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背井離鄉也要打工,農民工難,聽了,流下兩行熱淚!

咱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的民俗習慣,每年一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會出現返鄉流,在全國各地的打工的,做生意的都一票難求的加入返鄉的歸途中,那為什麼咱們很多農村人都寧願背井離鄉,也要離開生養自己的故土呢?"為了錢唄"這是我上次跟一位在火車上遇到的從家鄉河南融入北漂流一位農民工大哥,獲得的答案。那咱們就以這位大哥的故事講一講

實錄:背井離鄉也要打工,農民工難,聽了,流下兩行熱淚!

農民工回城

這位大哥叫李建國,45歲,河南安陽人,身材不算高達,約有1米6左右,穿著一件褪色的條紋T恤,一件深藍色的不知道什麼布料的褲子,一雙勞保迷彩鞋,膚色黝黑,略微脫頂,說話有比較濃厚的鄉音,聲音洪亮有力,行李架上放著一個大的農用編織袋,裡面放著應該是被褥和換洗衣物。大哥就坐我斜對面,很熱情,有一搭沒一搭的說幾句,後來就說到來北京打工的事情。

大哥家裡有6畝地,上面是年近七旬父母,家裡還有兩個兒子,一個讀高中,一個馬上大學畢業了,李大哥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地裡的活就讓留在家裡的妻子幹了,農忙的時候不得已的時候再回來。地裡種兩季作物,一年收成刨除種子,農藥,人工後,淨剩大幾千,這個用於生活家用後也剩不下多少,孩子們都在讀書,學費要想拿出來,種地肯定是不行的,後來就出來打工。一提到兩個兒子,李大哥的兩眼異常神采,說兩個兒子都挺爭氣,學習成績優秀,是班級尖子生,還有獎學金,說什麼以後肯定不會跟我一樣留著家裡種地,現在日子也好過多了,說完就自顧自的笑了。

實錄:背井離鄉也要打工,農民工難,聽了,流下兩行熱淚!

農民工在工地吃飯

像類似李大哥這樣千千萬萬的農民務工人員有從農村湧向城市很多,每個人有著不同原因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總歸就是在城市的付出要比留在農村的經濟收入高出很多,甚至在城市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在家務農的一年收入。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原因。

那造成的農村留不住農民的原因是什麼呢?

農業收入不穩定,天氣氣候對農作物影響極大。按時播種,不一定有"春種秋收"。包括農業種植耗時週期長,作物的生長過程需要人力的關注,耗費成本比較大。還有其中一點是,農民種植的大都是個體種植,土地碎片化,不容易管理。包括現在農作物的價格穩定偏低,農產品如果想獲得高價格必須有相應的高品質,這對大多的種植散戶都是難以實現,政府的補貼又形同雞肋,不能短時期改變農業產出經濟低於其他產業的現狀等。

實錄:背井離鄉也要打工,農民工難,聽了,流下兩行熱淚!

回家

言而總之,農業勞動力流失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實,這也註定部分農民會退出歷史舞臺,但從全局來看會加快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整體會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包括也會加速生產型農業向經營型農業的轉型步伐。

對於"農民"變"農民工"這個問題,又是怎麼看的呢?大家有什麼觀點?

歡迎點關注留言討論,抽取粉絲送百元充值卡!

注(圖片源於網絡,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