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養羊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規模圈養

首先聲明,我並沒有輕視小規模放羊的同行,畢竟放養是這個行業千百年來的傳統。我自己也是從03年開始小規模放養,一直到2014年,中間堅持放了整整十年羊。

但是到了最後,僅僅放養部分的群體已經到了一百多隻,並且此時留在家的帶羔母羊和育肥羊也保持在七八十隻,再想擴大已經沒有可能,身處農區,放牧條件有限。人多地少的國情,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種地的為了增加土地面積到處墾荒,再加上自己羊群的日益擴大,人羊徵地的矛盾日漸突出。

那時我已在此行業不覺間混了十來年有餘,對此已有了極深的感情,也沒有了以後要重新選擇行業的打算,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迫不得已選擇了在當時少有人走,更少有成功先例的一條路子作為以後的目標---規模圈養。

探索養羊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規模圈養

不覺間圈養已有三年,這三年幾乎是靠摸著石頭過河一般走過來的。其間有失望也有驚喜,有損失也有收穫,不管怎麼說,跌跌撞撞的也算走過來了。

說到圈養,幾乎所有人想到的是比放養難得多,其實說到底也就是管理模式或許有所不同,總體的幾點不外乎營養,運動,和防疫。羊在處於放牧飼養時,採食的飼草是多樣化的,其中的營養很多是可以互補的,在生產性能不是很高時,即使什麼也不添加,羊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圈養以後,普遍的缺陷是飼草單一,像我的羊,整個冬春季節完全是靠乾的玉米秸杆兒為主不但能量和粗蛋白低的可憐,所含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更是微乎其微,必須要靠人為的添加,稍有疏忽,營養代謝性疾病所帶來的損失絕不次於傳染病。

探索養羊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規模圈養

說到運動,放養的羊是不用考慮的,它們每天都有足夠的運動量,有時為了飽腹甚至會運動過量。合理的運動是保證羊體健康的一個關鍵,處於圈養的羊必須靠人為的來滿足它。一個是應該有合適的運動場,一般情況下,每隻羊的圈內面積應該在一點五平米左右,具體還要根據羊的體重大小而定。圈外的運動場以圈內面積的四倍為佳。

探索養羊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規模圈養

但是多數情況下,建廠時很難滿足這個標準,個人覺的,即使達不到四倍,至少也要到二至三倍,在運動場面積縮水的情況下,可以認為調開水槽料槽以及休息地的位置,在增加羊的運動量上能起到一定作用。

很多地方宣揚自己養的羊根本很不設運動場,照樣很好,這點我不完全贊同。沒有合理運定量的基礎母羊,可能在一胎兩胎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肯定會降低母羊的利用年限,養羊的同行都知道,培養一隻生產母羊不容易,選育一隻生產性能好的母羊更不容易,這種損失不應該是我們忽略不計的。

在就是圈養的疫病方面,疫病方面圈養放養各有所長。放羊的羊運動量大,體質相對健壯,對一般的普通疾病抗性強,但是開放性大,感染傳染病的幾率有所增高。之所以說是有所增高,也就是說真有烈性傳染病的時候,即使關在家裡也難逃感染的結果。

探索養羊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規模圈養

圈養條件下,羊的環境相對封閉,和外界接觸少,雖然安全係數稍有提高,但是羊的體質相對要弱,普通型疾病相對多發,因為相對集中,密度較大,一旦感染傳染性疾病,會以比放養更快的速度感染全群。

總結起來說,圈養的防病要求稍高於放養,免疫必須到位,每次餵食注意觀察羊的上槽情況,稍有情況切勿延誤治療,這方面幾乎沒有多大的難題。以前我只做過一次實驗,一隻普通的感冒母羊,本來打上針可以馬上恢復,為了做一次試驗,我等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再做治療。最後的結果是連續治療了四天才恢復正常,而且這隻母羊還在發病的第五天流產了,這就是延誤二十四小時的代價。

提到放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成本低。其實這個感覺是相對於放養條件下廣種薄收的模式而來的,即使在放養模式下,生產性能高的精細管理模式成本也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的,放養模式成本低的說法只是人工不列入支出的一種錯覺而已。假如把每一個工時都折算成成本投入,我想放養成本低的說法也就不復存在了。

因為我的羊在放養階段,實行的就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管理模式,每天想的是怎樣以一個勞動力來獲得最高的報酬,所以圈養以後倒是沒覺得成本增加多少。圈養條件下,雖然粗飼料會額外支出一定的費用,但是圈養條件下,羊的活動量減少,維持消耗也相應降低,精飼料的投入大大下降。即使這一塊兒補償不了粗料的投入增加,至少也能抵消一部分。

再說了,我們幾乎都是農民養殖戶的模式,還到不了大型養殖場的管理模式,很大一部分投資可以用花些力氣去替代。秋收季節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兒就是資源,只要我們付出勞動,它們是沒有任何費用的。到了夏季地裡有的是野草蘆葦,我想也沒有必要非花錢去買。聽好多朋友說過,他們沒有這些資源,沒有這些資源的其實根本就沒有養羊的基礎條件,只能說他們入這一行的開始就錯了。

至於處處靠費用維持的大型羊場的可行性,我們不去討論,我覺得那些東西已經脫離了咱們一個養殖戶應該去研究的話題了。

後續非常有必要和大家繼續探討品種與營養的問題。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