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大漠變綠洲,庫布其走出一條綠色的旅遊產業鏈

當三伏天遇上沙漠,除了酷熱、蒸烤、暴曬……還會有什麼?走,去離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體驗下!它是中國第七大沙漠,有神秘的響沙,傳奇的歷史,還上演著大漠變綠洲的奇蹟!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位於內蒙古西南的鄂爾多斯市,在黃河“幾”字內側北端。這也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漠,兩者相距800多公里。庫布齊沙漠1.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曾嚴重荒漠化,腹部地區寸草不生,荒無人煙,被稱為生命禁區、死亡之海。經過30多年來幾代治沙人的努力,庫布其沙漠創造了綠進沙退、大漠變綠洲的奇蹟,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生態資源逐步恢復。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2017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舉行,196個締約方為了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而集結。大會選址內蒙古,因為這裡既是中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防沙治沙成效最顯著的省區:

● 全區近8000萬畝農田、1.5億畝基本草牧場受到林網保護;

● 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1.9億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初步治理;

● 每年減少流入黃河泥沙約1.1億噸;

● 全區年均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000多萬畝,草原建設4000多萬畝,水土保持650多萬畝。

最近幾天,中央媒體聯合採訪團正穿行在鄂爾多斯北部浩瀚的沙海中,為庫布其治沙模式和經驗的廣泛宣傳推廣做著準備。

中央統籌領導、企業帶頭踐行、科技創新引領、群眾積極參與,是庫布其治沙大獲成功的“四大法寶”,新經驗、新模式在這裡層出不窮,庫布其地區在“綠富同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然而人們不應該忽略和忘記,造就這一片大好局面的基礎,卻是兩種毫不起眼而又具有極強生命力的沙生植物——沙柳與檸條。

貌不驚人,並不等於一無是處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艱難行走在庫布其的沙海中,一叢叢在風中搖曳的灌木叢時不時會越入人們視線,稍顯羸弱,毫不起眼。但事實並非如此:正是它們的存在,沙丘才不會移動,黃沙才不會揚起。

“要治沙,先固沙,而固要沙,除了植綠,別無選擇,”在隨團採訪過程中,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沙棘、甘草、蓯蓉等鄂爾多斯沙區興起的新產業方興未艾,但是所有沙產業興起的基礎,仍是沙漠環境的綠色轉變,而形成這一轉變,功勞多半在沙柳和檸條等沙生植物。”

沙柳,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鹼地的植物,形如火炬,枝條叢生不懼沙壓,根系極其發達,萌芽力強,具有乾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澇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作為速生、多年生灌木,沙柳成活率高,適應性強,耐貧瘠,憑藉發達的根系,沙柳在地表下最遠能夠延伸到100多米,一株沙柳就可將周圍流動的沙漠牢牢固住。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檸條,又名毛條、白檸條,為豆科錦雞兒屬落葉大灌木飼用植物,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是乾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的旱生灌叢。檸條對環境條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並具有極強的抗旱性、抗熱性、抗寒性和耐鹽鹼性。檸條都能“輕鬆愉快地生長”。研究數據顯示:一叢檸條可以固土23立方米,可截流雨水34%,減少地面徑流78%,減少地表沖刷66%。在黃土丘陵地區和沙地沙漠地區,在土壤ph6.5~ph10.5的環境下,檸條都能“輕鬆愉快”地生長。

楊文斌說:“多上灌木,少上喬木,這是植綠固沙最基本的原則,耐乾旱和強生命力,註定了沙柳和檸條成為治沙固沙植物的首選,正是有了它們卓越的固沙能力,庫布齊沙漠中的綠洲和產業興起才成為可能。”

“死磕”沙漠?那只是牛刀小試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庫布其大漠中恩格貝綠洲的開創者之一王明海先生曾經為記者講述了沙柳和檸條的固沙過程:“這兩種灌木把不斷內侵擴散的上萬畝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地形成的植物帶,涵養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沒幾年就能形成了一片片綠地。接著,當地人們可以利用它種樹、種莊稼、種藥材,形成的植物鏈又可以飼養牛羊雞鴨……”

楊文斌介紹說,作為沙生灌木,沙柳和檸條壽命長、生長迅速,如果幾年內不進行平茬,將會逐漸變為枯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平茬復壯”的生物特性。這種頗為神奇的特性,激發了庫布其沙區企業和群眾創新思想,為當地帶來了無盡商機。

“沙柳是實現生物質能源轉化的絕佳原材料,它所含的熱量可與煤炭媲美,用它來獲取能源,比如進行生物質發電和炭加工,將是一種新的工業時尚;此外,沙柳的柳條還可以製造刨花板、中密度板等人造木,經使用後人們發現,其質量和硬度接近天然實木,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楊文斌說。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檸條花開繁茂,是優質的蜜源植物,枝、葉、花、果、種子均富有營養物質,可作為良好的飼草飼料。特別是鄂爾多斯高原冬季雪封草地之時,檸條就成為駱駝、羊唯一能夠啃食的“救命草”。因此,檸條是建設草原,改良牧場不可或缺的優良木本飼料樹種,是乾旱的乾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上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出的優良飼用植物。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在“綠富同興”思想的指導下,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的沙柳種植合作社、生物質能源發電、檸條飼料加工和養殖業正在迅速崛起,成為這個正在轉型的資源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無數個體以及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形成的合力,正在為荒漠化這個“地球癌症”開出“中國藥方”。

在沙漠裡種樹,億利資源集團堅持了27年。27年來,他們秉承“綠化沙漠、美麗中國”這一理念,致力於從沙漠到城市的生態環境修復,一手抓治沙,一手抓治霾,通過綠色化經濟手段修復生態,種植甘草製藥,種植沙柳製作肥料和飼料,用沙子開發環保建築材料,踏上了沙漠“徵”途。

庫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生態、民生、經濟協同發展”的典範。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認為,多年來億利資源積累的治沙技術和治沙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直接複製。

庫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生態、民生、經濟協同發展”的典範。王文彪呼籲讓更多有識之士加入到治理京津風沙源、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的隊伍中來。“人人都為生態環保付出一份努力,讓更多的沙漠變綠,讓那些變綠的沙漠不再返黃,讓沙塵和霧霾遠離我們的生活,讓綠色成為我們生活的主色調,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響沙灣,地處中國庫布其沙漠的東端,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及北京比較近的沙漠旅遊勝地。該處的沙子,只要受到外界撞擊,或腳踏、或以物碰打,都會發出雄渾而奇妙的“空-空-”聲。人走聲起,人止聲停。因此,人們風趣地將響沙稱作“會唱歌的沙子”。但是,陰天下雨或搬運到異地,沙子就不響了。你好奇嗎?

在“治理沙漠、利用沙漠”的理念下,響沙灣通過建立基礎設施,學習國內外旅遊景區先進經驗,目前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2017年響沙灣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8億元;在旅遊旺季,響沙灣職工達1600餘人,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同時景區持續打造生態旅遊環境,帶領低碳旅遊,不斷努力向綜合性休閒旅遊度假地發展。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響沙灣蓮花酒店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山雨欲來響沙灣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響沙灣位於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庫布其沙漠中,當人們從沙頂滑下會發出飛機般的轟鳴,而手搓沙子又有蛙鳴呈現。如今,這裡已經是國家級5A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豐富多彩體育娛樂休閒活動和蒙古族文化演出和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神話劇十二生肖

奇迹!大漠变绿洲,库布其走出一条绿色的旅游产业链

舞劇鄂爾多斯婚禮

從北京前往庫布其沙漠,可選擇汽車、鐵路或飛機出行。目前,北京到鄂爾多斯的火車,只有兩趟K字頭火車,車程約14~15小時。據瞭解,明年10月,北京到鄂爾多斯就通高鐵了。小夥伴們過來旅遊,交通更方便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