马之盟,刘邦与天下约定,非刘氏不可称王;更安排了曹参,陈平,王陵,周勃等辅助刘盈;一旦吕雉专权,大肆分封吕氏一族,这些老臣必定会牵制吕雉甚至给她致命一击,事实上也正是吕后一死,周勃立刻发难,诛杀吕氏,恢复汉室。 所以在坚信自己稳妥的安排能够制约住吕雉的情况下,刘邦不忍心将吕雉杀死,但是他万万没有没有想到的是脱离了自己的约束,完全放纵后的吕雉竟然毒辣到将戚夫人治成人彘,并将自己儿子刘盈刺激的23岁就英年早逝,我想如果刘邦知道这个结果的话,一定会在自己走的时候把吕雉一起带走。





Callme不韦


吕后跟汉高祖这两人都非常厉害,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汉高祖是第一个打破贵族垄断的布衣天子,而吕后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第一个写入本纪的女人,比武则天早了一千年。

两人年轻时感情还是非常好的,虽然刘邦爱沾花惹草,但古代一妻多妾是常事,刘邦也并没把外面的女人领回家。高祖刚起义时吕后一个人扶持全家老小,并偷偷给高祖送食物。

而得了天下后,高祖也记得吕后功劳封她为皇后。吕后为了自己将来儿子能坐稳江山,诛彭越,杀韩信。可见吕后的政治手腕还是非常厉害的。

而权利大了诱惑也多了,高祖宠幸戚夫人,开始疏远吕后,甚至想废太子,此时两人可谓离心离德。而戚夫人也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

那么刘邦想没想过废吕后呢?事实上想过,刘邦如果寿命还能多活六七年的话,绝对会废了吕后,为何这么说。

刘邦除了异姓王,其实并没杀过功臣,韩信是吕后杀的,但是他却下令杀樊侩。樊侩可是刘邦的老班底,功劳也很大,刘邦为何要杀他?因为樊侩是吕后亲妹夫。以前刘邦跟吕后关系好,樊侩自然死忠刘邦,但两人翻脸,樊侩绝对帮吕后,所以为了除掉吕后爪牙,刘邦下令,让陈平等人把樊侩就地处决。而陈平太过鸡贼,他知道高祖寿命无多,害怕高祖死了,吕后找他算账,所以不敢得罪吕后,于是抓了不杀,慢慢往刘邦那送,果然还没送过去,刘邦就驾崩了,吕后一当政,陈平立马把樊侩放了。

从这件事看,刘邦是想废除吕后的,但是为何没废,因为他受了箭伤引发旧疾。知道自己时间不多,而太子太过软弱,如果没有吕后这样女强人帮助,太子镇不住这些功臣,不过他也留了后手安排了陈平周勃等人,制衡吕后家族。

吕后当政,靠她出色的政治权谋确实帮助自己儿子,稳定了汉初朝堂,不过后来他儿子死了,她大肆提拔吕家族人,把控朝堂,她一死,刘邦生前安排的陈平周勃等,就把吕家灭了。

从这点看刘邦确实比吕后政治权谋更厉害。

所以他本人是想废吕后的,最后没有废吕后,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足够的寿命支持他干这件事情。他需要吕后辅佐太子,跟守住汉室江山。


不跳梁的小丑


小编我倒是觉得,刘邦既不是不愿意动吕后,也不是没能力动吕后,而是不能动吕后。



一、先说为什么刘邦不是不愿意动吕后吧。大家都知道,刘邦称帝后,因为吕后年老色衰,逐渐疏远吕后,宠爱后来历史上有名悲惨的戚夫人。而且因为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更加像自己而想要换太子。众所周知,母以子为贵,如果如意成为太子,那接下来肯定就是吕后被废了。因为很难想象太子或者说将来皇帝是刘如意,而皇太后是吕后,然后吕后还有一个嫡长子,这样的朝堂能安稳嘛?

当然,刘邦是愿意先换太子,再换皇后的,可惜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纵观《史记》《汉书》,没有一个大臣支持刘邦的决定,甚至叔孙通以死相逼,张良也为吕后献计,刘邦多次提议无果,只能放弃。



二、刘邦不是没能力动吕后。刘邦能在秦末争霸中取得最后胜利,消灭项羽,囚困韩信,安定异姓王,不管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不是个菜鸟。当时刘邦的功臣大多都是丰沛一起出来的兄弟,虽然和吕后也输,但是如果破罐子破摔,终归还是会站在刘邦这边。

但是有必要嘛?天下刚刚稳定,刘邦会允许因为吕后而重新搞得天下大乱嘛?而且当时吕后并没有展现出什么野心,只想自己儿子顺利继位(吕后临朝称制也是儿子死后的事情了,无依无靠,只能依靠吕氏武装)。这就是第三,为什么刘邦不能废除吕后了。




1、当时天下初定,刘邦深知百姓苦难,推行黄老无为而治,以图迅速恢复生产。2、吕后当时是刘邦的正妻,中国古代一直都只有一个妻子,其他都是妾,哪怕是皇帝。3、尤其是吕后所在的吕家给了刘邦太多的帮助,出钱出力,刘邦才能在沛县起兵。4、更何况吕后没有半分过错,没有废除的理由,甚至生儿育女,勤劳持家,深陷敌营,照顾刘父,说起来都是当时社会的楷模。5、被很多人忽略的吕氏集团武装实力强大,虽然没有被封王,虽然刻意因为后来“诸吕之乱”被史书淡化,但是,吕后两位兄长在刘邦起义之初就拥有不小实力,刘邦兵败之时也是依靠吕泽的收留才东山再起,吕家,在汉初,军事实力很强,刘邦无理由废后必然引起吕氏的反叛。


汉史风情


我倒认为刘邦从来都没有想过去动吕后。

这倒不是因为吕后是刘邦的正式妻子,而是因为吕后这个人是刘邦死后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是大汉朝能够延续数百年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吕后有一个儿子叫刘盈,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早早的就被刘邦封为太子,但是刘盈这个人并不受到刘邦的喜爱。刘盈生性懦弱,和刘邦的敢打敢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刘邦不喜欢刘盈的最重要原因。很多次刘邦都想将刘盈从太子位置上赶下来,换成他比较喜欢的刘如意。看名字就知道,刘邦对刘如意这个人是很得意的。

(刘盈和刘如意)

母以子贵,吕后的权利归根结底来自于刘盈能否当上皇帝!如果刘邦让刘如意成为太子,而将刘盈封为一个小小的王。那么吕后在朝中的权力,就会失去根基,虽然吕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不要忘了只有刘盈作为皇帝的时候,才能让吕氏家族为所欲为。吕后在刘盈死后仍然能够把持朝政,是因为她已经向人民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而不是因为有吕氏家族的支持。否则,吕氏家族也不会在吕后死后被诛杀。

这也是为什么吕后要极力保持住刘盈的太子之位,而对戚夫人想借助刘如意上位的行为痛恨不已,因为她知道没有刘盈这张牌,她什么都不是,只能作为皇太后在后宫颐养天年。正是因为这样,刘邦从没想过动吕后,因为不需要动她。

而且,假如刘盈作为太子,将来登上皇位后,以他的性格是无法驾驭群臣的。就需要有吕后来帮助治理国家,否则大汉也可能二世而亡。所以,其实当刘邦最终决定让刘盈接替自己君位的时候,反而对吕后有所托付,希望她能帮助刘盈统治汉朝。


历史风暴


历史上的吕后与其说是手腕强劲的女政客,不如说她是个疯狂的女魔头来得实在。比起刘邦为了保命抛弃子女和任项羽烹其老爹而无动于衷,吕后的狠毒与他不相上下,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关于吕后的狠毒,刘邦是领教过的,连刘邦都不忍杀之的韩信,吕后杀起来毫不眨眼。

刘邦既然知道吕后的厉害,为什么不在生前杀了她以绝后患呢,其实刘邦是既不愿意动吕后也没能力动她。

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不愿动吕后

刘邦在早年还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混混时,是吕后的父亲不嫌弃她,将女儿嫁给了她,而吕后确实旺夫,自打跟吕后结婚后,刘邦的好运一个接一个来了。

刘邦在外的那些年,吕后是他稳定的大后方,作为儿媳、妻子和母亲的吕后做得非常好,她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没有让刘邦操心。

尤其是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如果没有吕后估计早就死了。

在刘邦与项羽对峙中,吕后被项羽作为人质扣留在军中,吃了不少苦,因此,刘邦对吕后这位患难之妻心存愧疚和感激。

不仅如此,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吕后出了不少力,除了稳定大后方外,还是刘邦的半个军师,为他出谋划策,刘邦不好做的事情都是吕后来办,夫妻俩配合得相当好。

2、不能动吕后

刘邦虽然杀了开国的一部分功臣,但毕竟没有杀绝,守江山还是要依靠他们。刘邦从沛县老家带出来的那一群将领,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刘邦在世时他们慑于刘邦的威严不敢怎样,但刘邦驾崩后,就不好说了。

在环境复杂的汉初,诸侯王众多,而且随时可能反叛,这些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出来造反还是个未知数,就即将接位的刘盈来说这些人都是隐患,而生性懦弱的刘盈也绝不是这些人的对手,但如果有吕后坐镇辅佐就不一样了。

吕后不管在是个人能力还是魄力上都远远强于儿子,她的聪明狠辣,老臣们心里都清楚,必然不敢太放肆。

而新主刘盈有这样厉害的母亲扶持,皇位才能做坐得稳,这样刘氏江山才能保下来,这也是刘邦最关心的大事。

从江山社稷考虑,吕后不能杀。


有书博物馆


不动吕后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看看之后西汉大功臣做的事情就知道为什么了!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济川王太)、淮阳(淮阳王武)、常山王(常山王朝),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適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
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功臣们推翻了老吕家的统治后,希望找出自己的代言人。他们说“少帝及梁(济川王太)、淮阳(淮阳王武)、常山王(常山王朝)四兄弟都不是汉惠帝的后代,要选出一个宽厚仁孝(软蛋)的人做我们的皇帝,代王刘恒最合适,太后家家没权力”

然后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这就是盛传的汉惠帝无子,这些儿子都是吕后找来的傀儡,全部被杀!

而吕后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毕竟这是自己的亲孙子,自己亲儿子的后代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

弄了一个假太子(前少帝),只不过是把汉惠帝和美人生的儿子,弄成了皇后生的。而前少帝的被废和被杀是因为,他的报仇言论,让吕后很害怕!

你看吕后生平做的事情,刘邦活着的时候,诛杀大功臣,刘邦死后诛杀刘邦的儿子。前面是为了刘邦的天下,后面就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天下。

至于她分封的三个吕姓王,功臣们说是为了强化吕氏的地位,但是你看看后来代王刘恒(汉文帝)干了什么?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

马上用了自己的亲信,那么对于吕后来说她的亲信是谁?

这时候我们就要再说到,刘邦废太子的事情,本来刘邦觉得太子刘盈太懦弱,想要赵王如意做皇帝。

是谁不同意?吕后和这帮功臣们,根据他们后来拥立汉文帝的计划可知这时候他们就想要一个不太强悍的皇帝,只是他们低估了吕后的能量。(或者是他们知道吕后的强悍不敢公然得罪她)

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这时候从刘邦的角度来看,废了吕后,这些功臣是难以制服的。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留着吕后可以用来制服这些大臣,另外刘邦还安排了一手就是自己这些功臣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一旦吕氏太过于强盛,这些大臣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刘邦还向各位大臣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听信大臣们的话。

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

让陈平去抓樊哙,其实这件事儿就是打个哈哈,释放个信号,你看结果也是陈平故意操蛋,磨磨唧唧要把樊哙送给刘邦治罪,结果没送到刘邦就死了。

难道刘邦不知道他死后赵王如意很危险吗?他清楚的很。

吕后真而主矣。

这是他对戚夫人说的话!


目西


世人对吕后都有误会,认为吕后在当上皇后以后就变得惨无人道了,因此刘邦应该早早的就废了他。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以后的吕后乱政了。

这样的逻辑明显是不对的,任何人天生都不是坏人。吕后也一样,吕后之所以后期不断的残杀皇亲国戚,任用吕氏家族,其实都是被逼的。如果没有戚夫人进谗言要废了太子,吕雉就不会事后报复,如果不任用吕雉家族,吕后的执政地位根本就不会那么稳定。

刘邦活着的时候,吕雉和萧何镇守长安,负责供应粮草和防守后方。虽然吕后是个女流之辈,但是见识非凡,和萧何经常讨论朝局。

吕雉虽然和刘邦因为长期分居,早就没有了恩爱之情,但是在动乱时期,开创基业的时候,吕后能够和刘邦同甘共苦,刘邦在内心是感激吕后的。

吕后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刘邦除掉了最大的隐患,韩信。当时韩信已经密谋勾结陈豨要造反,两人商议陈豨于钜鹿起兵,当时拱卫长安的兵力主要聚集在钜鹿,因此陈豨反则天下震动,刘邦肯定要去平叛。

而韩信密谋带领自己的家奴和一部分服役的罪犯偷袭王宫,在内俘虏太子和皇后。这时韩信一位家臣的得罪了韩信,韩信把这个家臣关进密室,准备杀了他。这个家臣的弟弟为了救他向吕后告密,韩信密谋劫持后宫的计划外泄。

后来吕后和萧何以刘邦已经打败陈豨,在长乐宫欢庆胜利为由骗韩信前来,韩信没有防备被捉,在长乐宫中被处死。

因此,在刘邦当上皇帝的初期,刘邦忙着对付诸王起义,他和吕雉是一条心。但是等到造反的诸王相继被平叛,刘邦的注意力就开始聚集到后宫和下一代上。

刘邦为了给自己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曾经动过要废除太子刘盈的念头。这时吕雉是非常害怕的,因为动太子之后就是动皇后了。这时御使大夫周昌力保太子,刘邦迫于无奈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雉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和自己的地位,她向张良求计。张良献计让吕后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后来太子以诚恳的态度写信给这四位,商山四皓破天荒的答应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太子的名声顿时震动天下,为什么呢?因为当年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四位都拒绝了,刘邦为此感到非常遗憾。而太子能请出商山四皓,说明他已得民心,地位不可动摇。

刘邦对太子其实是非常放心的,刘盈天资聪慧,宅心仁厚。但是刘邦对吕后还是不放心。于是在刘邦重病时起过要铲除樊哙的念头。因为樊哙是吕雉的妹夫,也是吕雉在军中最大的势力。刘邦其实也考虑过太子羸弱,怕吕后专政。

可惜的是刘邦没有等到处死樊哙就一命呼呜了,时间不等人呀!

因此,刘邦早期没有起过要动吕雉的念头,后期看到太子羸弱,想要杀掉樊哙来剪除吕雉的羽翼,可惜时间不等人,没等除掉樊哙,刘邦就死了。


每日趣评


后来,又想要废除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这一系列的举动,将吕雉对刘邦的感情,消耗殆尽。同时,致使吕雉对戚夫人母子怀恨在心。



但吕后先后为他铲除了三大异姓王,稳固了刘邦的统治地位。况且,刘盈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刘邦想着:吕雉这个女人,这么有政治手段,肯定能帮助自己儿子,把朕的江山,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答案是:不愿意动。


但令刘邦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吕雉先后将戚夫人母子,置于死地。他心心念念的汉室江山,最终也一败涂地,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尘埃!


简兮的解忧树洞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刘邦那个位置,你会发现你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谁敌谁友?

↑汉高祖刘邦政治能力堪称满分,政治头脑始终清醒

谁影响到了你的权力——或分割,或无视,或反对你的权力,那他们就是你的敌人,是你需要严加防范的,甚至要加以消灭的。

谁又是你的同一阵营?——那些所有依仗你而活,你过得越好他们也就越好,他们越是讨好你,保护你,奉你为最高唯一,那么他们就是你的盟友。

顺着这个逻辑你发进一步发现:

开国功臣最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他们和你都是白手起家,资历和你类似,知道你并不是天命之神,不是星宿神仙转世,他们知道你就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于是他们很容易轻视你,不遵从你,不服你,乃至发展到要颠覆你,也想坐上你的位置爽一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这句名言戳穿了所有权力的本质

而你能够依靠的朋友呢?

明显是那些太监,你的老婆以及她的娘家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真心希望你长久握有最高权力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所以,刘邦怎么会去动吕后?吕后再怎么嚣张嘚瑟,那是自家人啊,她维护的还是你们老刘家的权力啊!你看她帮你诛杀韩信,及时免除后患,你看她在你背后帮你维持与重臣和文臣武将集团的关系,而你得以可以放心出征消灭挑战者,遇到这样能干的,政治能力极强的老婆,对刘邦来说开心的不得了,怎么会去清算吕后呢?

外戚或者太监再怎么无用,无能,贪婪,无耻,甚至只会起到负面作用,但他们办事能让帝王放心啊。

↑吕雉始终是刘邦最牢靠的政治盟友

要不然你怎么办?按照能力选用人才吗?难道你去相信那些异性王吗?不,不,这是极端幼稚的政治错误,刘邦这种老奸巨猾之徒怎么会分不清敌友和亲疏呢?于是刘邦在登基后,马不停蹄的征讨收拾各路异性王——燕王臧荼起兵失败自杀,齐王韩信和越王彭越被诛,韩王信和陳豨也兵败被杀,顶替臧荼继任燕王的卢绾最终也不得不逃入匈奴。。

斩杀陳豨的恰恰是樊哙,樊哙是谁?他的老婆呂嬃可是吕雉的亲妹妹啊,是吕雉的娘家人啊,自然也是刘邦信得过靠得住的自己人。

淮南王英布也在起兵反汉后被刘邦击败,逃亡途中死掉,在刘邦征讨英布的对峙过程中,刘邦曾问英布“何苦造反呢”,英布怎么回答的——“我想当皇帝罢了”。这无疑加深了刘邦认定异性王不可靠的印象。

相比起来,吕后作为刘邦最信得过的死党和同盟,自然不会被刘邦清算,反而还要依仗吕后及她娘家人的势力帮忙稳固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