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

输配电工程


秦孝公终其一身全力以赴得支持商鞅变法,孝公儿子秦惠文王虽然认同并保留了商鞅的新法,却仍然车裂了商鞅。


大多数搞变法的人,如商鞅、吴起、谭嗣同的结局都很惨烈,因为新法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旧势力咬牙切齿都想杀之而后快。变法后,秦朝公族失去了很多世袭特权,与商鞅之间早就已是剑拔弩张。其余平民阶层,也在轻罪重刑的严酷法令下被压的透不过气来。有鉴于此,秦惠文王才考虑通过杀商鞅,来转移、平息秦国各阶层对新法的怨气,从而缓和内部紧张的局势,确保新法在秦国的继续执行。

秦惠文王深知新法对秦国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虽然新法在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得以施行多年,但在新君即位的关头,也正是公子虔、甘龙等旧势力大肆反扑的节点。况且秦惠文王在当太子的时候曾经触犯新法,连累到师傅公子虔遭受黥刑,两个人自此就与商鞅结下了梁子。因此秦惠文王考虑许久,才得出了一个“弃商鞅保新法”的办法。

秦惠文王杀商鞅的方式充满了套路,先是由公子虔出面告发商鞅想要谋反,被下令通缉的商鞅逃亡了一阵子,走投无路之下被迫潜回封地举兵以求自保,但很快战败身亡。真正厉害的地方来了,秦惠文王以商鞅新法中的条款判决谋反的商鞅(尸体)五牛分尸,俨然一副“新法捍卫者”的身份自居,既平息了旧贵族的怨气,又报了当年的私仇,更重要的是他还顺利地保障了新法在秦国的延续,可谓是一举三得,手段老辣纯熟。


竹山清溪涧


人都有一死,但有一些死法,却会让人后悔来到了这个世界,比如“车裂”(又叫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比如“腰斩”,比如“凌迟”。

这些死法,只有在出现罪大恶极之时,才会启动。商鞅很不幸,被“车裂”了,罪名是谋反。但,真的谋反了吗?

商鞅出兵郑国,与秦国交战,等同谋反

如果从场面上来看,商鞅好像真的谋反了,因为他和他亲爱的秦国打起来了。一个改革的功臣怎么和自己的老板干起来了?这胆挺肥啊!

其实,哪里是胆肥?只是出于无奈而进行的自我保护。因为这之前,商鞅已经被秦国下了通缉令,无处可去。为了能生存下去,商鞅组织了封地的邑兵,北出击郑国(今陕西省华县),期望战胜郑国,然后以此为根基,挽救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事想得挺美,但哪里知道,秦兵会来得那么快,商鞅的人马还没把郑国怎么样,秦兵就来了。然后,就开始了碾压。商鞅兵败被杀,尸首被带回了秦国,被五牛分尸。还好,商鞅已死,罪少受了不少。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通缉商鞅呢?

好几个大臣举报商鞅谋反

公元前338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病死,商鞅最坚强的后盾离开了这个世界,新上来的主子叫秦惠文王。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大臣也开始了新的调整和变动。有人跑到秦惠文王跟前说:

“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君上,这个人功劳太大,是不是该动动了?”

秦惠文王笑了,摇了摇头。没几天,公子虔等人来了,举报商鞅意欲谋反,听到此事,秦惠文王马上下令缉捕商鞅。

为什么秦惠文王如此轻信公子虔等人呢?公子虔又为什么要举报商鞅谋反呢?



诬告商鞅谋反,只是因为改革得罪了这些人

众所周知,商鞅得罪了不少人,达官贵族得罪的更多,甚至曾经的太子(现在的秦王)都被他得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商鞅是秦孝公“聘”的改革家,非常厉害。为了秦国的富强繁荣,商鞅先后变法数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新法实施过程中,有次太子犯错了,触犯了新改的法令,怎么办?大家都认为商鞅会放一马,可是商鞅不肯妥协:“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于是,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

从此,没人再敢触犯新法令,可是这个仇恨就此埋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子终于上位了,太子党的成员也成为了中流砥柱。于是,商鞅的结局就剩一个了。

商鞅作为改革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变法,为秦国的腾发插上了翅膀,但,结局却如此悲惨。有人问,秦惠文王杀了商鞅,是不是把商鞅所变之法给废了?没有,秦惠文王继续使用商鞅所变之法。

实在是高,杀了你,还继续用你的成果,这到底是聪明,还是无耻呢?


感谢商鞅,壮大了秦国,让中国的统一加快了节奏;感谢商鞅,为后世无数的改革者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蓝风破晓


一个人想通过变法,有一番作为,只有在得到国君的认可后才能成事。

商鞅是幸运的,因为他就是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明君,才成就了他的美名。这个秦国明君就是秦孝公。

秦孝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弱小,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支持商鞅变法,想通过变法来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可是若是变法,就会触犯到贵族的利益。

在秦孝公活着的时候还好,这些贵族给秦孝公面子,而不去加害商鞅,一旦秦孝公死了,商鞅可就无立锥之地了。

商鞅变法的时候把贵族的世袭制给取消了,无论是谁想要取得爵位,只有一条,那就是去战场上杀敌,只有建立了不世的军功,才能享受爵位的待遇。

这对于贵族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呀,没有改革之前,人家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老爹当完传给儿子,儿子当完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商鞅一来,这倒好了,把人家的仕途之路给拦腰斩断了,这些人怎么可能不恨商鞅呢?

这种政策虽说打击了贵族派,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好事一件,毕竟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在战场上杀敌,就可以建立军功或者封侯拜相了。

当然我们主要说的是商鞅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变革,其实商鞅在经济、文化、农业、法律上也都有变革,这些变革多多少少的都触犯了贵族的利益。

尤其是在法律上,无论是谁触犯了法律红线,情节严重的一律处死。

秦孝公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就犯过两次重罪,商鞅都处罚了他,一次是把秦惠文王的老师的头发给割掉了,一次是把他老师的鼻子给割掉了,这就是老师代替学生接受惩罚。

你看商鞅连太子都敢得罪,他得罪的其它贵族,可想而知有多少人。

到了秦孝公死后,支持商鞅的国君没有了。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和商鞅是有过节的。

那些被商鞅得罪的旧贵族在秦孝公死后,开始联名给秦惠文王,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王的老师对商鞅更是恨之入骨,他们都说商鞅要谋反了,一定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公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维护自己国君的地位,他就选择了处死商鞅。

其实商鞅知道这些人想处死自己的时候,他先是跑了,他跑到了魏国,希望魏国国君能收留他。

可是魏国国君早就恨死他了,因为魏国被逼迁都,就是商鞅带着秦军去攻打他们,他们逼不得已而为之的。

魏国国君在抓到商鞅后,就把他给送到了秦国。

秦惠文王就把商鞅车裂了。


史学达人


商鞅之所以最后被秦惠文王给五马分尸了,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主要分成两次,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是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改为二十等军功爵制,这个制度对贵族的影响最大,因为按照世卿世禄制,贵族的封邑与俸禄都是世袭继承的。

而如今,他们就不能直接世袭继承的,而必须通过军功,这个对非贵族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这些贵族来说,利益严重受损。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井田制,允许土地的私有及买卖,这个对贵族的影响也十分大,还有推行县制,县吏由秦王指派,而非以前由贵族士卿大夫来管理。商鞅变法除了主要鼓励耕种与作战外,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贵族的利益,贵族们自然对商鞅恨之入骨。

第二,商鞅在变法的时候,因为影响到了贵族的利益,自然受到了诸多掣肘,很多人都说新法不方便,连太子都触犯了新法,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决定处罚太子,但是太子做为储君不能处罚,那么就由太子的老师公孙贾与公子虔代受处罚。

而这个太子就是未来的秦惠文王,秦孝王是很支持商鞅的,商鞅在秦孝王时期自然是没事,但是秦孝王一死,秦惠文王继位,那么他是不会放过商鞅的,所以没多久,之前被商鞅处罚过的公孙虔就出来告发商鞅打算谋反。

第三,商鞅显然是个人才,秦惠文王既然不重用商鞅,也不会放商鞅到六国,帮助六国强大的,而商鞅的运气也比较不好,当他逃到魏国的时候,魏国的士兵认为他用欺骗的手段打败了公子卯的魏军。

不仅不让他进入魏国,也不让他到其他国家,而把他送回秦国。商鞅无奈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然后带着自己的部下和封邑的士兵北攻郑地,被秦王派兵平定,商鞅最终被五马分尸。


历史简单说


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题记:商鞅变法,很成功的使秦国得到了加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局呢?

商鞅变法

秦孝公继位之后,下定决心变法图强,并且广招天下名士

在这一背景之下,商鞅来到了秦国,开始了,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通过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军工等等措施〉,通过商鞅的一系列变法措施,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军队战斗力更是呈现指数增长,并且,逐渐成为了战国末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改革,必定会触发一些人的利益,也会给另一批人带来新的利益

在政治上,商鞅强调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那些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经济上,商鞅主张废除井田制,并且承认土地私有化,虽然说,这个速度对于新贵族来说,具有很大的利益,但对于掌控土地的旧贵族来说,却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

军事上,商鞅主张军功制度,虽然说这一制度极大的加强了秦国的战斗,但是在另一个程度上,却是使的一群贵族子弟无法直接获得官位

法律上,商鞅主张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当时的太子因为犯了一些过错,甚至,导致了太子的老师直接被责罚

五马分尸的结局

虽然说商鞅变法很成功,但是,另一些方面,沈商鞅过度的得罪了一批人的利益,甚至包括了秦国下一代君主


在秦孝公活着的时候,或许还有一点震慑作用,可是,当秦孝公时候,秦惠王继位,最终决定了商鞅的死亡

总是会有凋零的时候,但是,这一位,个人分析,她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促使他未来的结局

呈现个性解读,展示百态历史


文史解读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赢驷即位,以公子虔为首的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遂下令逮捕商鞅,商鞅仓皇出逃想回魏国,但魏国拒绝他入境,后逃回封邑商地,无奈举兵叛乱,最终兵败身亡,后尸身处以车裂示众。商鞅虽死,然其法犹存。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秦国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什么这样一个有功之臣会得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呢?下面我便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缘故!

变法侵犯了当时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一直是遭到当时秦旧贵族反对的,只是因为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实施。为什么当时的贵族会如此反对呢?这就得从变法的内容来说了。

  1. 在政治方面,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毫无疑问,这就消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2. 在经济方面,变法废除了当时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这让贵族在经济上损失巨大。

  3. 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奖励军功制度,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军功和努力生产获得爵位,而贵族的爵位不再世袭,若不能立功,只能失去爵位,失去特权。这对贵族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4. 法律上,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打击了当时贵族坚持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刑罚理念。

所以商鞅变法,使其与当时的贵族成为了仇敌,在孝公死后,新君刚上位,贵族便乘势将商鞅置之死地,为了稳定局面,秦惠王不得不杀商鞅,也只有杀了商鞅平息众怒,才能让新法继续实施。

其使自古实行变法的大有人在,也没有几次变法是不侵犯一些上层贵族利益的,更何况变法利于人民,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像之前的李悝变法,管仲改革都没有如此之结局,为什么商鞅却下场如此悲惨呢?史书对商鞅之死有四个冷血的字记载——“秦人不怜”。其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商鞅自身性格上。

商鞅刻薄寡恩,极端功利的性格

在我看来,商鞅之所以惨死,究其根本在于其自身的性格,下面我举几个事例,大家一看便知。

  1. 据史记记载,在变法初期,对新法提意见的人很多,商鞅于是杀鸡儆猴,借太子触犯法律,将太子傅和太子师分别施以刖刑和黥刑,至此,再也没有敢批评新法之人。

  2. 为求功利,背信弃义。商鞅在攻打魏国时,因曾与魏国主帅公子卬有交情,便约公子卬和谈,公子卬未有提防,过去和谈,竟被商鞅扣下成了俘虏,乘机发兵攻打魏军,以此手段赢得战争的胜利。

  3. 他的刻薄寡恩也体现在了新法上,使用严刑酷法来约束民众,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据史料记载,商鞅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这也是为什么“秦人不怜”的原因所在。

  4. 我行我素,不听良言。商鞅的好友赵良曾多次劝诫商鞅,不能太过霸道,不要积蓄多方怨恨你,但商鞅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以致人心尽失。

司马迁曾对商鞅评价道:“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贾谊也曾说到:“商君违礼法,弃伦理。”所以商鞅其实是死于自己之手。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它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这一点是值得后世肯定的,但商鞅的为人处世并得不到后世的赞同,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个度,一旦太过了,也难免以悲惨收场!大家怎么看呢?


灵魂的感触


商鞅变法使得到秦孝公支持的,这个没错,甚至接下来的秦孝文王也没有反对。

没有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变法在秦国是根本没有办法推行下去的。

尽管周王室已经衰微,但周公的以礼治国的理念依然在各诸侯国得到实施,并根深蒂固。

法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在山东六国都很难实施下去,反对的力量实在太强大。

秦国的贵族势力,虽然没有山东六国那么大,但在商鞅变法过程中,也跟商鞅制造了不少的麻烦。靠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改革才得以全面推行下去。

商鞅的死,他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商鞅在变法中打击面太大,引起了秦国上下的一致反对。

秦国地处西方边陲,长期与西方少数民族杂居。民风既强悍又散漫,不大能够接受严厉的约束。商鞅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变法中杀人太多,民怨沸腾。

因为商鞅的军功制度,严重侵犯了秦国贵族的权益,秦国的贵族非常反对变法,并且在背后给变法增加了不少难题。

在秦孝公活着的时候,他还能够乾纲独断,把混乱的局面控制下去。

秦孝公一死,杀死商鞅就成了秦国上下的君臣合谋。

接班的秦孝文王需要开创自己的盛世,打造自己的政治班底。之前的大红人商鞅肯定是不能再用了,这就是他的基本态度。

秦国的贵族想处死商鞅已经很久了,新接班的赢驷的老师因为他之前犯的错被商鞅处罚过。因此秦国的贵族们强烈要求杀死商鞅,以平民愤。

赢驷刚刚继位,也希望能够赢得秦国老贵族们的支持,于是杀掉商鞅就成了他们的共识。他们共同各退一步,达成了杀死商鞅但不改变变法内容的协议。

秦国君臣上下达成一致,共同对付商鞅一个人,结局在这一刻就注定了。

最终商鞅只能是被五牛分尸。


新知传习阁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孝公嬴渠梁与商鞅同心变法,并赋予商鞅至高无上的权利
秦孝公死后,新君嬴驷即位,若继续用商鞅变法,世人只知商君,朝野只尊商君之法,秦国君权将陷入无比尴尬的地位。

鞅为什么会被车裂?而嬴驷又为什么要车裂商鞅?

我们细细道来

首先,商鞅若反,无人能阻

秦孝公将死之时是为秦国谋划了很多出路的,但所有出路中都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商鞅,秦孝公明白只要商鞅不死,秦国大业可期。

但他也知道秦国变法二十年,得罪朝野之人无数,六国想要杀商鞅之人更是比比皆是,为保商鞅,秦孝公秘密做了几点安排

第一、无论商鞅为官为民,商於之地为商鞅恒产,无论任何人不得剥夺。

这实际上是给了商鞅一个永久的后退之路,国中之国,也算是实现了当初求贤令中共享国土的承诺

第二、一万铁骑,常驻商於,不听兵符,唯听商君号令。

第三、秘密送书信到神农大山,请墨家巨子力保商君。

秦国朝野上下更是对商鞅得拥戴甚至要超过秦孝公,若商鞅要反也无人能阻。

但为什么商鞅还是会被车裂?就只有一个原因了,商鞅自请囹圄

秦孝盛年病逝,对商鞅是重重一击,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意与沮丧。

除了那天下难觅的君臣情谊和同心同德的默契,最让他痛心的是他们携手相扶的大业半途而废。

自古以来,明君强臣可遇而不可求,坚实厚重的秦孝公从来不怕商鞅得光芒淹没自己,从来都是义无反顾苦心周旋,为他扫清所有障碍。

新君嬴驷对他有敬有狠,秦国再无他驰骋的天地了。

然则嬴驷于朝野没有丝毫的势力拥簇,绝对不是秦国老世族的对手,一旦就此撒手离开,秦国霸业终将反覆于小人之手。

嬴驷初登基,老世族就联合六国联盟上书请杀商鞅并罗列了商鞅十大罪状,若不杀商鞅,六国将联盟攻秦。

其一,谋逆作乱 其二,蛊惑民心

其三,玷污王道 其四,暴政虐民

其五,刑及王公贵族动摇国脉根基

其六,无视先君,欺凌国公

其七,任用私人,结党乱政

其八,军前私刑,蔑视国法

其九,私掉大军,威胁咸阳

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

嬴驷和商鞅都感到一场危及秦国的浩劫正在孕育当中。

商鞅不甘心自己一生的功业就此夭折。

为成就秦国霸业,商鞅为自己为秦国做了长远的谋划

第一步,命大军镇守秦国老世族的根基之地义渠,切断内乱之源

第二步,以六国及世族之罪状处商鞅极刑,以彰显六国及世族之恶

第三步,以巍巍秦人护鞅爱鞅之心,铲除老世族及变法阻力

第四部,以六国合谋,逼杀商鞅为由,对东方出师有名,大出天下

秦国没有了功高盖主的商鞅,对老世族的灭杀也消除了秦人对车裂商鞅的不满。

盖在秦惠文公头上的所有阴影都一扫而光

而对秦君嬴驷,商鞅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坚守秦法

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可以说是精准表现出了商鞅此人的秉性。

为了功业可以放弃一切,也可以说是兵家的无情甚至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商鞅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

一是秦国新居嬴驷为了自己能够依托老世族站稳脚跟,并展开自己的治国之路。

二是商鞅为了自己和孝公的千古功业自请囹圄。


河洛洛小生


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支持力度之大在中国历史上的君王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变法从来是各方势力残酷厮杀的阵地。变法,毫无疑问,会使旧的既得利益者利益受损,会有新的一批人受益。

触动利益是比触动灵魂还严重的事情。商鞅变法虽然有利于秦国,但变法过程中严重损害了秦国老士族的利益,同时,秦法严苛,商鞅推行变法过程中铁面无情,四面树敌。

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秦孝公的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嬴驷。嬴驷因犯法,由其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代为受刑,而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奇耻大辱,加上甘龙,杜挚等被打压的势力推波助澜,一旦商鞅失去最大靠山,意味着商鞅很可能失去一切。

所以,秦孝公一死,政敌们就给予了商鞅致命一击。商鞅无路可逃,结局是失败后五马分尸。

然而,有一点是足以令商鞅欣慰的,那就是商鞅虽死,商君之法却已深入人心,秦惠文王嬴驷也并未废新法,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石。而这一点是后来的改革家如王安石所无法企及的。王安石在世时,变法就被保守派司马光废除殆尽,王安石带着满腔遗憾离世。


生说


对于只从中学教科书了解历史的小白们来说,中国历史最著名的变法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康梁维新变法。

其中,王安石仅是被罢官归家还长思回朝廷变法,康梁则逃亡海外继续为变法摇旗呐喊,都保留了生命与机会,商鞅的下场最悲惨,被秦惠王处于车裂酷刑,俗称“五马分尸”,连一丝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秦王赢政能够一统六国,建立强大的秦王朝,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帮助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商鞅,为什么最终遭遇了车裂酷刑而死呢?主要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部分,根本原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直接原因是商鞅不讲人情、刻薄寡恩的性格。


根本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商鞅作为一个外来户,在年轻求变的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实施全范围的变法革新,城南立木得重金赏赐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但变法遭到了秦旧贵族强烈反对,反对的声浪此起彼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商鞅变法严重地触犯了旧贵族的根本利益。

1.政治上,商鞅变法强调中央集权,那么客观上夺掉旧贵族的政治权利,正如两千年后的康梁维新变法在政治上要裁汰冗官,失去官位的保守势力必然奋起反对的。

2.经济上,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保障了新贵族的利益,有利于新贵族的崛起,但对旧贵族而言意味着失去了井田制所带给他们的巨大经济利益。

3.军事上,商鞅变法建立了军功制度,贵族爵位不再世袭,若无军功便会失去爵位,秦国百姓也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和良田赏赐,这项制度使得秦国上下争先奋勇参军上前线作战,秦国军队成为了让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秦兵马俑的栩栩如生、威严雄壮是秦国将士的真实写照,但军功制度自然会招来部分好吃懒做、胡吃海喝的纨绔贵族子弟的忌恨。

4.法律上,商鞅变法实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与当时流行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观念格格不入,旧贵族为保障自身法外特权,当然也反对商鞅的法制思想。


以上四点是商鞅变法遭受秦国旧贵族强烈反对的根本原因,变法遭受旧贵族反对不足为奇,但像商鞅这样被五马分尸的较为罕见。

为什么商鞅的下场如此悲惨呢?

而且如此悲惨结局竟然还是“秦人不怜”,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其实,这与商鞅不讲人情、刻薄寡恩的性格有关。

直接原因一是商鞅行事霸道,不讲人情,招来多方怨恨,在全力支持他的秦孝公死后他也成了众矢之的。举个最有名例子,商鞅变法时敢在太岁上动土,将变法的鞭子打在了现今太子未来秦王的身子,以太子违反法律为由,将太子傅和太子师处以刖刑和黥刑,如此不讲人情的做法至太子颜面于何处,必然招致太子集团的怨恨,这是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新秦王处以车裂酷刑的关键因素。

二是商鞅刻薄寡恩的性格在新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严重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秦国百姓动则违法受重罚,苦不堪言,使秦国乃至秦朝在后世留下了暴秦的恶名,陈胜吴广等都是不堪忍受重罚而揭竿起义的,商鞅曾在一日内在渭河边砍首七百名罪犯,血水染红了渭河,如此惨无人道的做法使得秦国百姓又惊怕又怨恨,商鞅最终受车裂而死,深受酷法之苦的秦国百姓自然也不会怜悯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