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付集团收购华平股份20倍杠杆疑断裂,资金源或涉互金自融

智付集团收购华平股份20倍杠杆疑断裂,资金源或涉互金自融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但这位哲学大师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杠杆必须足够结实!

如果用一个不太结实的杠杆去撬地球,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地球没撬动,反而因用力过猛杠杆断裂反噬其身,把自己的腰给闪了!

不信,问问智付集团去?这家大玩P2P和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去年底操着一根巨长无比的杠杆收购了创业板公司华平股份的控制权,但由于未完成尾款的支付而被交易对手方刘氏家族告上了法庭,其先前接手的全部华平股份持股也因此被法院悉数冻结。

分析人士指出,接盘侠智付集团之所以未能支付剩余交易对价,很可能与其背后超高的债务融资杠杆引发的资金链紧张有关。据财报研究院推断,当初智付集团收购华平股份时所动用的资金杠杆倍数,很可能超过20倍。而且,更可疑的是,智付集团的P2P、互联网金融背景,也不免让外界对其完成这起收购的杠杆资金的真正来源充满遐想……

内讧刚结束新老实控人官司又开打

华平股份昨日午间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智汇科技的全部持股已遭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的原因与智汇科技和公司前实际控制人刘氏家族之间的股权转让纠纷有关。公告显示,在这起涉及华平股份实际控制权转移的交易中,作为受让方的智汇科技目前只向刘家支付了协议对价一半的价款。

据悉,去年12月15日,刘氏家族与智汇科技签署了华平股份控制权转让协议,智汇科技以每股11元的价格,溢价约50%吞下了刘氏家族持有的13.52%的华平股份股票,整个交易总对价为8.07亿元;与此同时,刘氏家族将其所持有的剩余4.77%的华平股份投票权也一并委托给智汇科技,交易完成后,后者将成为华平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并取得公司实际控制权。

按照双方的交易协议,整个付款过程分四步走:第一步,协议签署后5个工作日内,智汇科技向刘家支付3000万元作为预付款;第二步,相关股票过户完成后,智汇科技立即将刘家支付3.74亿元;第三步,由智汇科技提名的10名董、监事完全替代代表刘家的原有10个董、监事席位并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后3个工作日内,智汇科技再支付1亿元;第四步,剩余的3.03亿元协议对价,将在智汇科技提名的10名董、监成员全面接管华平股份的董、监事会后且最迟不晚于标的股权过户后50日内一次性支付。

问题出在了第三步,由于上述交易并未取得华平股份第二大股东熊模昌(持股比例约为9.8%)的支持,熊模昌在新老实控人按照交易协议实施董、监事会换血(由智汇科技提名的董、监事全面替代刘家现在公司任职的董、监事)之际,突然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要求自己提名的人选进入公司董、监事会,导致华平股份的董、监会控制权交接存在风险而无法推进。随后,双方围绕着华平股股份董、监事会控制权的争夺大打出手,双方阵营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互相否决对方提出的董、监事人选,直到5月17日熊模昌宣布退出,华平股份的这场持续数月的股东内讧才宣告结束。

上市公司控制权归属再起悬念

这场新老实控人之间的官司最大的看点在于,故事最后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戏剧性结局:刘氏家族理论上有可能原封不动地收回此前转让出去的全部持股,甚至还可能多带回来一点“嫁妆”,而智汇科技先前付出的所有转让对价,则被刘家悉数笑纳,概不奉还。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双方之间的交易进行到协议付款流程的第三步时即因股东内讧而被耽搁,因此智汇科技实际只履行了前两步的付款义务,即股票虽然已经过户给了智汇科技,但刘家目前只收到了4.04亿元的对价,第三步和第四步合计的剩余4.03亿元对价的支付并未最终履行,这也是引发本起诉讼的直接原因。

财报研究院注意到,如果说交易前期双方之间的付款协议没能顺利如期执行,主要是受到股东内讧的影响的话,那么在异议股东熊模昌5月17日退出后,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这起交易的履约应该不存在其它障碍了,且在股东内讧停息后至今双方至少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去完成法定的董、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程序,时间上是完全够用的,双方理应迅速交割,财、权两清才对,为何后面又会横生枝节?

分析人士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在于,由于股东内讧,华平股份持续暴跌,截至昨日收盘,其股价已经跌至3.74元每股,离当时11元每股的协议对价相去甚远,如今智汇科技手中持有的8269万股(包括当初受让的部分和后来在股东内讧中为加强控制权而增持的部分)华平股份市值才只有3.09亿元——这一市值已经低于智汇科技需要支付的剩余4.03亿元对价了,因此理论上智汇科技存在毁约的可能。

在财报研究院看来,双方之间诉讼的最大争议点或许在于协议付款流程的第三步,即在智汇科技提名的10名人选顺利接管华平股份董、监会后,智汇科技才会履行付款义务。不过,直到现在,华平股份的董、监会换血仍未100%完成(只更换了部分,且在异议股东退出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双方仍未完成这一换血,具体原因未知),这似乎给智汇科技拒绝履约提供了借口。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公开资料有限,外界对于这场官司的胜负还不好判断,但如果是刘家胜出且智汇科技仍不付款的话,以当前华平股份的股价来分析,刘家不仅很可能将完整回收当初转让出去的股票,甚至可能还会额外得到一笔不菲的“嫁妆”(智汇科技后来增持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智汇科技前期支付给刘家的4.04亿元的交易对价,也将打水漂!

疑似祸起接盘侠20倍超高资金杠杆

不过,在财报研究院看来,让智汇科技与刘家之间这起交易陷入当前局面的,很可能不是华平股份股价的下跌,而可能是作为接盘侠的智付集团(智汇科技的100%控股股东)超高的杠杆导致其资金链出现问题所致。

“理论上来讲,智汇科技当时愿意溢价50%收购华平股份控制权,就代表其对华平股份控制权志在必得,而且是不惜代价,该公司不大可能在已经付了超过4亿元对价的情况下,放弃收购任由已经付出的4亿元打水漂。”北京一资深私募人士说,“对于智付集团来说,继续支付对价完成收购虽然意味着账面上会暂时吃亏,但放弃收购就此退出只会造成更大的且永久性的损失,因此智汇科技更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硬着头皮完成收购,这样才能减少损失,将来也才有翻盘的机会。”

据悉,智汇科技成立于2017年8月,在与刘家进行上述交易前,智汇科技并未有实质业务,因此实际上智汇科技只是其控股股东深圳智付集团为了完成这起收购而专门设立的全资控股壳公司,这起交易的实际接盘侠应为智付集团。

不过,高度可疑的是,财报研究院注意到,智付集团在这起收购启动前的2017年9月底,其总资产虽然高达26.23亿元,但其净资产却只有1.11亿元——从这两项数据似乎可以推测,智付集团收购华平股份控制权的资金很可能带着极高的债务融资杠杆,且这个杠杆比例有可能超过了20倍。

“如果智付集团真的动用了如此惊人的债务融资杠杆去收购华平股份的话,那么在华平股份股价持续暴跌的大背景下,其资金链风险将会十分巨大,随时都可能发生债务融资到期资金链断裂风险,而一旦其资金链出了问题,自然就难以支付剩余的对价。”上述私募人士说。

由智付集团超高杠杆收购华平股份而引出的另一个新问题在于:智付集团的这些杠杆资金到底来自哪里?它与智付集团旗下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池业务是否存在某种不能见光的关联?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5年的智付集团全称为智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旗下核心业务包括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其旗下的互金平台“智融会”涉及资金池业务。“智融会”官网首页的醒目位置打出了“注册送大礼包,‘智融会’约定年化收益率10%-15%”的广告。据“智融会”官网介绍,“智融会”平台目前出借总额高达30.17亿元,累计赚取收益5836.97万元。

截至目前,智付集团并未没有详细交待收购华平股份的最终资金来源或其详细融资细节,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虽无证据证明智付集团收购华平股份的高杠杆资金与其旗下的资金池业务有关,但智付集团本身深厚的互金背景和庞杂的业务也不得不让外界对其超高杠杆背后的资金真实来源充满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9日就有公开报道显示,智付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智付支付”因为违法外汇支付问题被央行外管局处以4200万元的巨额罚款,这一罚款金额,对于去年9月时净资产只有1.1亿元的智付集团的资金链来说无疑是一记异常沉重的打击,而且由此对该公司其它互金业务产生的震慑作用恐怕难以估量,此举不排除会影响智付集团旗下的资金池业务的开展,令平台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当前互金平台炸雷频爆、平台方和借款方纷纷跑路的大背景下,“智融会”的资金池来源和可持续性多少会受到整体市场环境的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