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樂當廟荒村的「拓荒牛」

原標題:樂當廟荒村的“拓荒牛”

——記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軍

陈军:乐当庙荒村的“拓荒牛”

□記者 劉劍昆

這裡有見證滄桑的千年古皂角樹,這裡有“人工天河”紅旗渠穿村而過,這裡有別具一格的石頭院落,這裡有樸實熱情的村民迎客,這裡曾經是太行山下一個灰頭土臉的小山村……如今,這裡已抖落滿身塵埃,搖身一變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示範村。這裡,就是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

“陳書記是咱廟荒村的‘拓荒牛’!”“陳書記是造福山村的好書記!”徜徉其中,總是能聽到廟荒村幹部群眾對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軍的由衷讚語。駐村將近3年,陳軍帶領一班人拼搏奮進,終於讓小山村脫胎換骨,嬗變為“幸福廟荒”。

“農家樂”開啟民智照亮脫貧路

進入暑期,廟荒村的“農家樂”改造施工進入衝刺階段。這幾天,廟荒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軍一直泡在現場,催進度、盯細節,給村民出主意、想辦法。

脫貧戶郝心英準備申請5萬元的小額貸款,把自家的二樓改造成四間客房,裝上木柵欄,準備開門迎客。

郝心英今年55歲,幾年前丈夫去世。在各級的幫扶下,她自強自立,抓住村裡大力發展民俗旅遊的機遇,在村邊做生意擺小攤,賣起家鄉土特產,於2017年順利脫了貧。

這些天,陳軍和村黨支部書記鬱林英正在幫助郝心英家改造“農家樂”餐館,想盡快讓她的腰包鼓起來。

陳軍是安陽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基礎項目科科長。2015年8月,他到廟荒村任職伊始,就先幫村民解決了道路出行、安全飲水等問題,並籌措資金修建了文化廣場、便民服務中心,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可是,如何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如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造血呢?這是陳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調查,他發現由於紅旗渠穿村而過,每年有不少遊客到村裡遊玩。於是陳軍與村黨支部書記鬱林英等一班人經過謀劃,提出鄉村旅遊產業規劃,發展“農家樂”。

沒承想,這一鄉村旅遊規劃卻沒人響應。一些幹部群眾思想保守,缺乏信心,充滿疑惑,擔心賠錢。為此,陳軍多次召開村黨支部會議,先做通黨員的思想工作。

村裡的老黨員劉明生站出來說:“我是老黨員,我來帶這個頭。”

在採訪中,劉明生告訴記者:“我家的‘農家樂’餐館是今年5月開始營業的,隨著遊客陸陸續續增多,我每天的收入有兩三百元。其他村民在我的影響下,都行動起來了,大家覺得陳軍書記的點子是對路的。”

開辦“農家樂”,配套服務也要提升。今年春節前,村裡專門請來了烹飪老師,現場教授開辦“農家樂”的農戶廚藝。在老師的指導下,劉明生、郝心英等農戶學習炸油條、做大盤雞、做魚、做魚香肉絲。

目前,廟荒村已建成農家院5處,郝心英等14戶“農家樂”小院正在施工中。按照村裡規劃,“農家樂”統一納入旅遊公司管理和運營,可使65位村民直接受益。

“我不光想脫貧,還想致富,還想做百萬富翁呢!”郝心英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現在我們廟荒村的環境變好了,來旅遊的人也特別多。聽說黃華村、魏家莊村一戶農家院一年能掙十幾萬元,我們這裡也會火起來。有陳書記給我們指路,我們開辦‘農家樂’一定能掙到錢。”

駐村就要給老百姓圓夢

“我剛駐村的時候,村幹部帶著我走訪貧困戶,他們的生活現狀令我內心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如何幫助、帶領這些人脫貧,讓我心裡有極大的壓力。當我去面對這些村民尤其是面對這些貧困戶的時候,有一種禁不住想去幫助他們的衝動或者說是情感,總覺得這是自己肩上的責任。”

這是陳軍在駐村日記上寫下的話。駐村將近3年,他寫下了14本日記。

陳軍告訴記者:“我剛駐村沒有多久,有一位老黨員就在村委會當著很多群眾的面問了我一句話。他說,陳書記,你看我們廟荒村能富嗎?駐村這幾年,我一直在努力地回答他給我出的這道題。”

問這句話的是老黨員劉明生。劉明生回憶說:“我們祖祖輩輩在這山村生活,窮慣了。看到有幹部來駐村,我也就是向他說了說我的心裡話,沒希冀會有啥變化。沒想到我的這句話重重敲在了陳書記心頭。”

陳軍是從事扶貧工作的,之前也到過不少貧困村,但廟荒村破敗的情景仍然令他震驚:村裡交通不便,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有的貧困戶窮得連醬油、醋都吃不起。

“駐村就要給老百姓圓夢!”陳軍用70天時間走遍了廟荒村的每一寸土地,撰寫了近萬字的調研報告。他用實際行動來回答老黨員的問題。

陳軍說:“廟荒村共有貧困人口22戶40人。我和村‘兩委’經過多方協調,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幫他們尋找致富項目。目前,已有13戶25人實現脫貧。同時,我們還爭取專項資金,在村裡建起12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使村集體每年增收超過10萬元,貧困戶每人每年可以領到1000元的光伏補貼。”

在走訪中,廟荒村的脫貧致富路也在陳軍腦海中漸漸清晰。“廟荒村鄰近太行山,是唯一一個紅旗渠穿村而過的村莊,每年都有不少人前來採風、遊玩,怎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發展鄉村旅遊是個好出路。”陳軍說。

發展鄉村旅遊,基礎條件和配套建設是關鍵。為此,陳軍請來專業團隊,對村子進行整體規劃,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渠畔人家”特色鄉村遊。去年,村裡還註冊成立了幸福廟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民俗院落為主體,集農家特色餐飲、民俗風情、手工藝品為一體,發展特色民俗旅遊項目。

如今的廟荒村,路平了、燈明瞭、水清了、氣通了、遊客多了……而陳軍卻患上了高血壓症,每天都需要吃藥來控制。

鬱林英告訴記者:“陳書記同我們村幹部聊天時說,看著村裡一天天變化,看著村民的一張張笑臉,再累也值了。”

擔任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軍本來2017年10月任職期滿。但是,村裡黨員群眾多次聯名向上級組織要求,要求他留下來。看著朝夕相處的鄉親們殷切期盼的目光,想著村裡還未完成的產業,陳軍決定繼續留任,和大家一起走好致富路。

駐村至今,陳軍的駐村日記已經寫了14本。每本日記的扉頁,他都會寫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用紅旗渠精神的這16個字來激勵自己。

他說:“我用近3年的時間,回答了百姓向我提出的問題。今後,我將和廟荒村的父老鄉親一起,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讓廟荒村變成幸福村!”

採訪將近尾聲,記者翻看陳軍的日記本,一句話映入眼簾:“駐村幫扶將近3年,我無怨無悔。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傾心傾情傾力領著廟荒村民,一起乘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東風,告別貧困的昨天,感受幸福的今天,擁抱騰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