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选择,你不需要太多声音——手表定律

矛盾中选择,你不需要太多声音——手表定律

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只有一只手表时,你可以确定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时,你就无法确定是几点;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或矛盾选择定律。它的提出者是英国心理学家P·萨盖,因此“手表定律”也叫萨盖定律。

Source:Google

案例一:帕瓦罗蒂的选择

意大利的世界级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曾经有过迷茫的一段时间,在他即将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时,他陷入了苦苦的沉思中:毕业后是选择做一名平凡的老师呢,还是从事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要么二者兼顾?

这确实是个难题,帕瓦罗蒂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教育,但他觉得自己更加喜欢唱歌。到底该做什么呢?在思想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自己做面包师的父亲。

父亲沉思了片刻之后,对儿子说:“孩子,记着——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的话,那你也许会从椅子间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听了父亲的话,终于下定了决心,从此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艰难而不屈地跋涉着,直到成为一名光芒四射的世界巨星。

案例二: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

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样,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时代华纳则强调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两家企业合并后,不可调的价值标准冲突直接导致企业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重新各走各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然而,有的时候,在鱼和熊掌面前,我们无法做出选择,不知道该择谁弃谁,那么,在这种矛盾面前,我们该怎么办呢?心理学家推荐使用模糊心理。

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要选择一种价值观

面对两只手表的时候,惟一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比较可依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

帕瓦罗蒂的选择揭示了手表定律蕴含的一个深层次的道理: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就是我们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是我们实现追求的向导。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我们就会觉得人生不完整,人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价值观可以主宰我们的行为方式、人生理想以及我们对周遭所做出的一切反应。所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做某件事的目的,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

明确目标,适时放弃

太多的手表会让人无的适从,目标多不等于收益也多,在同一时间内追求太多目标,实际上就等于没有目标,并且哪个目标也实现不了。只有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实现,才会得到发展。

对于个人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目标就是一盏明灯,指导自己的前进,也让别人看清你的方向。而为了让引路的主灯更加明晰,就有必要关掉其它的小灯。同样,作为一个企业,还要对自己的核心战略有一个描述,哪怕是有缺点的或者是有偏差的。因为,战略作为一种远景可以用来激励企业的团队,可以让社会看到企业清晰的发展方向。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宣布不再做大型电脑机。世人都很惊讶这个决定,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一直很须利,不可能发生财政困难,况且松下已经花了5年时间去研究开发,投入10亿多元巨额研究费用,眼看就要进入最后阶段,为什么突然全盘放弃?松下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

松下幸之助断然做此决定,是有考虑的。他认为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大公司,之所以陆续放弃了大型电脑的生产,是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有了IBM。美国这样的大市场,一个公司独占还绰绰有余,更何况在日本这样一个小市场?

当时的日本市场,不只松下一家看好大型电脑机的市场,富士通、日立、日立电器等7个公司都纷纷抢滩,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几乎是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市场竞争可谓相当激烈。见此情形,松下幸之助想:万一不慎而稍有差错,将对整个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退,就为时已晚,不如趁可退之时一“走”了之。

松下幸之助毅然作出放弃的决定,主要是缘于他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预见。与其全力以赴同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如开拓其他无人竞争或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他深深地知道:同强手竞争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即使取胜,也可能元气大伤。

不受噪音干扰

同样,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一项计划或者草案的时候,如果管理者找准了目标,就不要犹豫,要坚定目标,一气呵成。不要朝三薯四,更不要受到别人,尤其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干扰。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在其6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创业,他从推销自己的炸鸡方法开始,许多人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据说,他曾被拒绝过1000多次,但是,桑德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推销自己的炸鸡方法,正是由于不受周围否定性“噪音”的干扰,他最终成功地创立了“肯德基”公司。

克莱斯勒公司在推出蝰蛇(Viper)跑车的时候,公司内部曾经有人抱怨噪音太大,进行消费者调查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是车座太少,车内空间太小,于是有工程师主张使用马力较小的发动机,而且把两座改为四座。克莱斯勒的总裁卢茨坚决否定了这一方案,他说人们购买跑车就是看中了他的速度和年轻、洒脱、大胆的气质,甚至有些人就是喜欢跑车的噪音,我们不要制造完美的但却丧失个性的跑车,而要把力量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Source:Google

当我们下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尽可能地排除外界干扰,义无反顾地做下去。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不要让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律”给管理者的另外一个启发也是非常直观的: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企业将无所适从;员工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员工无所适从。

“啊,课长,昨天不是说这样可以吗?”

“不是,是情况有所改变,如果继续那样做的话,就不符合本公司的经营理念。”

“等等,课长,就算这计划的结尾部分出了点问题,但整个策略是按课长吩咐做的呀!”

“虽然如此,因为情况有变,所以……”

这就是明显的朝令夕改,朝令夕改只能让员工无所适从。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有一个和朝令夕改正相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用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所讲的话作为解释最合适不过: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他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

正是这种对制度的始终如一的尊重和坚持,才迎来了华为的春天。

Source:Google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标准,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所以,几乎每件事情都能用很多标准来衡量,都有很多参考意见供你选择。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参考他人的意见和标准,但并不是标准越多越好。正如一位哲人说的:如果一个人始终只依照一个标准做事,那这个人会显得愚蠢;如果一个人总是同时依照很多标准做事,那这个人一定会非常痛苦;如果一个人可以从众多标准中选择自己想要的,那这个人一定是个伟人了。

在参考他人的意见时,也要讲求方法和原则,要学会对他人的意见进行理智的分析。有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了,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求他人的意见,因为在这个时候,任何人的建议都只会影响你的自我判断和决心。在很多时候,对你来说,往往只需要一块手表。

Source:CNKI学问,MBA智库百科,方舟教育研究院,驯鹿ReindeerJob|简书

【今日谜题】

班车数量

A、B两地间的行车时间是40分钟,每天从早上六点起,每隔7分钟两地都会开出一班公车驶往对向,如果早上6时28分由A地上车出发,则从上车至到达B地的路上,会遇到多少班从B地开出的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